天山云杉林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1-11-25 11:08
将新疆天山云杉林分布区划分为1 800~2 000、2 000~2 200、2 200~2 400、2 400~2 600m和2 600~2 800m5个海拔梯度,利用S型采样法分别采集不同海拔梯度0~20、20~40、40~60cm的土壤混合样品。在28℃的室内条件下分别培养1、4、6、8、12、14、24、34、44、54、65、75、86d和96d,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并进一步利用双指数模型拟合土壤有机碳的矿化过程,探讨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有机碳矿化异同以及土壤活性碳、微生物碳含量、降雨量和温度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指数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出不同海拔各层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R2达到0.97~1.00;云杉林土壤有机碳96d的累积矿化量和矿化速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随海拔的升高表现出先降低、再升高,此后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两者最大值位于海拔2 200~2 400m,0~20cm土壤分别为4.10g·kg-1和42.71mg·kg-1·d-1;0~20cm土壤活性碳含量...
【文章来源】: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34(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地布设与土壤样品采集
1.3 测定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及强度
2.2 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
2.3 土壤活性碳含量变化
2.4 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碳含量变化
2.5 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相关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森林土壤呼吸及其主要调控因素研究进展[J]. 王红,王邵军,李霁航,阿丽米拉·叶尔肯.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7(01)
[2]阿尔泰山不同海拔梯度天然冷杉林土壤特征及肥力综合评价[J]. 麻泽宇,王丹,戴伟,张毓涛,戴奥娜.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5)
[3]阿尔泰山冷杉林下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J]. 刘浩宇,巩晟萱,王兵,戴伟,庞欢,张毓涛.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1)
[4]小兴安岭两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季节动态[J]. 高菲,林维,崔晓阳.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1)
[5]不同生长时期丝栗栲林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矿化特征[J]. 巩晟萱,王丹,戴伟,安晓娟,刘浩宇. 水土保持通报. 2015(05)
[6]大围山不同海拔森林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J]. 丁咸庆,马慧静,朱晓龙,侯红波,彭佩钦,彭红东.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2)
[7]云南干热河谷不同密度麻疯树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特征[J]. 谷丽萍,郭永清,泽桑梓,杨旭,李江,陈伟,阮宏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02)
[8]天然林土壤有机碳及矿化特征研究[J]. 杨添,戴伟,安晓娟,庞欢,邹建美,张瑞. 环境科学. 2014(03)
[9]天山云杉森林土壤有机碳沿海拔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 阿米娜木·艾力,常顺利,张毓涛,仇瑶,何平. 生态学报. 2014(07)
[10]生草栽培对油桃园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J]. 王义祥,王峰,翁伯琦,黄毅斌,王成己,叶菁. 草业学报. 2013(06)
本文编号:3518015
【文章来源】: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34(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地布设与土壤样品采集
1.3 测定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及强度
2.2 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
2.3 土壤活性碳含量变化
2.4 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碳含量变化
2.5 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相关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森林土壤呼吸及其主要调控因素研究进展[J]. 王红,王邵军,李霁航,阿丽米拉·叶尔肯.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7(01)
[2]阿尔泰山不同海拔梯度天然冷杉林土壤特征及肥力综合评价[J]. 麻泽宇,王丹,戴伟,张毓涛,戴奥娜.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5)
[3]阿尔泰山冷杉林下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J]. 刘浩宇,巩晟萱,王兵,戴伟,庞欢,张毓涛.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1)
[4]小兴安岭两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季节动态[J]. 高菲,林维,崔晓阳.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1)
[5]不同生长时期丝栗栲林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矿化特征[J]. 巩晟萱,王丹,戴伟,安晓娟,刘浩宇. 水土保持通报. 2015(05)
[6]大围山不同海拔森林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J]. 丁咸庆,马慧静,朱晓龙,侯红波,彭佩钦,彭红东.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2)
[7]云南干热河谷不同密度麻疯树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特征[J]. 谷丽萍,郭永清,泽桑梓,杨旭,李江,陈伟,阮宏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02)
[8]天然林土壤有机碳及矿化特征研究[J]. 杨添,戴伟,安晓娟,庞欢,邹建美,张瑞. 环境科学. 2014(03)
[9]天山云杉森林土壤有机碳沿海拔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 阿米娜木·艾力,常顺利,张毓涛,仇瑶,何平. 生态学报. 2014(07)
[10]生草栽培对油桃园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J]. 王义祥,王峰,翁伯琦,黄毅斌,王成己,叶菁. 草业学报. 2013(06)
本文编号:3518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518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