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生态公益林主要树种凋落物分解及碳素动态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7 20:53
采用分解袋法,对千岛湖生态公益林主要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碳元素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的分解速率顺序为青冈﹥木荷﹥马尾松﹥杉木,凋落物95%分解时间集中在5.99~7.49 a。木荷和马尾松凋落物分解特性为先快后慢,青冈整体分解速率较快,且出现了3个快速分解期,杉木凋落物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分解速率变化不大。4个树种凋落物的碳元素剩余率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但是木荷、青冈和马尾松的碳元素均存在释放停滞期,导致碳元素含量呈现"W"型变化,而杉木碳元素含量没有明显的释放停滞期,碳元素含量阶梯式下降。表明木荷、青冈和马尾松的碳素分解可能为淋溶-富集-释放模式,杉木碳元素分解可能为淋溶-释放模式。
【文章来源】:浙江林业科技. 2019,39(06)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干物质剩余率的变化
马尾松凋落物碳含量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马尾松凋落物初始碳含量为512.87 g·kg-1,分解120 d后显著下降,而后显著升高,在180~360 d之间维持在485 g·kg-1左右,接着逐渐降低至485 g·kg-1左右,仅在第660 d有显著升高。杉木凋落物碳含量呈阶梯式下降趋势。杉木凋落物的初始碳含量为483.76 g·kg-1,分解60 d后显著降低,在180~480 d期间维持在450 g·kg-1左右,随后显著下降至300 g·kg-1左右,在720 d后又显著下降至210 g·kg-1左右。2.3 不同树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碳元素释放规律
4种凋落物的碳元素动态变化均呈现前期释放较快,后期释放较慢的特点。木荷凋落物的碳元素释放快速期为0~180 d,期间释放的碳元素量将近凋落物初始碳元素量的50%,180~360 d碳素剩余率维持在50%左右,360 d之后又持续释放碳元素,但是释放速率小于0~180 d,在660 d后又出现一个碳素释放缓慢期,剩余碳元素含量维持在22%左右。青冈凋落物的碳元素释放快速期为0~120 d,期间释放的碳元素量将近凋落物初始碳素量的40%,随后持续释放碳素,至840 d时,碳元素剩余率为17.99%。马尾松凋落物的碳素释放快速期为0~120 d和360~540 d,释放的碳元素量分别为凋落物初始碳素量的33.40%和25.19%,至840 d时,碳元素剩余率为22.07%。杉木凋落物的碳元素释放快速期时间较短,为0~60 d,释放的碳元素量为凋落物初始碳素量的22.57%,但是其后碳元素一直持续释放,且在480 d后释放速率略有增加,至840 d时,碳元素剩余率为15.94%。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对氮沉降的响应[J]. 沈芳芳,刘文飞,吴建平,袁颖红,樊后保,赵楠. 生态学报. 2019(21)
[2]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叶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的影响[J]. 刘文飞,沈芳芳,徐志鹏,吴建平,段洪浪,葛艺早,樊后保. 生态环境学报. 2019(04)
[3]毛竹和林下植被芒箕凋落物分解特征研究[J]. 任立宁,刘世荣,王一,蔡春菊,栾军伟,陈琛. 林业科学研究. 2018(05)
[4]土贡种源58年生马尾松母树林种实性状变异研究[J]. 陈美熹,叶锦培,周梓富,张荣,白天道. 浙江林业科技. 2018(05)
[5]浙江省典型天然次生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J]. 吴初平,袁位高,盛卫星,黄玉洁,陈庆标,沈爱华,朱锦茹,江波. 生态学报. 2018(02)
[6]川西高海拔增温和加氮对红杉凋落物有机组分释放的影响[J]. 陈玥希,陈蓓,孙辉,马丽红,沈丹杰,刘堰杨.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6)
[7]浙江省生态公益林物种多样性时空格局研究[J]. 沈爱华,袁位高,张骏,江波,朱锦茹,黄丽霞. 浙江林业科技. 2014(01)
[8]千岛湖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对策[J]. 余兵妹. 现代园艺. 2012(22)
[9]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J]. 曲浩,赵学勇,赵哈林,王少昆. 草业科学. 2010(08)
[10]亚热带6种针叶和阔叶树种凋落叶分解比较[J]. 郭培培,江洪,余树全,马元丹,窦荣鹏,宋新章.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9(05)
博士论文
[1]基于多源数据的浙江省公益林生物量时空特征分析与遥感估算方法研究[D]. 沈爱华.浙江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黄土高原主要植物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碳流通研究[D]. 王玉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6
[2]宁波市生态公益林主要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D]. 曹菁.华东师范大学 2015
[3]嵊州市公益林生态效益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研究[D]. 张华柳.浙江农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23027
【文章来源】:浙江林业科技. 2019,39(06)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干物质剩余率的变化
马尾松凋落物碳含量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马尾松凋落物初始碳含量为512.87 g·kg-1,分解120 d后显著下降,而后显著升高,在180~360 d之间维持在485 g·kg-1左右,接着逐渐降低至485 g·kg-1左右,仅在第660 d有显著升高。杉木凋落物碳含量呈阶梯式下降趋势。杉木凋落物的初始碳含量为483.76 g·kg-1,分解60 d后显著降低,在180~480 d期间维持在450 g·kg-1左右,随后显著下降至300 g·kg-1左右,在720 d后又显著下降至210 g·kg-1左右。2.3 不同树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碳元素释放规律
4种凋落物的碳元素动态变化均呈现前期释放较快,后期释放较慢的特点。木荷凋落物的碳元素释放快速期为0~180 d,期间释放的碳元素量将近凋落物初始碳元素量的50%,180~360 d碳素剩余率维持在50%左右,360 d之后又持续释放碳元素,但是释放速率小于0~180 d,在660 d后又出现一个碳素释放缓慢期,剩余碳元素含量维持在22%左右。青冈凋落物的碳元素释放快速期为0~120 d,期间释放的碳元素量将近凋落物初始碳素量的40%,随后持续释放碳素,至840 d时,碳元素剩余率为17.99%。马尾松凋落物的碳素释放快速期为0~120 d和360~540 d,释放的碳元素量分别为凋落物初始碳素量的33.40%和25.19%,至840 d时,碳元素剩余率为22.07%。杉木凋落物的碳元素释放快速期时间较短,为0~60 d,释放的碳元素量为凋落物初始碳素量的22.57%,但是其后碳元素一直持续释放,且在480 d后释放速率略有增加,至840 d时,碳元素剩余率为15.94%。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对氮沉降的响应[J]. 沈芳芳,刘文飞,吴建平,袁颖红,樊后保,赵楠. 生态学报. 2019(21)
[2]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叶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的影响[J]. 刘文飞,沈芳芳,徐志鹏,吴建平,段洪浪,葛艺早,樊后保. 生态环境学报. 2019(04)
[3]毛竹和林下植被芒箕凋落物分解特征研究[J]. 任立宁,刘世荣,王一,蔡春菊,栾军伟,陈琛. 林业科学研究. 2018(05)
[4]土贡种源58年生马尾松母树林种实性状变异研究[J]. 陈美熹,叶锦培,周梓富,张荣,白天道. 浙江林业科技. 2018(05)
[5]浙江省典型天然次生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J]. 吴初平,袁位高,盛卫星,黄玉洁,陈庆标,沈爱华,朱锦茹,江波. 生态学报. 2018(02)
[6]川西高海拔增温和加氮对红杉凋落物有机组分释放的影响[J]. 陈玥希,陈蓓,孙辉,马丽红,沈丹杰,刘堰杨.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6)
[7]浙江省生态公益林物种多样性时空格局研究[J]. 沈爱华,袁位高,张骏,江波,朱锦茹,黄丽霞. 浙江林业科技. 2014(01)
[8]千岛湖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对策[J]. 余兵妹. 现代园艺. 2012(22)
[9]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J]. 曲浩,赵学勇,赵哈林,王少昆. 草业科学. 2010(08)
[10]亚热带6种针叶和阔叶树种凋落叶分解比较[J]. 郭培培,江洪,余树全,马元丹,窦荣鹏,宋新章.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9(05)
博士论文
[1]基于多源数据的浙江省公益林生物量时空特征分析与遥感估算方法研究[D]. 沈爱华.浙江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黄土高原主要植物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碳流通研究[D]. 王玉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6
[2]宁波市生态公益林主要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D]. 曹菁.华东师范大学 2015
[3]嵊州市公益林生态效益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研究[D]. 张华柳.浙江农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23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523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