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不同海拔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发布时间:2021-11-28 03:49
  为探究不同海拔梯度上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阐明其对海拔的响应规律,从而有效指导杉木人工林的生产。在安徽省金寨县天马国家自然保护区选取了4个海拔梯度(750、850、1 000、1 150 m),测定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并分析化学计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0—10 cm有机碳、全氮、全磷质量分数为42.15、2.51、0.92 g·kg-1,均高于我国平均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土壤C/N比为17.01,高于全国土壤平均值,土壤C/P比为43.59,N/P比为2.63,两者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海拔升高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土壤全磷呈现先升高后减低的趋势;随海拔增加不同土层土壤碳氮比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碳磷比和氮磷比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碳磷比和氮磷比均呈降低趋势,而土壤碳氮比在不同海拔间变化趋势不一致;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碳和全磷、全氮和全磷显著负相关;土... 

【文章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2020,29(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海拔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不同海拔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

土壤图,生态化,土壤,海拔


对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全氮与全磷元素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有机碳与全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1)。其中,有机碳和全氮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拟合关系(R2=0.958),二者几乎同步变化,有机碳和全磷(R2=0.06)、全氮和全磷(R2=0.08)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线性拟合程度较低(图3A,3B,3C)。土壤有机碳与C/P比和C/N比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其中,有机碳和C/P比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线性拟合度较高,与C/N比呈线性负相关但相关系数较小;土壤全磷与C/P和N/P比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两者线性拟合度相近;全氮与N/P比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曲线拟合度高,与C/N比呈线性负相关拟合度弱(图3D,3E,3F)。

土壤图,全磷,全氮,海拔


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海拔梯度特征(吕世丽等,2013),本研究区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随海拔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与赵维俊等(2016),张广帅等(2016),陈晓萍等(2018)研究(随海拔升高碳氮含量升高)结果不一致。这是因为750 m海拔范围内,林分密度较小,土壤含水量高,树木生长好(表1),林地光照与通气状况良好,凋落物与根系分解过程诱导形成的微生物区系丰富(李丹维等,2017),导致该海拔范围内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比其他3个海拔高。从850 m海拔开始,土壤有机碳、全氮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主要是因为海拔升高,温度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对有机碳氮的矿化作用减弱,从而导致土壤养分增加(张广帅等,2016)。另外,随海拔升高,含水量增加(表1),有利于凋落物分解及土壤的淋溶作用,是土壤养分增加的另一原因。全磷含量随海拔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850 m海拔范围内土壤全磷显著高于其他3个海拔(P<0.05),可能与该海拔范围内成土母质有关。3.2 不同海拔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亚热带不同林龄杉木林叶-根-土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陈安娜,王光军,陈婵,李淑英,李维佳.  生态学报. 2018(11)
[2]武夷山不同海拔黄山松细根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对土壤养分的适应[J]. 陈晓萍,郭炳桥,钟全林,王满堂,李曼,杨福春,程栋梁.  生态学报. 2018(01)
[3]黄土高原不同年限刺槐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分析[J]. 任璐璐,张炳学,韩凤朋,张兴昌.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2)
[4]云南元谋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对车桑子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土壤特性的影响[J]. 王雪梅,闫帮国,赵广,史亮涛,刘刚才,方海东.  植物生态学报. 2017(03)
[5]秦岭中幼林龄华北落叶松针叶与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牛瑞龙,高星,徐福利,王渭玲,王玲玲,孙鹏跃,白小芳.  生态学报. 2016(22)
[6]天山北坡植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垂直地带性[J]. 谢锦,常顺利,张毓涛,王慧杰,宋成程,何平,孙雪娇.  生态学报. 2016(14)
[7]太白山不同海拔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李丹维,王紫泉,田海霞,和文祥,耿增超.  土壤学报. 2017(01)
[8]三峡库区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贾国梅,何立,程虎,王世彤,向翰宇,张雪飞,席颖.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4)
[9]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白小芳,徐福利,王渭玲,赵亚芳,王玲玲,孙鹏跃.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5(06)
[10]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叶片—枯落物—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赵维俊,刘贤德,金铭,张学龙,车宗玺,敬文茂,王顺利,牛赟,齐鹏,李雯靖.  土壤学报. 2016(02)



本文编号:3523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523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2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