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质灰渣的酸性土壤改良剂的研究和应用
发布时间:2022-01-10 23:15
红壤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土壤类型之一,近年来红壤酸化问题严重制约着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石灰曾大量用于红壤酸度改良,其负效应逐渐凸显,另外石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施用前景也受到制约。目前随着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与生物质电厂的逐渐兴起,生物质灰渣等固体碱性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加,随意堆放或填埋造成的环境压力也逐年增大。生物质灰渣的资源化利用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农业上利用生物质灰渣改良土壤酸性报道尚不多见,因此,针对生物质灰渣的改酸效应研究及其利用技术研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通过室内土壤培养实验,研究了生物质灰渣等三种酸化红壤的改良材料(鉴于酸化改良剂配方的保密性,另外两种材料分别用字母E和F代表)及其不同配比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应并筛选出相应改良剂配方,结合生物模拟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对红壤酸度、肥力和花生生长的效应。研究结果如下:(1)三种改良材料(生物质灰渣、E和F)对红壤酸度和养分影响明显。和不施改良剂的空白比较,三种改良剂均可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交换性Al3+含量。培养期间,等量的E和F用量对土壤pH和交换性Al3+含量影响显著,生物质灰渣施用量间早期表现...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土壤酸化
1.1.1 土壤酸化定义
1.1.2 土壤酸化机制和影响因素
1.1.3 土壤酸化现状
1.1.4 土壤酸化危害
1.1.5 土壤酸化防治
1.2 土壤酸性改良剂的研究进展
1.2.1 传统矿物改良剂
1.2.2 工业废弃物
1.2.3 有机物改良剂
1.2.4 复合改良剂
1.2.5 生物质灰渣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供试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改良剂筛选土培实验
3.2.2 复合改良剂土培实验
3.2.3 改良剂的生物效应
3.3 测定方法
3.3.1 土壤样品处理和测定方法
3.3.2 植株样品处理和测定方法
3.4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生物质灰渣等对红壤酸度效应
4.1.1 生物质灰渣等改良剂及用量对红壤pH的影响
4.1.2 生物质灰渣等改良剂及用量对红壤交换性Al~(3+)的影响
4.1.3 生物质灰渣等改良剂及用量对红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4.1.4 生物质灰渣等改良剂及用量对红壤CEC和盐基离子的影响
4.2 混合改良剂对红壤酸度改良效应
4.2.1 混合改良剂对红壤pH的影响
4.2.2 混合改良剂对红壤交换性A13+的影响
4.2.3 混合改良剂对红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4.2.4 混合改良剂对红壤CEC和盐基离子的影响
4.3 综合改良剂Z配方研制及其对红壤酸度的改良
4.3.1 综合改良剂Z对红壤pH的影响
4.3.2 综合改良剂Z对红壤交换性Al~(3+)的影响
4.3.3 综合改良剂Z对红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4.3.4 综合改良剂Z对红壤盐基离子的影响
4.4 综合改良剂Z对红壤养分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4.4.1 综合改良剂Z对盆栽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4.2 综合改良剂Z对盆栽花生生物性状影响
4.5 综合改良剂Z田间应用效果
4.5.1 综合改良剂Z对大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5.2 综合改良剂Z对大田花生生物性状的影响
5 讨论
5.1 生物质灰渣等对红壤酸度改良
5.2 混合改良剂对红壤酸度改良效应
5.3 综合改良剂Z对土壤酸度的改良效应和花生生物性状的影响
5.4 生物质灰渣产业化利用
5.5 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磷肥对花生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郑亚萍,信彩云,王才斌,孙秀山,杨伟强,万书波,郑永美,冯昊,陈殿绪,孙学武,吴正锋. 植物生态学报. 2013(08)
[2]四种改良剂对铜和镉复合污染土壤的田间原位修复研究[J]. 杜志敏,郝建设,周静,李辉信,高倩圆,崔红标,郑学博,马超,梁家妮. 土壤学报. 2012(03)
[3]生物质灰渣与化肥配施对土壤性质及油菜生长的影响[J]. 陈龙,王敏,王硕,胡红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1(06)
[4]不同调控措施在强酸性高硒茶园土壤中的应用研究[J]. 赵妍,马爱军,宗良纲,汪润池,郭悦,何任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11)
[5]我国土壤的酸化及改良[J]. 李潇潇,夏强,任立,刘智峰. 现代园艺. 2011(09)
[6]南方酸性森林土壤中铝的形态分布与活化机理[J]. 任继鹏,张逸,钱诚,何骞,相秀娟,郭景恒. 环境化学. 2011(06)
[7]江西鄱阳湖地区土壤酸化与人为源氮的关系[J]. 文帮勇,杨忠芳,侯青叶,杨晓燕,尹国胜,衷存堤. 现代地质. 2011(03)
[8]磷灰石等改良剂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对铜形态分布、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 崔红标,梁家妮,范玉超,杜志敏,周静,司友斌. 土壤. 2011(02)
[9]不同生物质灰的理化特性[J]. 肖瑞瑞,陈雪莉,王辅臣,于广锁. 太阳能学报. 2011(03)
[10]磷灰石晶体化学性质及其环境属性应用[J]. 胥焕岩,马成国,金立国,刁常军,张耀明,丁军. 化学工程师. 2011(03)
博士论文
[1]保护地土壤酸度特征及酸化机理研究[D]. 范庆锋.沈阳农业大学 2009
[2]麦类作物抗铝毒机理研究[D]. 刘强.浙江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重庆市紫色土酸化现状及机理研究[D]. 李士杏.西南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81604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土壤酸化
1.1.1 土壤酸化定义
1.1.2 土壤酸化机制和影响因素
1.1.3 土壤酸化现状
1.1.4 土壤酸化危害
1.1.5 土壤酸化防治
1.2 土壤酸性改良剂的研究进展
1.2.1 传统矿物改良剂
1.2.2 工业废弃物
1.2.3 有机物改良剂
1.2.4 复合改良剂
1.2.5 生物质灰渣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供试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改良剂筛选土培实验
3.2.2 复合改良剂土培实验
3.2.3 改良剂的生物效应
3.3 测定方法
3.3.1 土壤样品处理和测定方法
3.3.2 植株样品处理和测定方法
3.4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生物质灰渣等对红壤酸度效应
4.1.1 生物质灰渣等改良剂及用量对红壤pH的影响
4.1.2 生物质灰渣等改良剂及用量对红壤交换性Al~(3+)的影响
4.1.3 生物质灰渣等改良剂及用量对红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4.1.4 生物质灰渣等改良剂及用量对红壤CEC和盐基离子的影响
4.2 混合改良剂对红壤酸度改良效应
4.2.1 混合改良剂对红壤pH的影响
4.2.2 混合改良剂对红壤交换性A13+的影响
4.2.3 混合改良剂对红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4.2.4 混合改良剂对红壤CEC和盐基离子的影响
4.3 综合改良剂Z配方研制及其对红壤酸度的改良
4.3.1 综合改良剂Z对红壤pH的影响
4.3.2 综合改良剂Z对红壤交换性Al~(3+)的影响
4.3.3 综合改良剂Z对红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4.3.4 综合改良剂Z对红壤盐基离子的影响
4.4 综合改良剂Z对红壤养分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4.4.1 综合改良剂Z对盆栽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4.2 综合改良剂Z对盆栽花生生物性状影响
4.5 综合改良剂Z田间应用效果
4.5.1 综合改良剂Z对大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5.2 综合改良剂Z对大田花生生物性状的影响
5 讨论
5.1 生物质灰渣等对红壤酸度改良
5.2 混合改良剂对红壤酸度改良效应
5.3 综合改良剂Z对土壤酸度的改良效应和花生生物性状的影响
5.4 生物质灰渣产业化利用
5.5 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磷肥对花生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郑亚萍,信彩云,王才斌,孙秀山,杨伟强,万书波,郑永美,冯昊,陈殿绪,孙学武,吴正锋. 植物生态学报. 2013(08)
[2]四种改良剂对铜和镉复合污染土壤的田间原位修复研究[J]. 杜志敏,郝建设,周静,李辉信,高倩圆,崔红标,郑学博,马超,梁家妮. 土壤学报. 2012(03)
[3]生物质灰渣与化肥配施对土壤性质及油菜生长的影响[J]. 陈龙,王敏,王硕,胡红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1(06)
[4]不同调控措施在强酸性高硒茶园土壤中的应用研究[J]. 赵妍,马爱军,宗良纲,汪润池,郭悦,何任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11)
[5]我国土壤的酸化及改良[J]. 李潇潇,夏强,任立,刘智峰. 现代园艺. 2011(09)
[6]南方酸性森林土壤中铝的形态分布与活化机理[J]. 任继鹏,张逸,钱诚,何骞,相秀娟,郭景恒. 环境化学. 2011(06)
[7]江西鄱阳湖地区土壤酸化与人为源氮的关系[J]. 文帮勇,杨忠芳,侯青叶,杨晓燕,尹国胜,衷存堤. 现代地质. 2011(03)
[8]磷灰石等改良剂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对铜形态分布、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 崔红标,梁家妮,范玉超,杜志敏,周静,司友斌. 土壤. 2011(02)
[9]不同生物质灰的理化特性[J]. 肖瑞瑞,陈雪莉,王辅臣,于广锁. 太阳能学报. 2011(03)
[10]磷灰石晶体化学性质及其环境属性应用[J]. 胥焕岩,马成国,金立国,刁常军,张耀明,丁军. 化学工程师. 2011(03)
博士论文
[1]保护地土壤酸度特征及酸化机理研究[D]. 范庆锋.沈阳农业大学 2009
[2]麦类作物抗铝毒机理研究[D]. 刘强.浙江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重庆市紫色土酸化现状及机理研究[D]. 李士杏.西南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81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581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