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评价研究 ——以赤水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11 03:27
  丹霞地貌不仅是一种独特的地质地貌,而且很多以丹霞地貌为主的保护地具有突出普遍的价值,表现在具有超乎寻常的美学价值、地球演化历史主要阶段的范例、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价值、生态价值等,所以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具有极高的保护意义。通过以“贵州师范大学赤水市人民政府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科技支撑”项目为依托,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以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地为研究区域,将遗产监测评价和实地应用相结合,开展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监测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构建工作。论文研究的核心是重视对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监测评价研究,在综合分析和实地应用产生的综合效益基础上,论文取得如下成果及水平:1.对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现状研究得知,遗产地的遗产价值完整性得到满足,各地都划定了明确的边界,覆盖了展现其列为世界遗产的自然美和地貌特征及地貌演化价值的所有必要元素的区域及缓冲区,以及这些独特地貌展现出来的美学景观。各地具有足够大的面积和高程差,保证了地层、构造、地貌、水文地质的完整性。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地都具有国家级保护属性,长期受到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保护。2.对中国丹霞赤水世界遗... 

【文章来源】: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评价研究 ——以赤水为例


全球世界遗产分布图(UNESCOWorldHeritageCenter)

分布图,自然遗产,分布图,世界遗产


?课?197 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数量为 32 项(图 1.1)。而中国已有 48 项世界遗产被列入名录当中(图1.2),其中自然遗产 10 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4 项、文化景观遗产 4 项、文化遗产 30 项(UNESCO World Heritage List,2015);其世界遗产总数额已经超过西班牙成为拥有世界遗产地数量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拥有 50 处世界遗产的意大利。世界遗产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世界遗产,促进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义务和责任。并且绝大部分自然遗产都是独一无二的,是现存资源中的精华,随着时间推移、环境恶化以及经济大开发,自然遗产会越来越稀缺,价值也越来越高,一旦破坏损毁,便很难恢复到原状(崔健,2010)。除名不是单纯的丢失颜面,亦非干涉主权内政,刻意跟有关国家和政府过不去,而是为着坚守一种公认的文化价值标准。从维护人类整体利益的长远眼光看,我们同处于一个“地球村”,不可再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家园,不可复制与再造的历史文化遗产,相对于一国一地的当下利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先性。坐落在某个国家境域内的特定自然文化遗产、遗址,显然已不能单纯视作狭隘的私产,一旦申报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实际上便具有了全人类共享财富和遗产的性质,需要得到更大范围、更为宽厚的国际关怀,必将接受某些共同规则的约束和监督。我们常说的“与国际接轨”,当然就是要同这样的规则接轨,而不可能还有什么其他的自定规则。入选世界遗产,表明了一项严肃的历史担当,意味着一份郑重的国际承诺。迄今为止,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址和项目已多达 38 项。入遗的项目,并不是一块可以拿来炫耀的金字招牌,入选项目愈多,表明承担的责?

类型对比,世界遗产,监测研究,单位


其中博士论 1 篇,硕士论文 6 篇,专著 4 部,期刊文献 166 篇,会议论文 2 篇;国外文献 32 篇(图1.3)。图 1.3 世界遗产监测研究类型对比图(单位:篇)Fig.1.3 Proportion of reference to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World Natural Heritage (unit: article number)(1) 文献年度分布:从研究文献时间分布图(图 1.4)中分析得知,世界自然遗产监测评价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至今有近半世纪的历程。笔者根据这期间的研究背景、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三阶段(表 1):20 世纪 70 到 90 年代初为萌芽阶段,1992 年以前,全部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相关文献相当少,这表明在研究初期学术界对世界遗产监测的研究是很少的;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至 21 世纪初为高速增长期,研究文献数量有所增长,期间平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赤水河中游地区外来植物入侵现状及风险评价[J]. 窦全丽,张仁波,魏志琴.  生态科学. 2015(01)
[2]基于国际经验的农业文化遗产监测和评估框架设计![J]. 杨波,何露,闵庆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3]大运河(扬州段)遗产监测管理探索[J]. 张益.  中国文化遗产. 2014(03)
[4]黄山风景区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对策[J]. 胡善风,王金莲,周晨峰,张俊香.  地理研究. 2013(10)
[5]泰宁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监控体系的构建[J]. 沈员萍,林从华,王浩,黄萌.  安徽农业科学. 2012(32)
[6]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J]. 杨沛芳.  林业调查规划. 2012(05)
[7]关于我国世界遗产工作的几点思考[J]. 李如生.  中国园林. 2012(10)
[8]世界遗产第二轮定期报告评述[J]. 庄优波.  中国园林. 2012(07)
[9]洪涝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评估综述[J]. 廖永丰,聂承静,杨林生,李海蓉.  地理科学进展. 2012(03)
[10]中国丹霞的世界遗产价值及其保护与管理[J]. 彭华.  风景园林. 2012(01)

硕士论文
[1]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监测体系构建研究[D]. 张月超.北京化工大学 2012
[2]基于3G传输的九寨沟景区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马军.电子科技大学 2010
[3]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监测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 邓晓宇.西南交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81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581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d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