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砂、页岩岩性特征”颜色修订建议——基于四川紫色土母岩颜色特征
发布时间:2022-01-12 16:53
四川是我国紫色砂、页岩分布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利用《中国标准土壤色卡》(以下简称中国色卡)、日本《新版标准土色贴》(以下简称日本色卡)和分光测色计采集了四川45个典型紫色土母岩样品的颜色信息,并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中"紫色砂、页岩岩性特征"的紫色(RP)定义进行了比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修订建议。结果表明,用中国色卡和日本色卡对母岩岩块测色时,符合RP色调的样品分别占20.0%和33.3%;而对母岩粉末测色时,仅中国色卡有2.2%的样品符合RP色调;用分光测色计对母岩岩块及粉末的测色结果则均无RP色调,绝大部分为YR色调。因此,结合他人对紫色及红色的定义等,建议将"紫色砂、页岩岩性特征"的颜色修订为:色调为2.5RP~10RP;或色调为2.5R~5YR,干态明度为3~6,干态彩度为2~4。按修改后的标准,有62.2%~75.6%的样品符合紫色定义,这一结果更符合对紫色土颜色的传统认识。此外,建议进一步完善土壤色卡系统,或使用可客观、准确、自动读取Munsell颜色信息的便携式测色仪来测量土壤颜色;野外调查时对"紫色土"要注意观测土壤中紫色砂、页岩碎屑"紫色"区域的颜色...
【文章来源】:土壤学报. 2020,57(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紫色土母岩岩块色卡比色色调统计(干态)
使用土壤色卡目测比色时,参与比色的实验人员均无色盲、色弱,比色时段控制在上午9点至下午5点之间,靠近窗口比色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过10目筛后的干态母岩样品需平铺置于白瓷盘内,找出与母岩颜色相当的色调页,并将框格卡覆于色卡上,露出与母岩颜色接近的色片,即可进行比色。湿润母岩粉末比色时用滴管将水滴在风干母岩表面,待水刚渗入时立即测定。实验者同一实验室内判别3次,再由另一实验者判别,无争议后确定土样最终目测颜色并记录。分光测色计在使用时环境温度介于5~40℃之间,相对湿度为80%以下,且周围环境无烟雾、尘土、化学气体及产生强烈磁场的设备,测量时避免阳光和室内灯光直接照射,测定参数为观测角度2°、内置C光源,测量面积直径为8 mm,且分光测色计在使用前进行标准零校正和白板校准。对《中国标准土壤色卡》和日本《新版标准土色贴》色片的颜色测定结果表明,分光测色计能准确测定物质颜色,因此将其用于本研究中的母岩颜色测定。测量母岩粉末时,将供试母岩样品盛置于配套的粉末测试装置盒中,使样品略多于装置,压实样品并拧紧装置盖,制备成待测样品,即可测量;母岩岩块在上述测量环境及条件下则选较光滑的平面直接比色或手持仪器测量即可。测量结束后仪器内数据通过色彩数据软件Spectra Magic NX进行导出、整合,色调、明度和彩度的测量值被记录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例如:3.6YR 6.2/2.3)。需指出,母岩岩块只观测了干态颜色,分光测色计只测定干态样品;同时由于母岩岩块往往颜色斑杂,岩块比色与测色时仅选择最接近紫色的区域进行。
图3为供试母岩5RP~5YR色调的岩块及过10目筛的样品所对应的明度和彩度信息。由图3a和图3b可知,无论使用中国色卡还是日本色卡比色,母岩岩块5RP~5YR色调的明度均分布在3~7范围内,以5~6为主,分别占79.5%和70.5%;彩度分布在1~8范围内,以1~6为主,分别占97.7%和95.5%。由图3c和图3d可知,使用中国色卡和日本色卡比色时,干态母岩粉末5RP~5YR色调的明度分布在3~7范围内,以5和6为主,分别占81.1%和78.4%;彩度分布在1~6范围内,以2~4为主,占78.4%和81.1%;润态母岩粉末5RP~5YR色调的明度分布在2~6范围内,以3和4为主,分别占82.9%和94.9%;彩度主要分布在1~6范围内,以2~4为主,分别占58.5%和71.8%。同一母岩样品干态和润态相比,润态明度一般较干态明度低1~3个单位,润态和干态彩度之间也会有1~2个单位的差异。2.3 紫色土母岩岩块/粉末分光测色的颜色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庆市紫色土系统分类高级单元划分研究[J]. 慈恩,唐江,连茂山,陈林,翁昊璐,樊晶晶,魏朝富. 土壤学报. 2018(03)
[2]湘东地区紫色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J]. 欧阳宁相,张杨珠,盛浩,周清,黄运湘,廖超林,罗兰芳,袁红. 土壤通报. 2017(06)
[3]我国紫色土的系统分类与发生分类参比研究[J]. 董艳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16(22)
[4]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红色砂、页岩、砂砾岩和北方红土岩性特征”的比较研究及诊断标准的修订[J]. 韩春兰,姚振都,杨武成,王秋兵. 土壤. 2013(03)
[5]湘中南丘岗地区土壤发生特性及系统分类[J]. 刘杰,张杨珠,罗尊长,曾希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6]广西紫色土系统分类研究[J]. 黄景,李志先,银秋玲,康轩. 广西农业科学. 2010(09)
[7]紫色土再研究Ⅰ紫色土的母质—红层[J]. 青长乐,牟树森,王定勇,魏朝富,李航,王正银,朱波,石孝均,谢德体,蒲富永,皮广洁,唐时嘉,张先婉,王文富.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7)
[8]皖南紫红色砂石岩上发育土壤的系统分类研究[J]. 顾也萍,刘付程. 土壤学报. 2007(05)
[9]安徽休屯盆地紫色土的特性和系统分类[J]. 刘付程,顾也萍,史学正. 土壤通报. 2002(04)
[10]四川盆地西部灌口组(K2g)紫色雏形土的特征与分类[J]. 何毓蓉,杨昭琮,陈学华,黄成敏,熊东红,张丹. 山地学报. 1999(01)
硕士论文
[1]四川盆地中部紫色土土系划分研究[D]. 凌静.四川农业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585131
【文章来源】:土壤学报. 2020,57(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紫色土母岩岩块色卡比色色调统计(干态)
使用土壤色卡目测比色时,参与比色的实验人员均无色盲、色弱,比色时段控制在上午9点至下午5点之间,靠近窗口比色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过10目筛后的干态母岩样品需平铺置于白瓷盘内,找出与母岩颜色相当的色调页,并将框格卡覆于色卡上,露出与母岩颜色接近的色片,即可进行比色。湿润母岩粉末比色时用滴管将水滴在风干母岩表面,待水刚渗入时立即测定。实验者同一实验室内判别3次,再由另一实验者判别,无争议后确定土样最终目测颜色并记录。分光测色计在使用时环境温度介于5~40℃之间,相对湿度为80%以下,且周围环境无烟雾、尘土、化学气体及产生强烈磁场的设备,测量时避免阳光和室内灯光直接照射,测定参数为观测角度2°、内置C光源,测量面积直径为8 mm,且分光测色计在使用前进行标准零校正和白板校准。对《中国标准土壤色卡》和日本《新版标准土色贴》色片的颜色测定结果表明,分光测色计能准确测定物质颜色,因此将其用于本研究中的母岩颜色测定。测量母岩粉末时,将供试母岩样品盛置于配套的粉末测试装置盒中,使样品略多于装置,压实样品并拧紧装置盖,制备成待测样品,即可测量;母岩岩块在上述测量环境及条件下则选较光滑的平面直接比色或手持仪器测量即可。测量结束后仪器内数据通过色彩数据软件Spectra Magic NX进行导出、整合,色调、明度和彩度的测量值被记录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例如:3.6YR 6.2/2.3)。需指出,母岩岩块只观测了干态颜色,分光测色计只测定干态样品;同时由于母岩岩块往往颜色斑杂,岩块比色与测色时仅选择最接近紫色的区域进行。
图3为供试母岩5RP~5YR色调的岩块及过10目筛的样品所对应的明度和彩度信息。由图3a和图3b可知,无论使用中国色卡还是日本色卡比色,母岩岩块5RP~5YR色调的明度均分布在3~7范围内,以5~6为主,分别占79.5%和70.5%;彩度分布在1~8范围内,以1~6为主,分别占97.7%和95.5%。由图3c和图3d可知,使用中国色卡和日本色卡比色时,干态母岩粉末5RP~5YR色调的明度分布在3~7范围内,以5和6为主,分别占81.1%和78.4%;彩度分布在1~6范围内,以2~4为主,占78.4%和81.1%;润态母岩粉末5RP~5YR色调的明度分布在2~6范围内,以3和4为主,分别占82.9%和94.9%;彩度主要分布在1~6范围内,以2~4为主,分别占58.5%和71.8%。同一母岩样品干态和润态相比,润态明度一般较干态明度低1~3个单位,润态和干态彩度之间也会有1~2个单位的差异。2.3 紫色土母岩岩块/粉末分光测色的颜色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庆市紫色土系统分类高级单元划分研究[J]. 慈恩,唐江,连茂山,陈林,翁昊璐,樊晶晶,魏朝富. 土壤学报. 2018(03)
[2]湘东地区紫色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J]. 欧阳宁相,张杨珠,盛浩,周清,黄运湘,廖超林,罗兰芳,袁红. 土壤通报. 2017(06)
[3]我国紫色土的系统分类与发生分类参比研究[J]. 董艳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16(22)
[4]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红色砂、页岩、砂砾岩和北方红土岩性特征”的比较研究及诊断标准的修订[J]. 韩春兰,姚振都,杨武成,王秋兵. 土壤. 2013(03)
[5]湘中南丘岗地区土壤发生特性及系统分类[J]. 刘杰,张杨珠,罗尊长,曾希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6]广西紫色土系统分类研究[J]. 黄景,李志先,银秋玲,康轩. 广西农业科学. 2010(09)
[7]紫色土再研究Ⅰ紫色土的母质—红层[J]. 青长乐,牟树森,王定勇,魏朝富,李航,王正银,朱波,石孝均,谢德体,蒲富永,皮广洁,唐时嘉,张先婉,王文富.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7)
[8]皖南紫红色砂石岩上发育土壤的系统分类研究[J]. 顾也萍,刘付程. 土壤学报. 2007(05)
[9]安徽休屯盆地紫色土的特性和系统分类[J]. 刘付程,顾也萍,史学正. 土壤通报. 2002(04)
[10]四川盆地西部灌口组(K2g)紫色雏形土的特征与分类[J]. 何毓蓉,杨昭琮,陈学华,黄成敏,熊东红,张丹. 山地学报. 1999(01)
硕士论文
[1]四川盆地中部紫色土土系划分研究[D]. 凌静.四川农业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585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585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