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补播模式对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20 21:42
针对宁夏荒漠草原退化生态系统,采用地表深翻处理后补播蒙古冰草+沙生冰草+牛枝子、沙生冰草+牛枝子、蒙古冰草+牛枝子3种模式进行改良,以未补播草地为对照,通过团聚体粒径组成、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破坏率等指标,研究不同补播模式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40cm土层,各补播草地机械稳定性及水稳性团聚体均以<0.25mm微团聚体为主,且随土层加深<0.25mm微团聚体含量逐渐减少,土壤结构趋于稳定;0~20cm浅层土壤,蒙古冰草+沙生冰草+牛枝子补播草地的>0.25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未补播草地(P<0.05),不同处理草地之间>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及破坏率差异不显著。综上,深翻后补播蒙古冰草+沙生冰草+牛枝子可改善荒漠草原0~20cm浅层土壤机械团聚体稳定性。
【文章来源】:中国草地学报. 2019,41(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样品采集
1.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2.4 土壤团聚状况指标及计算方法
1.2.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补播模式荒漠草原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组成的变化
2.2 不同补播模式荒漠草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的变化
2.3 不同补播模式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干扰方式对滇西北亚高山草甸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影响[J]. 杨春勐,谢勇,初晓辉,陈功,袁福锦,尹海燕,单贵莲. 中国草地学报. 2018(03)
[2]封育对宁夏东部风沙区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J]. 陶利波,于双,王国会,高晓荣,许冬梅. 中国草地学报. 2018(02)
[3]不同年限红柳恢复川西北高寒沙地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J]. 江仁涛,李富程,沈凇涛.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1)
[4]宁夏荒漠草原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及其分布的变化[J]. 许冬梅,许新忠,王国会,陶利波. 草业学报. 2017(08)
[5]围封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J]. 王国会,王建军,陶利波,许冬梅. 草地学报. 2017(01)
[6]不同改良措施对退化草原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J]. 李雅琼,霍艳双,赵一安,杨丽娜,宝音陶格涛. 中国草地学报. 2016(05)
[7]废弃矿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对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J]. 黄石德,李建民,曾建新,林捷,尤龙辉,丁珌,苏亨荣,张锦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10)
[8]土地利用方式对缙云山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的影响[J]. 李鉴霖,江长胜,郝庆菊. 环境科学. 2014(12)
[9]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提高大于0.25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在土壤增碳中的作用[J]. 于寒青,李勇,金发会,孙丽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04)
[10]秸秆还田对宁南半干旱地区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J]. 张鹏,贾志宽,王维,路文涛,高飞,聂俊峰. 中国农业科学. 2012(08)
硕士论文
[1]不同封育年限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D]. 王国会.宁夏大学 2017
[2]封育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D]. 李侠.宁夏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99568
【文章来源】:中国草地学报. 2019,41(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样品采集
1.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2.4 土壤团聚状况指标及计算方法
1.2.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补播模式荒漠草原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组成的变化
2.2 不同补播模式荒漠草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的变化
2.3 不同补播模式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干扰方式对滇西北亚高山草甸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影响[J]. 杨春勐,谢勇,初晓辉,陈功,袁福锦,尹海燕,单贵莲. 中国草地学报. 2018(03)
[2]封育对宁夏东部风沙区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J]. 陶利波,于双,王国会,高晓荣,许冬梅. 中国草地学报. 2018(02)
[3]不同年限红柳恢复川西北高寒沙地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J]. 江仁涛,李富程,沈凇涛.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1)
[4]宁夏荒漠草原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及其分布的变化[J]. 许冬梅,许新忠,王国会,陶利波. 草业学报. 2017(08)
[5]围封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J]. 王国会,王建军,陶利波,许冬梅. 草地学报. 2017(01)
[6]不同改良措施对退化草原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J]. 李雅琼,霍艳双,赵一安,杨丽娜,宝音陶格涛. 中国草地学报. 2016(05)
[7]废弃矿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对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J]. 黄石德,李建民,曾建新,林捷,尤龙辉,丁珌,苏亨荣,张锦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10)
[8]土地利用方式对缙云山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的影响[J]. 李鉴霖,江长胜,郝庆菊. 环境科学. 2014(12)
[9]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提高大于0.25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在土壤增碳中的作用[J]. 于寒青,李勇,金发会,孙丽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04)
[10]秸秆还田对宁南半干旱地区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J]. 张鹏,贾志宽,王维,路文涛,高飞,聂俊峰. 中国农业科学. 2012(08)
硕士论文
[1]不同封育年限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D]. 王国会.宁夏大学 2017
[2]封育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D]. 李侠.宁夏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99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599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