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灌区土壤盐碱化发生气象预测指标探析
发布时间:2022-01-24 04:01
【目的】利用气象部门观测优势,建立气象资源要素参与的土壤盐碱化生产决策模式,在分析河套灌区土壤盐碱化发生气象条件的基础上,探求土壤盐碱化气象预测指标。【方法】依据"盐随水移"的原理,主要运用内蒙古达拉特旗国家气象观测站2017—2018年0~50 cm土体土壤水分定点观测日数据以及相应时段的气象观测资料,以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对土壤水盐垂直运移的气象条件与动力作用进行分析。【结果】灌区内不同气象站点间的多年平均综合气象环境状况无显著差异。0~50 cm耕作层土壤水分垂向运移的全年动态以向上蒸发为主,且0~4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在0—23:00时24个时次间的蒸发动态,具有明显的时序特征。气象环境诸要素中,日照时数、气温与地温3个气象指标与0~5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的正相关性最为显著。【结论】热力条件是土壤水盐垂向蒸发的关键性动力因素。降水是土壤水盐垂向下渗的主要气象动力因子。夏秋季持续发生一周以上较为连续的大于40 mm的集中性降水,是河套灌区气候要素抑制土壤盐碱化发生的预测指标。促成土壤盐分从30~40 cm及其以上的土层,淋洗运移到40 cm耕作层以下的降水持续时间为20...
【文章来源】:灌溉排水学报. 2020,39(S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达拉特旗气象站0~50 cm土层土壤水分季节动态
图1 达拉特旗气象站0~50 cm土层土壤水分季节动态从0~5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0—23:00时变化的年平均动态(图2)看,不同时次之间,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的波动较大一些,其次为20~40 cm土层。其中,0~1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波动幅度最大,从08:00开始逐渐升高,直到17:00达到最高点后,开始逐渐降低,经夜间一直到次日08:00,达到最低。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从10:00开始逐渐升高,直到20:00达到最高点后,开始缓慢下降,经夜间一直到次日10:00,达到最低。20~3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从12:00开始逐渐升高,直到夜间22:00—23:00达到最高点后,开始缓慢下降,经夜间与次日上午,在次日12:00达到最低。对于3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在13:00达到最低点,此后逐渐升高,一直到次日06:00左右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直至13:00时左右,又达到最低值。40~5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在不同时次之间的变化幅度不大。总体上,就全年的主体动态而言,0~40 cm不同土层(10 cm为1个土层)土壤含水率,表现出由下而上逐时迁移的时序特征。
因此,降水量是促使土壤水分垂向下渗的主要气象因素。除灌溉等人为因素以外,较大量级降水是土壤水、盐垂向运移过程中,能够抑制、或调控土壤水、盐向上运移的主要自然动力源,可以作为土壤水盐垂向下移的气象预测指标。分析图3中2次明显的土壤水分垂向下渗的动态,0~50 cm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较为一致的表现为:30~40 cm土层>40~50 cm土层>0~30 cm。
本文编号:3605805
【文章来源】:灌溉排水学报. 2020,39(S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达拉特旗气象站0~50 cm土层土壤水分季节动态
图1 达拉特旗气象站0~50 cm土层土壤水分季节动态从0~5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0—23:00时变化的年平均动态(图2)看,不同时次之间,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的波动较大一些,其次为20~40 cm土层。其中,0~1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波动幅度最大,从08:00开始逐渐升高,直到17:00达到最高点后,开始逐渐降低,经夜间一直到次日08:00,达到最低。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从10:00开始逐渐升高,直到20:00达到最高点后,开始缓慢下降,经夜间一直到次日10:00,达到最低。20~3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从12:00开始逐渐升高,直到夜间22:00—23:00达到最高点后,开始缓慢下降,经夜间与次日上午,在次日12:00达到最低。对于3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在13:00达到最低点,此后逐渐升高,一直到次日06:00左右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直至13:00时左右,又达到最低值。40~5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在不同时次之间的变化幅度不大。总体上,就全年的主体动态而言,0~40 cm不同土层(10 cm为1个土层)土壤含水率,表现出由下而上逐时迁移的时序特征。
因此,降水量是促使土壤水分垂向下渗的主要气象因素。除灌溉等人为因素以外,较大量级降水是土壤水、盐垂向运移过程中,能够抑制、或调控土壤水、盐向上运移的主要自然动力源,可以作为土壤水盐垂向下移的气象预测指标。分析图3中2次明显的土壤水分垂向下渗的动态,0~50 cm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较为一致的表现为:30~40 cm土层>40~50 cm土层>0~30 cm。
本文编号:3605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605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