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鄱阳湖滨流动沙丘不同类型沙障土壤改良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27 13:08
  为探讨鄱阳湖滨湖不同类型沙障对流动沙丘土壤的改良效应,设置了玉米秸秆和单叶蔓荆两种不同材料的沙障类型,以裸露沙丘为对照,2年后分析两种类型沙障对流动沙丘土壤含水率和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叶蔓荆沙障对于0—40 cm土壤含水率的提高具有显著效果,玉米秸秆沙障对于土壤含水率无明显作用效果。两种沙障内0—20 cm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是裸露对照的3.62,22.24倍,两种沙障对表土均具有显著的改良效果(p<0.05),单叶蔓荆沙障的改良效果更好;而在20—60 cm深层次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单叶蔓荆沙障除对土壤全氮无明显作用外,能有效提高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分别是裸露对照的3.58,8.14,8.86倍,玉米秸秆沙障对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均无明显作用。综上,认为单叶蔓荆沙障是该地区流动沙丘土壤改良效果较理想的沙障材料。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19,26(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鄱阳湖滨流动沙丘不同类型沙障土壤改良效应分析


图1不同类型沙障对不同层次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沙障,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层次,单叶蔓荆


土壤含水率的角度看,单叶蔓荆沙障效果明显,而玉米秸秆沙障无明显效果,或者说在改善土壤蓄水能力方面,单叶蔓荆沙障的时效性比玉米秸秆沙障要快。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同一土壤层次不同试验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图1不同类型沙障对不同层次土壤含水率的影响3.2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土壤有机质是反映土壤抗蚀性强弱和评价土壤肥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土壤持水供水能力、孔隙度及团聚度等物理性质有重要影响。从玉米秸秆和单叶蔓荆沙障内不同层次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析结果(图2),可看出两种沙障内0—20cm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是裸露对照的3.62,22.24倍,说明两种沙障对表土均具有显著的改良效果,单叶蔓荆沙障的改良效果更好;而在20—40cm,40—60cm深层次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布设沙障后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增加了植物枯枝落叶的滞留性,尤其单叶蔓荆沙障枯落物和根系对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从有机质含量角度看,玉米秸秆沙障和单叶蔓荆沙障对深层土壤无明显作用,对表层土壤均具有明显的改良效果,但单叶蔓荆沙障效应程度更大,其增幅是玉米秸秆沙障的6.14倍。图2不同类型沙障对不同层次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3.3对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由两种沙障的土壤养分含量分析结果(图3)可知玉米秸秆沙障对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均无明显作用;单叶蔓荆沙障除对土壤全氮无明显作用外,能有效提高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两种沙障对于0—20cm表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规律是一致的,即单叶蔓荆沙障具有显著的改良效果,其全氮、全

沙障,土壤养分,不同层次,单叶蔓荆


图3不同类型沙障对沙地不同层次土壤养分的影响4讨论经分析发现,单叶蔓荆与裸沙丘土壤表层的含水量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单叶蔓菁对土壤表层含水量有较大影响,有利于增加沙地土壤表层的水分含量。王明明等[19]认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除了受土壤性质、地下水、气候及降水等环境因素影响外,与地表植被覆盖密切相关。一方面,试验区所在的鄱阳湖滨湖地区由于属亚热带湿润气候,不同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征,具有雨量丰沛,日照充足的特殊气候特点,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单叶蔓荆茂密的枝叶可遮挡地面,当覆盖度达45%时有效减少地表水分蒸发。其次,单叶蔓荆繁茂的叶片形成的枯落物在地表形成致密的覆盖层也是减少表土蒸发的原因。由于蔓荆根系特别发达,最长根长可达1.6m,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和蒸腾作用主要发生在较深层土壤中,在综合作用下0—40cm土层水分含量变化剧烈,但又能保持相对较高的含水量,这与王明明[19]、李凤英[20]等试验结果也一致,在沙地中种植蔓荆、马尾松等3种植被对0—40cm土壤有效持水量均比荒草地高,蔓荆作为先锋植物,有利于提高表层土壤的有效持水量和沙地土壤水分的改善。此外,观测后期发现假俭草、知风草以及苔藓类生物入侵,沙地表面逐渐产生了新生的地表结皮现象,以及单叶蔓荆对土壤氮、磷等养分含量全面提升后,土壤化学性能的改善使土质结构从松散变得紧实,促进了土壤团聚体形成,这些均是提高土壤含水量的可能原因。两种沙障对0—20cm表土均具有显著的改良效果,一方面是由于沙障在一定程度上对风沙流、气流中携带的有机碎屑等营养成分进行拦截沉积,增加了土壤细颗粒和有机质含量。其次,沙障本身的凋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植被盖度沙质草地生长季土壤水分动态[J]. 王明明,刘新平,李玉霖,车力木格,罗永清,孙珊珊,魏静.  中国沙漠. 2019(05)
[2]鄱阳湖滨不同植被类型沙地土壤有效持水能力研究[J]. 李凤英,张露,何小武,罗秋月.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2)
[3]巨菌草留茬沙障防风固沙效益及其适宜模式研究[J]. 王强,左合君,李钢铁,郭婧宇,魏翔宏,刘宇胜,闫敏.  干旱区研究. 2018(05)
[4]江西省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研究[J]. 张利超,喻荣岗,陈浩,沈发兴,熊永,文扬.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7(06)
[5]多边形草沙障防风效果研究[J]. 孙浩,刘晋浩,黄青青,赵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10)
[6]草基高立式葵花秸秆沙障的压制方法及防风固沙效能研究[J]. 刘世增,詹科杰,方峨天,杨自辉,周兰萍,唐进年.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6)
[7]机械沙障组合对土壤含水量及温度的影响[J]. 张圆,李芳,屈建军,闫沛迎.  中国沙漠. 2016(06)
[8]江西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复核和划分[J]. 张利超,谢颂华.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1)
[9]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J]. 张利超.  中国水土保持. 2016(02)
[10]半隐蔽式沙柳沙障的防风阻沙效益[J]. 蒙仲举,任晓萌,高永.  水土保持通报. 2014(03)



本文编号:3612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612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d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