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团聚体和水分动态在3种植被覆盖下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02-10 08:56
为了探究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选取桂花地、油菜地、杉树地3种植被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就团聚体和土壤水分之间的年变化关系、短期变化关系(在短期降雨前后)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年时间内、3种植被下的土壤中,杉树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显著高于桂花地和油菜地,并以0.25~2mm的水稳团聚体为主。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年变化趋势和土壤水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土壤水分含量降低的时候团聚体稳定性升高。在桂花地、油菜地中,土壤水分和<0.25mm粒级团聚体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和>0.25mm粒级团聚体呈负相关趋势,表明水分会促进大团聚体破碎分解成微团聚体,从而改变团聚体稳定性。同时,在短期时间内,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随着降雨的开始呈现下降趋势,随着降雨的停止,团聚体MWD会逐渐回升。这种变化与降雨以及降雨引起的土壤水分的迅速变化有关。综合长期和短期时间变化,种植杉树林可以有效调控土壤水分变化幅度,提高团聚体稳定性,对预防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学报. 2019,33(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图1降水量变化0cm土壤理化性质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萎焉点/株高/胸径/
林(杉树)、5年的桂花树和油菜地(农作物)。针叶林地面积最大,是人工种植的杉木,其植被覆盖度较大,位于植被中心地带的树木下半部分常年不受阳光直接照射,大多枯萎,林下表面枯枝落叶层较厚。桂花地较为特殊,改为桂花树之前多种植水稻。油菜地,油菜在当地的生长期为9月中旬至翌年5月中旬,其余时间是休耕状态。试验地点的土壤主要是第四纪红色黏土母质发育的红壤,土壤剖面层次明显,表层0—20cm的具体土壤性质见表1。图1降水量变化表1表层0-20cm土壤理化性质植被覆盖地类型砂粒/%粉粒/%黏粒/%容重/(g·cm-3)有机质/(g·kg-1)pH饱和含水量/(cm3·cm-3)田间持水量/(cm3·cm-3)萎焉点/(cm3·cm-3)株高/m胸径/cm桂花地(5a)1.1372.0926.781.5515.104.900.420.360.212.702.87油菜地3.3967.8328.781.5114.654.990.430.360.200.35杉树地(11a)3.7955.2740.941.4015.705.140.470.400.2512.0010.19注:土壤粒级的划分方法采用美国USDA级别制。1.2土壤体积含水量测定在每种植被类型下的地块中心地带安装有土壤水分记录仪器(H21-002Soilmoistureloggersys-tem),此仪器分为2部分:(1)土壤水分
试验地位于湖北省咸宁市贺胜桥镇江浦村(华中农业大学红壤实验站附近,地理坐标30.01°N,114.39°E)。所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年均降水量1 572m,其中在4—7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试验期间的降水量由小型气象站(Watchdog 2900ET)测得,其分布趋势见图1。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但是经历多年开发利用之后,当地目前的大部分坡地植被属于人工植被,主要包括经济林、果树、茶树、农作物等。本试验主要选用3种植被:11年的针叶树林(杉树)、5年的桂花树和油菜地(农作物)。针叶林地面积最大,是人工种植的杉木,其植被覆盖度较大,位于植被中心地带的树木下半部分常年不受阳光直接照射,大多枯萎,林下表面枯枝落叶层较厚。桂花地较为特殊,改为桂花树之前多种植水稻。油菜地,油菜在当地的生长期为9月中旬至翌年5月中旬,其余时间是休耕状态。试验地点的土壤主要是第四纪红色黏土母质发育的红壤,土壤剖面层次明显,表层0—20cm的具体土壤性质见表1。1.2 土壤体积含水量测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红壤坡面土壤团聚体特性与侵蚀泥沙的相关性[J]. 钱婧,张丽萍,王文艳. 生态学报. 2018(05)
[2]侵蚀程度对红壤团聚体分布及养分含量的影响[J]. 左继超,胡建民,王凌云,李赟璟,万佳蕾,郑海金.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1)
[3]前期土壤含水率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溅蚀的影响[J]. 马仁明,蔡崇法,李朝霞,王军光,冯君园,吴新亮,朱惠荣. 农业工程学报. 2014(03)
[4]应用Le Bissonnais法研究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刘雷,安韶山,黄华伟. 生态学报. 2013(20)
[5]不同耕作和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J]. 杨如萍,郭贤仕,吕军峰,侯慧芝,郭天文. 水土保持学报. 2010(01)
[6]不同利用方式和肥力红壤中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物理性质特征[J]. 刘晓利,何园球,李成亮,王艳玲. 土壤学报. 2008(03)
[7]保护性耕作对华北平原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J]. 周虎,吕贻忠,杨志臣,李保国. 中国农业科学. 2007(09)
[8]红壤表土团聚体破碎方式对坡面产流过程的影响[J]. 史志华,闫峰陵,李朝霞,王天巍,蔡崇法. 自然科学进展. 2007(02)
硕士论文
[1]红壤坡地不同植被类型的干湿季土壤水分动态规律研究[D]. 宋婧.华中农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618615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学报. 2019,33(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图1降水量变化0cm土壤理化性质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萎焉点/株高/胸径/
林(杉树)、5年的桂花树和油菜地(农作物)。针叶林地面积最大,是人工种植的杉木,其植被覆盖度较大,位于植被中心地带的树木下半部分常年不受阳光直接照射,大多枯萎,林下表面枯枝落叶层较厚。桂花地较为特殊,改为桂花树之前多种植水稻。油菜地,油菜在当地的生长期为9月中旬至翌年5月中旬,其余时间是休耕状态。试验地点的土壤主要是第四纪红色黏土母质发育的红壤,土壤剖面层次明显,表层0—20cm的具体土壤性质见表1。图1降水量变化表1表层0-20cm土壤理化性质植被覆盖地类型砂粒/%粉粒/%黏粒/%容重/(g·cm-3)有机质/(g·kg-1)pH饱和含水量/(cm3·cm-3)田间持水量/(cm3·cm-3)萎焉点/(cm3·cm-3)株高/m胸径/cm桂花地(5a)1.1372.0926.781.5515.104.900.420.360.212.702.87油菜地3.3967.8328.781.5114.654.990.430.360.200.35杉树地(11a)3.7955.2740.941.4015.705.140.470.400.2512.0010.19注:土壤粒级的划分方法采用美国USDA级别制。1.2土壤体积含水量测定在每种植被类型下的地块中心地带安装有土壤水分记录仪器(H21-002Soilmoistureloggersys-tem),此仪器分为2部分:(1)土壤水分
试验地位于湖北省咸宁市贺胜桥镇江浦村(华中农业大学红壤实验站附近,地理坐标30.01°N,114.39°E)。所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年均降水量1 572m,其中在4—7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试验期间的降水量由小型气象站(Watchdog 2900ET)测得,其分布趋势见图1。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但是经历多年开发利用之后,当地目前的大部分坡地植被属于人工植被,主要包括经济林、果树、茶树、农作物等。本试验主要选用3种植被:11年的针叶树林(杉树)、5年的桂花树和油菜地(农作物)。针叶林地面积最大,是人工种植的杉木,其植被覆盖度较大,位于植被中心地带的树木下半部分常年不受阳光直接照射,大多枯萎,林下表面枯枝落叶层较厚。桂花地较为特殊,改为桂花树之前多种植水稻。油菜地,油菜在当地的生长期为9月中旬至翌年5月中旬,其余时间是休耕状态。试验地点的土壤主要是第四纪红色黏土母质发育的红壤,土壤剖面层次明显,表层0—20cm的具体土壤性质见表1。1.2 土壤体积含水量测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红壤坡面土壤团聚体特性与侵蚀泥沙的相关性[J]. 钱婧,张丽萍,王文艳. 生态学报. 2018(05)
[2]侵蚀程度对红壤团聚体分布及养分含量的影响[J]. 左继超,胡建民,王凌云,李赟璟,万佳蕾,郑海金.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1)
[3]前期土壤含水率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溅蚀的影响[J]. 马仁明,蔡崇法,李朝霞,王军光,冯君园,吴新亮,朱惠荣. 农业工程学报. 2014(03)
[4]应用Le Bissonnais法研究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刘雷,安韶山,黄华伟. 生态学报. 2013(20)
[5]不同耕作和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J]. 杨如萍,郭贤仕,吕军峰,侯慧芝,郭天文. 水土保持学报. 2010(01)
[6]不同利用方式和肥力红壤中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物理性质特征[J]. 刘晓利,何园球,李成亮,王艳玲. 土壤学报. 2008(03)
[7]保护性耕作对华北平原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J]. 周虎,吕贻忠,杨志臣,李保国. 中国农业科学. 2007(09)
[8]红壤表土团聚体破碎方式对坡面产流过程的影响[J]. 史志华,闫峰陵,李朝霞,王天巍,蔡崇法. 自然科学进展. 2007(02)
硕士论文
[1]红壤坡地不同植被类型的干湿季土壤水分动态规律研究[D]. 宋婧.华中农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618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618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