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南沙地4种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5 08:18
为探究林分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特性的影响,以豫东南沙地4种典型人工林(桂花、合欢、栾树和女贞)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土壤样品和室内试验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①4种林分类型下土壤大团聚体(>0.25 mm)含量最高,占林地土壤总团聚体的69.63%%~97.30%,粒径0.25~0.15 mm团聚体含量最低,且不同林分类型下各层土壤团聚体的质量分数呈现不同的差异。②表层(0~10 cm)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均表现为栾树>合欢>桂花>女贞,分形维数(D)排序则与之相反,变化范围为2.515~1.653,栾树的土壤结构稳定性最强。③随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减小,4种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上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土壤剖面上也表现出随土层加深而下降。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性表现为合欢最高,栾树最低,变化范围分别为45.76~7.65和17.78~3.49 g/kg。④回归分析表明,女贞林分下土壤大团聚体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最强,土壤有机碳可解释17.5%土壤大团聚体含量的变化。研究得出该地区栾...
【文章来源】:林业调查规划. 2019,44(0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林分及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Fig.1Soilorganiccarboncontentindifferentstand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罗晓虹,王子芳,陆畅,黄容,王富华,高明. 环境科学. 2019(08)
[2]林农复合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分配的影响[J]. 郭鑫炜,李志远,秦胜金,周永斌,魏亚伟. 生态学杂志. 2017(11)
[3]气候和林分类型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J]. 孙筱璐,唐佐芯,尤业明,曹元帅,赵海雷. 广西植物. 2018(03)
[4]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中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J]. 杨宁,邹冬生,付美云,杨满元,林仲桂. 生态学杂志. 2016(09)
[5]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特征的影响[J]. 黎宏祥,王彬,王玉杰,王云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6(05)
[6]北京八达岭不同密度油松土壤团聚体特征研究[J]. 周娅,陈宇轩,邹瑞,周玮,查同刚.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6(02)
[7]苜蓿?作物轮作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的影响[J]. 宋丽萍,罗珠珠,李玲玲,蔡立群,张仁陟,牛伊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01)
[8]北京八达岭地区4种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特征[J]. 于海艳,宫汝宁,周娅,查同刚,聂立水,吕志远.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5)
[9]秦岭南坡红桦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J]. 唐朋辉,党坤良,朱成功,刘盼.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4(10)
[10]秦岭典型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储量垂直分布特征[J]. 王棣,耿增超,佘雕,和文祥,侯琳.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6)
硕士论文
[1]晋西主要林分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含量影响研究[D]. 王晓佳.北京林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26276
【文章来源】:林业调查规划. 2019,44(0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林分及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Fig.1Soilorganiccarboncontentindifferentstand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罗晓虹,王子芳,陆畅,黄容,王富华,高明. 环境科学. 2019(08)
[2]林农复合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分配的影响[J]. 郭鑫炜,李志远,秦胜金,周永斌,魏亚伟. 生态学杂志. 2017(11)
[3]气候和林分类型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J]. 孙筱璐,唐佐芯,尤业明,曹元帅,赵海雷. 广西植物. 2018(03)
[4]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中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J]. 杨宁,邹冬生,付美云,杨满元,林仲桂. 生态学杂志. 2016(09)
[5]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特征的影响[J]. 黎宏祥,王彬,王玉杰,王云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6(05)
[6]北京八达岭不同密度油松土壤团聚体特征研究[J]. 周娅,陈宇轩,邹瑞,周玮,查同刚.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6(02)
[7]苜蓿?作物轮作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的影响[J]. 宋丽萍,罗珠珠,李玲玲,蔡立群,张仁陟,牛伊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01)
[8]北京八达岭地区4种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特征[J]. 于海艳,宫汝宁,周娅,查同刚,聂立水,吕志远.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5)
[9]秦岭南坡红桦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J]. 唐朋辉,党坤良,朱成功,刘盼.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4(10)
[10]秦岭典型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储量垂直分布特征[J]. 王棣,耿增超,佘雕,和文祥,侯琳.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6)
硕士论文
[1]晋西主要林分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含量影响研究[D]. 王晓佳.北京林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26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626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