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陕北黄土区不同林地土壤干燥化效应

发布时间:2022-08-10 20:32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加剧了区域土壤水分亏缺与土壤干燥化程度,同时制约着植被构建。选取陕西省吴起县金佛坪流域山杏、油松、刺槐、小叶杨和沙棘5种植被类型,对照荒草地。采用人工土钻法取样,分析不同植被类型0—10 m的土壤湿度特征和土壤干燥化效应。结果表明:各植被类型浅层和深层土壤水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与荒草地相比,各类林地均出现土壤水分过度消耗,其中刺槐林过耗量最大,山杏林最小;各林地均出现土壤干层,其中刺槐林、小叶杨林和山杏林土壤干层都已达到10 m以下,植被是深层土壤水分的主要影响因素。5类林地的土壤干燥化指数平均值39.26%,都远高于荒草地-9.57%。土壤干燥化强度为小叶杨(80.19%)>刺槐(78.03%)>沙棘(55.38%)>山杏(37.94%)>油松(32.34%),这是树种、林木大小和密度、林分生物量、树龄等生长指标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今后植被恢复中,应注意根据当地土壤水分条件,合理选择节水树种和合理设计林分结构,尽量避免或减轻土壤干化,维持较高的植被稳定性。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选择
    2.2 林地土壤湿度测定
    2.3 土壤干燥化强度评价方法
    2.4 土壤水分相关指标计算方法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林地0—10 m土层土壤含水量
    3.2 不同林地土壤湿度剖面分布特征
    3.3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干燥化程度
4 讨论
    4.1 不同植被0—10 m土层土壤湿度
    4.2 不同植被的土壤湿度剖面分布特征
    4.3 不同植被的深层土壤干燥化强度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高原不同退耕还林植被土壤干燥化效应[J]. 梁海斌,薛亚永,安文明,王帅,李宗善,吕一河.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4)
[2]黄土宽梁缓坡丘陵区次降雨对土壤水分补给效率与阈值研究[J]. 杨磊,张涵丹,陈利顶.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04)
[3]晋西北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柠条林地土壤干燥化效应[J]. 梁海斌,史建伟,李宗善,牛俊杰.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2)
[4]1961—2012年黄土高原干旱时空分布特征[J]. 王利娜,朱清科,翁白莎,刘芳,王建伟,何霄嘉.  水利水电技术. 2018(02)
[5]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植被对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影响[J]. 吕渡,杨亚辉,赵文慧,木热提江·阿不拉,蔺鹏飞,张晓萍.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4)
[6]黄土塬区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对旱作冬小麦耗水的贡献[J]. 程立平,刘文兆.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7)
[7]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研究进展与展望[J]. 邵明安,贾小旭,王云强,朱元骏.  地球科学进展. 2016(01)
[8]黄土高原坡面带状植被土壤水分有效性的空间分异特征[J]. 吕文强,王立,党宏忠,周泽福,何修道.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6)
[9]半干旱黄土区成熟柠条林地剖面土壤水分环境及影响因子研究[J]. 莫保儒,王子婷,蔡国军,杨磊,党宏忠,王多锋,薛睿.  干旱区地理. 2014(06)
[10]黄土区坡面尺度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干层的空间分布[J]. 张晨成,邵明安,王云强.  农业工程学报. 2012(17)



本文编号:3674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674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6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