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三亚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稳定性及动态变化

发布时间:2022-09-30 11:10
  基于MapGIS10平台,利用三亚市2004、2008、2013和2017年的卫星遥感影像,从景观结构、景观类型和景观异质性等方面分析研究区的景观格局特征;采取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三亚市景观格局整体评价模型,对三亚市景观格局稳定性及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14年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大,各地类间相互转换频繁,其中林地、园地、建设用地、耕地之间的转化决定着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2004、2008、2013和2017年三亚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稳定性指数分别为8.65、4.93、4.38和4.13,整体上景观格局稳定性呈现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林地、耕地和园地为研究区的主要景观类型,对调控景观稳定性起到决定性作用.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三亚市土地破碎化程度有所上升.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2 分类依据及研究方法
    2.1 分类依据
    2.2 数据处理
    2.3 研究方法
    2.4 景观格局指数的确定
    2.5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稳定性评价模型构建
3 结果分析
    3.1 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
    3.2 景观多样性变化分析
        3.2.1 斑块组成结构
        3.2.2 三亚市异质性指数特征值变化
    3.3 土地利用格局的景观稳定性分析
    3.4 景观格局稳定性评价
4 总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县级土地利用尺度效应——以内江市市中区为例[J]. 许斌,甄英.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02)
[2]基于Landsat的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时空格局演变[J]. 卢晓宁,黄玥,洪佳,曾德裕,杨柳青.  中国环境科学. 2018(11)
[3]基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兰州市景观稳定性[J]. 胡艳兴,潘竟虎.  中国沙漠. 2016(02)
[4]疏勒河中下游近35年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动态[J]. 潘竟虎,胡艳兴.  土壤. 2014(04)
[5]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英文)[J]. 刘纪远,匡文慧,张增祥,徐新良,秦元伟,宁佳,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颜长珍,吴世新,史学正,江南,于东升,潘贤章,迟文峰.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4(02)
[6]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稳定性研究——以常德市为例[J]. 彭保发,陈端吕,李文军,王亚力.  地理科学. 2013(12)
[7]朱溪河流域侵蚀景观格局变化随坡度分异研究[J]. 邹爱平,陈志彪,陈丽慧.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06)
[8]景观动态研究概述[J]. 刘惠明,林伟强,张璐.  广东林业科技. 2004(01)
[9]北京东灵山地区景观格局及破碎化评价[J]. 马克明,傅伯杰.  植物生态学报. 2000(03)
[10]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J]. 邬建国.  生态学杂志. 2000(01)



本文编号:3683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683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2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