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琛航岛全新世珊瑚礁的起始发育时间及其海平面指示意义
发布时间:2022-10-04 14:32
以西沙群岛琛航岛珊瑚礁钻孔为材料,通过高精度铀系测年技术测定了全新世底界的年代;同时利用MAT-253同位素质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了0~20 m层段δ13C、δ18O和锶元素的质量分数,以U-Th年龄为基础,结合δ13C、δ18O和锶元素的质量分数均在16~17 m之间明显降低这一特点,得到琛航岛全新世珊瑚礁的起始发育时间为距今7 900 a前,不整合于晚更新世的珊瑚礁体(年代老于110 ka)之上,全新世礁体的厚度为16.7m。考虑研究区域新构造活动相对稳定,以及南海现代珊瑚礁的礁坪面与大潮低潮面基本一致,琛科2井的钻孔井位高于现代礁坪约2.9 m,推测其起始发育时的位置在现代海平面大潮低潮面之下约13.8 m,即西沙群岛海域7 900a前的海平面在现代海平面以下约13.8 m,近7 900 a以来海平面上升了至少13.8 m。这一结果为理解全新世南海珊瑚礁的发育历史及海平面变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是中国南海陆地面积最大图1研究区域位置(a.西沙群岛;b.琛航岛;c.琛科2井)Fig.1Locationofthestudyarea(a.theXishaIslands;b.theChenhangIsland;c.theWellChenke-2)1
琛科2井0~20m层段综合柱状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用珊瑚生长率重建西沙海域工业革命以来的海温变化[J]. 张会领,余克服,施祺,陶士臣,严宏强,刘国辉. 热带地理. 2017(05)
[2]南海中沙群岛、西沙群岛珊瑚岛礁区海水重金属的分布特征[J]. 王璐,余克服,王英辉,王少鹏,黄学勇,张瑞杰,王丽伟. 热带地理. 2017(05)
[3]珊瑚礁的成岩作用[J]. 王瑞,余克服,王英辉,边立曾. 地球科学进展. 2017(03)
[4]西永2井中新世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J]. 张海洋,许红,赵新伟,卢树参,王修齐,张威威. 海洋地质前沿. 2016(03)
[5]珊瑚礁形成机制研究综述[J]. 赵焕庭,王丽荣. 热带地理. 2016(01)
[6]西沙群岛礁区的地质构造及其活动性分析[J]. 冯英辞,詹文欢,姚衍桃,孙杰,刘守金,李健. 热带海洋学报. 2015(03)
[7]末次冰期冰盖消融对东亚历史相对海平面的影响及意义[J]. 汪汉胜,贾路路,WU Patrick,江利明,胡波,相龙伟.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4)
[8]南海西沙海域西琛1井生物礁的性质及岩石学特征[J]. 魏喜,贾承造,孟卫工,熊湘华. 地质通报. 2008(11)
[9]南海西北部珊瑚礁记录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J]. 詹文欢,朱照宇,姚衍桃,孙宗勋,孙龙涛. 第四纪研究. 2006(01)
[10]南海诸岛珊瑚礁新构造运动的特征[J]. 赵焕庭.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8(01)
本文编号:3685206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是中国南海陆地面积最大图1研究区域位置(a.西沙群岛;b.琛航岛;c.琛科2井)Fig.1Locationofthestudyarea(a.theXishaIslands;b.theChenhangIsland;c.theWellChenke-2)1
琛科2井0~20m层段综合柱状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用珊瑚生长率重建西沙海域工业革命以来的海温变化[J]. 张会领,余克服,施祺,陶士臣,严宏强,刘国辉. 热带地理. 2017(05)
[2]南海中沙群岛、西沙群岛珊瑚岛礁区海水重金属的分布特征[J]. 王璐,余克服,王英辉,王少鹏,黄学勇,张瑞杰,王丽伟. 热带地理. 2017(05)
[3]珊瑚礁的成岩作用[J]. 王瑞,余克服,王英辉,边立曾. 地球科学进展. 2017(03)
[4]西永2井中新世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J]. 张海洋,许红,赵新伟,卢树参,王修齐,张威威. 海洋地质前沿. 2016(03)
[5]珊瑚礁形成机制研究综述[J]. 赵焕庭,王丽荣. 热带地理. 2016(01)
[6]西沙群岛礁区的地质构造及其活动性分析[J]. 冯英辞,詹文欢,姚衍桃,孙杰,刘守金,李健. 热带海洋学报. 2015(03)
[7]末次冰期冰盖消融对东亚历史相对海平面的影响及意义[J]. 汪汉胜,贾路路,WU Patrick,江利明,胡波,相龙伟.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4)
[8]南海西沙海域西琛1井生物礁的性质及岩石学特征[J]. 魏喜,贾承造,孟卫工,熊湘华. 地质通报. 2008(11)
[9]南海西北部珊瑚礁记录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J]. 詹文欢,朱照宇,姚衍桃,孙宗勋,孙龙涛. 第四纪研究. 2006(01)
[10]南海诸岛珊瑚礁新构造运动的特征[J]. 赵焕庭.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8(01)
本文编号:3685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685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