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添加对天山高寒草原土壤酶活性和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09 04:10
为探究氮添加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于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站,选择4个氮添加水平(对照,N0,0 kg·hm-2·a-1;低氮,N1,10 kg·hm-2·a-1;中氮,N3,30 kg·hm-2·a-1;高氮,N9,90 kg·hm-2·a-1),开展土壤酶活性对氮添加响应的研究,分析土壤酶活性对氮添加的响应特点,土壤酶化学计量比以及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氮添加在N3水平显著增加β-1,4葡萄糖苷酶(βG)、β-D-纤维二糖水解酶(CBH)和β-1,4木糖苷酶(βX)酶活性(P <0. 05),N1和N3水平显著增加碱性磷酸酶(AKP)活性(P <0. 05),N3水平显著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P <0. 05),氮添加对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影响不显著,N3水平下显著增加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P <0...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实验设计
1.2 样品的采集、处理和测定
1.2.1 土壤采集
1.2.2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1.2.3 土壤酶活性测定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添加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2.2 氮添加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3 氮添加对土壤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2.4 氮添加下土壤环境因子与酶活性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氮添加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2 天山高寒草原土壤养分限制因子
3.3 土壤酶活性变化的驱动因素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土壤酶化学计量及其影响因素[J]. 乔航,莫小勤,罗艳华,刘兴元,胡亚军,陈香碧,苏以荣. 生态学报. 2019(06)
[2]天山高寒草原植物叶片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对氮沉降的响应[J]. 苏原,罗艳,耿凤展,韩文轩,朱玉梅,李凯辉,刘学军. 干旱区研究. 2019(02)
[3]氮沉降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刘红梅,周广帆,李洁,王丽丽,王慧,杨殿林. 生态环境学报. 2018(08)
[4]模拟氮沉降及经营方式对毛竹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彭春菊,李全,顾鸿昊,宋新章.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2)
[5]降水和氮沉降增加对草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闫钟清,齐玉春,彭琴,董云社,郭树芳,贺云龙,王丽芹,李兆林. 生态学报. 2017(09)
[6]土壤有机碳对外源氮添加的响应及其机制[J]. 李嵘,常瑞英. 植物生态学报. 2015(10)
[7]氮素和水分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 王杰,李刚,修伟明,宋晓龙,赵建宁,杨殿林.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03)
[8]施氮对荒漠化草原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J]. 苏洁琼,李新荣,鲍婧婷.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3)
[9]上海大气氮湿沉降的污染特征[J]. 周婕成,史贵涛,陈振楼,毕春娟,许世远.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11)
[10]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沉降的时空变异[J]. 张颖,刘学军,张福锁,巨晓棠,邹国元,胡克林. 生态学报. 2006(06)
本文编号:3714795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实验设计
1.2 样品的采集、处理和测定
1.2.1 土壤采集
1.2.2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1.2.3 土壤酶活性测定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添加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2.2 氮添加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3 氮添加对土壤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2.4 氮添加下土壤环境因子与酶活性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氮添加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2 天山高寒草原土壤养分限制因子
3.3 土壤酶活性变化的驱动因素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土壤酶化学计量及其影响因素[J]. 乔航,莫小勤,罗艳华,刘兴元,胡亚军,陈香碧,苏以荣. 生态学报. 2019(06)
[2]天山高寒草原植物叶片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对氮沉降的响应[J]. 苏原,罗艳,耿凤展,韩文轩,朱玉梅,李凯辉,刘学军. 干旱区研究. 2019(02)
[3]氮沉降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刘红梅,周广帆,李洁,王丽丽,王慧,杨殿林. 生态环境学报. 2018(08)
[4]模拟氮沉降及经营方式对毛竹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彭春菊,李全,顾鸿昊,宋新章.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2)
[5]降水和氮沉降增加对草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闫钟清,齐玉春,彭琴,董云社,郭树芳,贺云龙,王丽芹,李兆林. 生态学报. 2017(09)
[6]土壤有机碳对外源氮添加的响应及其机制[J]. 李嵘,常瑞英. 植物生态学报. 2015(10)
[7]氮素和水分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 王杰,李刚,修伟明,宋晓龙,赵建宁,杨殿林.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03)
[8]施氮对荒漠化草原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J]. 苏洁琼,李新荣,鲍婧婷.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3)
[9]上海大气氮湿沉降的污染特征[J]. 周婕成,史贵涛,陈振楼,毕春娟,许世远.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11)
[10]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沉降的时空变异[J]. 张颖,刘学军,张福锁,巨晓棠,邹国元,胡克林. 生态学报. 2006(06)
本文编号:3714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714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