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自然抚育”对南方山地幼林地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03-31 07:32
实验室实验的结果表明南方山地红壤p H值、还原性物质总量和有效磷含量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加,Eh值则下降.土壤水分与土壤p H值、还原性物质总量、有效磷均呈显著或极其显著水平的正相关,与Eh值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野外实验结果表明,在新造林地,采用近自然的抚育方法对幼林进行抚育,并利用抚育下的杂、灌对幼树进行培蔸,有效地提高了根蔸处0~20 cm土层的含水量,并由此提高了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高,部分可能得益于用于培蔸的杂、灌分解后释放的有效磷,以及分解释放的有机酸促使迟效磷酸盐甚至闭蓄态磷活化的有效磷.在不增加任何投资,或仅仅增加传统抚育费用5%的情况下,造林后对幼树进行培蔸,3 a和14 a后调查的杉木、马尾松、枫香、酸枣、木荷生长量,无论是胸径还是树高,与对照相比,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增加的幅度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实验室实验与研究方法
2 野外实验与实验地概况
3 结果与讨论
3.1 土壤含水量与还原性物质总量、有效磷、p H、Eh的关系
3.2 幼林地培兜对土壤水分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3.3 培蔸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4 结论
本文编号:3943667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实验室实验与研究方法
2 野外实验与实验地概况
3 结果与讨论
3.1 土壤含水量与还原性物质总量、有效磷、p H、Eh的关系
3.2 幼林地培兜对土壤水分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3.3 培蔸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4 结论
本文编号:3943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943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