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国家湿地公园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发布时间:2024-04-14 22:05
为了探讨生态修复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研究方法,运用GIS与R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下,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2009年、2013年和2016年太平国家湿地公园的景观格局和空间异质变化,其结果表明:耕地在2009年和2013年为景观格局的基质,水域在2016年为景观格局的基质;斑块数量、优势度、破碎度三个指标变化明显。斑块数量逐渐减少,其中荒草地、住宅用地斑块数量下降明显。耕地、园林地、住宅用地和水域的斑块形状趋于复杂,荒草地的斑块形状趋于均匀,其他建设用地的斑块形状没有明显变化。耕地面积虽然逐渐减少但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园林地和水域的面积逐渐增加,其他用地优势度均减少。耕地、水域、园林地、荒草地和其他建设用地的景观破碎度均减小,斑块逐渐聚集,而住宅用地破碎度指数略有增加。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1) 斑块数量指数
(2) 平均斑块类型面积
(3) 分维数
(4) 景观优势度指数
(5) 景观破碎度指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地利用转移变化
3.2 景观格局变化过程
3.3空间异质变化过程
4 讨论
5 结论
本文编号:3955296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1) 斑块数量指数
(2) 平均斑块类型面积
(3) 分维数
(4) 景观优势度指数
(5) 景观破碎度指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地利用转移变化
3.2 景观格局变化过程
3.3空间异质变化过程
4 讨论
5 结论
本文编号:3955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955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