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北京师范大学》1993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15 04:27

  本文关键词:西方近代人地关系理论的传入和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师范大学》 1993年

晚清地理学研究

郭双林  

【摘要】:本文共四章,主要从文化史的角度对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传统地理学在当时的发展、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作一比较系统的考察。 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大致经过了道咸年间(即19世纪20到60年代)、同光年间(19世纪60到90年代中期)和光宣年间(19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世纪初年)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传入的仅是零星的西方近代地理学知识,第二阶段传入的西方地理学知识虽然比较系统,却非常浅显,直到第三阶段,完整的西方近代地理学知识体系和理论学说(主要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才开始传入中国。当时承担传播任务的主要是先进的中国人和西方传教士。对西力传教士在这一传播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和所处的历史地位,我们应当充分肯定。同时也必须指出:当时在他们编译的大多地理著作中,都或多或少地夹杂有宗教内容,并不时流露出欧洲文化中心论和白人种族主义偏见,有的甚至公开宣传殖民主义理论。至于国人对当时传入的西方近代地理学知识的态度,不外反对、怀疑和接受三种。这种复杂情况直接影响到当时中西方地理学的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及中国地理学的发展。 晚清中国地理学的发展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嘉道之际(18、19世纪之交),由于西北边疆形势动荡不定,以及沙俄、英国在我国北部和东南边疆的窥伺、骚扰,使传统地理学开始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即研究的重心开始由内地转向边疆(主要是西北边疆;研究的目的从为了诠经读史变为经世致用;研究的方法由文献考据转向重视和提倡实地考察。道咸年间(19世纪20至60年代),两次鸦片战争的相继爆发,更直接导致了世界地理和中俄边疆地理研究方法的兴起,在研究过程中传统地理学从研究方法到撰述方法都开始发生变化。同光年间(19世纪60至90年代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1993
【分类号】:K901
【目录】:

  • 前言9-14
  • 第一章,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14-80
  • 一,道咸年间西方地理学的初步传入14-23
  • 二,同光年间西方地理学的系统介绍23-35
  • 三,光宣年间西方地理学的理论阐述35-46
  • 四,来华传教士与西方地理的传播46-53
  • 五,国人对西方地理学的态度53-80
  • 第二章,从传统地理学到近代地理学80-158
  • 一,嘉道之际传统地理学出现的新趋势80-99
  • 二,传统地理学的嬗变(一)99-115
  • 三,传统地理学的嬗变(二)115-130
  • 四,近代地理学的产生130-158
  • 第三章,晚清地理学研究与民族救亡158-196
  • 一,地理学研究与民族救亡158-177
  • 二,乡土地理教育与爱国主义思潮177-196
  • 第四章,晚清地理学研究与民主、科学思潮196-239
  • 一,地理学研究与民主的传播196-218
  • 二,地理学研究与科学知识的传播218-239
  • 结语239-24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圣云;沈玉芳;;从福利地理学到福祉地理学:研究范式重构[J];世界地理研究;2011年02期

    2 唐博;;胡焕庸与神秘的“胡焕庸线”[J];地图;2011年04期

    3 王社教;冯勰;;十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进展[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03期

    4 马润潮;;中国地理学研究的“全球转向”[J];世界地理研究;2011年02期

    5 丁超;;十年来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研究评论[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03期

    6 金涛;;一位历史地理学家的生命印记[J];科技导报;2011年18期

    7 日野正輝;刘云刚;谭宇文;;1950年代以来日本城市地理学进展与展望[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0年02期

    8 方创琳;;面向国家未来的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方向的思考[J];人文地理;2011年04期

    9 高晓虹;;汉语方言地理学历史发展刍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5期

    10 孔翔;苗长松;;空间的文化解读与转型期中国的和谐发展[J];世界地理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岱夫;;潜意识地理学与地理学方法论的创新[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王五一;谭见安;;地理学研究的新前沿——环境、健康、发展[A];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3 ;2008年商务印书馆地理学重点图书推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施雅轩;;地理学研究中的「区域」概念——以台湾为例[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冯仁国;;我国经济地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造途径[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郑度;陈述彭;;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五一;谭见安;;地理学研究的新前沿领域—环境、健康、发展[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许炯心;;21世纪中国江河流域的地理学研究[A];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9 韩广;杨济;;我国地理学发展的主流将摆向何方[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郭焕成;;我国农业地理学研究的回顾和发展途径[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培仁;[N];中华新闻报;2006年

    2 葛永海;[N];光明日报;2007年

    3 张晶;[N];文艺报;2006年

    4 鲁力进;[N];文艺报;2007年

    5 梅新林;[N];文艺报;2006年

    6 余意;[N];文艺报;2006年

    7 陈潇;[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8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侯甬坚;[N];社会科学报;2008年

    9 张伟;[N];中国文物报;2005年

    10 记者 樊国安;[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双林;晚清地理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3年

    2 焦连成;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传统对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圣云;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福祉空间地理学透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施济普;云南山顶苔藓矮林群落生态学与生物地理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7年

    5 韩庆喜;中国及相关海域褐虾总科系统分类学和动物地理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6 杨凤梅;西秦岭及毗领地区旅游地理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刘忠权;中国泽蛙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及种群系统地理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红卫;银杉的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9 李宝泉;中国海塔螺科系统分类学和动物地理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10 龚维;孑遗植物银杏的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佳静;民国前期大学地理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谢秀眉;考据时风下的征实地理学家[D];南昌大学;2007年

    3 宫雯;西方近代人地关系理论的传入和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曹东伟;李属樱亚属植物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5 鹿志创;大头鳕(Gadus macrocephalus)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林群;情感纳入媒介地理学中的考察[D];浙江大学;2011年

    7 白义;基于GIS的陕西蝗虫生物地理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彦青;新疆蚜虫物种多样性及其生物地理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陶晓瑜;东亚特有濒危植物蛛网萼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地理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王强;秦岭及我国部分地区疣蝗生物地理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西方近代人地关系理论的传入和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5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175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c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