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
本文关键词: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
第 2 5卷 第 3期 地 理 科 学 Vol. 25 No. 3 2 0 0 5年 0 6月 SC IENTI GEOGRAPH ICA SI ICA A N June, 2 0 0 5
人文地理学“ 空间 ” 内涵的演进
石 ,宁越敏 崧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
城市研究中心 , 上海 200062 )
摘要 : 空间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随着人文地理学经历三次变革 :“ 区域差异 - 空间分析 - 社会理论 ” , 空间的内涵也随之不断演进 。从区域学派到空间分析 ,传统的空间认识使得人文地理学归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
1970 年代以来人文地理学萌生了新的空间认识 ,关注到空间的社会性 ,具有了更多的社会科学的特质 。通过勾
勒出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演进的轨迹 ,提出空间内涵应是自然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观点 。 关 : 空间 ; 人文地理学 ; 地理学思想史 键 词 中图分类号 : K90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0690 ( 2005 ) 03 - 0340 - 06
引 言
自 19 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开启人文地 理学研究领域以来 ,人文地理学就一直关注于空间 [1] 和 地方的解释 , 并经历了“ 区域差异 - 空间分 [2] 析 - 社会理论 ” 等三次研究范式的变革 。 1980 年代中期以来 ,由于后现代主义的出现 , 人文地理 [3] 学的视野更趋多元 , 且相互交织 , 逐渐对空间内 涵产生基本共识 。本文通过审视上述的过程 ,认为 自然与社会属性统一的认识论能更有效地揭示空 间的本质 。
域差异 。这样的研究使地理学更接近于方志学 ,同 [5] 时也容易滋生研究者的主观倾向 。 1. 2 空间分析学派 1950 年代 ,人文地理学开始从“ 区域差异 ” 转 [2] 向“ 空间分析 ( spatial analysis) ” , 摆脱经验主 义 ,转而追求空间法则 。空间经济学和区位论开始 引入并形成了人文地理学新的基本理论 。由于区 位论建立在基本假设 (均质平原 、 经济人等 ) 上 , 使 当时的大多数人文地理学家盛行理论的验证工作 。 舍费尔首开空间分析先河 ,他质疑哈特向所提 倡的强调相对整体性的区域研究 ,认为地理学家的 研究对象应该是现象的空间分布 ,而不应是现象本 身 。这为地理学采用逻辑实证主义的方法和理论 [6] 提供了一个范例 。随后的“ 计量革命 ” 进一步强 [5] 化了地理学的空间传统 , 尊重通过逻辑方法验 证的事实与结论 ,推动了地理研究的理论运动 。 空间分析学派的地理学家们受到爱因斯坦相 对空间的影响 ,认为没有一个单一的空间体系足以 描述整个世界 。他们理解的空间关系被界定在对 象和事件之间 , 而不是在一个坐标系的固定点之 间 ,更多地考虑社会的空间差异 , 空间布局和由此 产生的空间相互作用 。而空间的表述又与以特定 方法测度的距离有关 (如费用距离 、 时间距离 、 公 里数等 ) 。距离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经济需要和技 术过程的人工制品 ,其塑造的空间在本质上是相对 的 ,像聚落分布 、 土地利用等地理特性显示了一种
[3]
1 人文地理学传统的“ 空间 ” 内涵
1. 1 人文地理学的区域传统
康德视地理学为关于空间的知识领域 。赫 特纳延续了康德的认识 ,认为地理学是一门“ 空间 科学 ”它研究空间各要素的因果关系 、 , 相互作用 以及区域差异 ,由此形成了地理学的区域传统 。哈 特向在《地理学性质的透视 》 中总结了康德 - 洪 堡 - 赫特纳的“ 区域差异 ( areal differentiation ) ” 的 思想传承 ,并把自己的工作归入这一线索 。 与拉采尔 、 白兰士等人倡导的人地关系论相 比 ,区域学派更看重以区域为尺度的人地关系研 究 ,即更突出空间性 。但此时的人文地理学和自然 地理学仍保持着密切的血脉延承 ,所以更多地将空 间视为一个真实世界的外部坐标 ,强调其内部的地
[4]
收稿日期 : 2004 - 04 - 18; 修订日期 : 2004 - 09 - 13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40171030)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 ( 04JJDZH003) 资助 。 作者简介 : 石崧 ( 1977 - ) ,男 ,浙江舟山人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城市地理和城市经济研究 。 E - mail: shi99 song21@21cn. com
341 3 期 石 崧等 : 人文地理学“ 空间 ” 内涵的演进
区位和动态 。这样 , 空间分析就涉及一个将物 理空间抽象为数学空间的过程 ,几何学成为其犀利 的工具 。所以哈维将几何学称之为空间形式的语 言 。 这时的人文地理学以人文要素为研究对象 ,以 区位论为研究重点 。而源于经济学的各种区位论 均假设均质平原这一无差异空间 ,排除了其它自然 和人文要素 ,只有距离单一的空间属性起作用 , 并 且希望探求到自然空间中的一般规律 ,数量化工具 成为必然的选择 。 哈勃德把 1970 年代以前的空间认识划归为广 [ 10 ] 义的绝对空间论 , 认为是人文地理学受自然地 理学思想影响的外在反映 。以自然科学为效法典 范的人文地理学自然要追求自然科学的目的 ,从而 [ 11, 3 ] 归属于自然科学 。加之处于整个世界普遍重 视经济增长而忽略社会发展的背景中 ,所以更关注 于空间的自然性而较少涉及社会性 。但随着空间 分析向社会研究的深入 ,逐渐暴露出将自然科学方 法套用于人文社会现象的不足 。越来越多的人文 地理学家意识到真实的世界不仅是一个几何空间 , 还包括了人 - 地及人 - 人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 ,人 文地理学的新变革悄然开始 。
[9]
[ 7, 8 ]
而 列 斐 伏 尔 “空 间 的 生 产 ( the p roduction of space ) ” 的观点无疑开启了这扇大门 。 2. 1 列斐伏尔 :“ 空间的生产 ” 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亨利 ? 列斐伏尔将历 (图 1 ) [ 13 ] ,把空间 史性 、 社会性和空间性结合起来 放到了和时间同等重要的地位 ,突破了以往人文科 [ 14 ] 学研究中只重视时间维度影响的局限 。
图 1 存在的三边
Fig 1 Trialectics of being .
资料来源 : Soja, 1996.
他提出“ 空间中的生产 ( p roduction in space ) ” 已转变为“ 空间的生产 ( p roduction of space ) ”其 , 区别在于前者指自然属性的空间 ,而后者指社会属 性的空间 。这种转变源自生产力自身的成长 ,以及 知识在物质生产中的直接介入 ,其结果是现代经济 [ 15 ] 的规划倾向于空间的规划 。 列斐伏尔用组成空间的三个要素来解译空间 的生产 :“ 空间实践 ( space p ractice ) ”一个外部的 、 : 物质的环境 ,包括了社会中的生产与再生产 , 以及 其空间区位与配置组合 ;“ 空间的表征 ( rep resenta2 tion of space ) ”某种空间的呈现方式 , 一个概念化 : 的空间想象 ,且透过知识理解与意识形态来获取对 于空间纹理的修改 ;“ 表征的空间 ( the space of rep 2 resentation ) ” 透 过 意 象 与 象 征 而 被 直 接 生 活 : ( lived )出来 ,是人们生活和感知的空间 , 是使用者 与环境之间生活出来的社会关系 。它们分别对应 三 种 类 型 的 空 间 : “感 知 的 空 间 ( perceived space ) ” 构想的空间 ( conceived space ) ” 生活 、 “ 和“ [ 13 ~17 ] 的空间 ( lived space ) ”(图 2 ) 。这意味着空 间具有复杂的特质 ,在所有的层次上进入了社会关 系。 列斐伏尔认为已经被意识形态和政治内容所 渗透的这些空间可以克服资本主义所带来的非人 性化趋势 ,它们共同创造了复杂的“ 空间性 ( spati2 ality) ” — 三种 空 间 之 间 随 着 时 间 而 变 化 的 关 —— [ 10 ] 系 。
2 1970 年 代 以 来 人 文 地 理 学 的 新
“ 空间 ” 观
1960 年代空间分析风靡一时的同时 , 资本 在 主义世界内在的矛盾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激 化 (特别是民权运动和反越战 ) , 这使很多人文地 理学家觉察到空间分析面对社会重大问题无能为 力 。 1968 年法国爆发的“ 五月风暴 ” 深深地触动了 当时的青年人文社会科学家 。对于他们中的一些 人 ,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社会不平等的 视角 。 从 1970 年代开始 , 人文地理学进入了从空间 [2] 分析到社会理论 ( social theory) 的演化阶段 , 空 间的社会性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促成这一变 革的固然有前已述及的政治背景 ,还有深刻的经济 背景 。因为从 1960 年代开始 , 主要的资本主义国 家的传统制造业迅速衰退 ,经济要素从集聚转为扩 散 。衰退和扩散摧毁了许多老的制造业城市的基 础 ,而新的服务业的不平衡分布又产生新的空间现 象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 ,社会和空间的改变紧密地 [ 12 ] 交织在一起 ,引发了人们对于空间的重新认识 ,
342 25 卷 地 理 科 学
福柯对权力的思考使其十分重视社会边缘空 间 ,这与百年前霍华德在“ 田园城市 ” 图中为社会 [ 22 ] 弱势群体留出的空间 有着某种精神上的契合 , 而这种人文关怀精神恰好弥补了列斐伏尔过于强 调结构主义方法论的不足 ,从而为人本主义地理学 家们所接纳 。但是两人的空间观在许多基本点上 是相通的 : 如他们都是通过对社会的反省以发现空 间重要性的改变 ,都关注到了物质空间和隐喻空间 之间的联系 ,都强调权力对于空间的重要意义 , 等 等 。正是这些共通点导致人本主义地理学家在寻 求福柯的知识导引的同时 , 也成为了“ 空间的生 产” 信念的门徒 。 在 1970 年代之后 , 人文地理学内部虽然纷争 不断 ,但各个学派都下意识地认可“ 空间的生产 ” 这一社会空间观 。比如女性地理学家认为性别 、 性 和欲求都应是空间的生产所要考虑的内容 。而文 化地理学家从后结构主义和心理分析论那里获取 知识传统 ,也无非是寻求使空间的生产参与到人文 问题的途径 。对于不同的人而言 ,空间意味着不同 的事物 ,这也解释了纷繁的空间讨论存在的合理 性。 2. 3 空间与时间 传统的社会科学给予“ 时间 ” 以特别的关注 , 时间被视为变化 、 运动和历史的源泉 , 而空间则被 边缘化了 。但列斐伏尔和福柯对空间的重估纠正 了现代主义歪曲的时空观 。所以 1970 年代以来在 人文社会科学界出现了明显的“ 空间转向 ( spatial turn ) ”承认空间的重要意义 , 并日益推广之前在 : 人文地理学内部广泛使用的词汇 。而对于时间 和空间的认识又成为人文地理学有效地区分现代 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标尺 。空间范畴和空间化范 畴逻辑主导着后现代社会 ,就如同时间主导着现代 主义世界一样 。现代主义对时间的迷恋已经被后 [ 24 ] 现代主义理论对空间的重视所取代 。于是“ 时 空间 ” 的概念成为空间认识论的焦点 。 哈维认为自 1970 年代以来 , 世界一直在经历 一个时空压缩的紧张阶段 ,从而改变了我们对空间 [ 25 ] 和时间的感受 。他将时空间视为渗透于社会建 构全过程中的内在核心要素之一 。目前 ,人文地理 学对于时空间的认识已经形成三个基本的共
[ 23 ]
图 2 空间性的三边
Fig 2 The trialectics of spatiality .
资料来源 : Gronlund, Bo, 1999) ①.
他 的 思 想 在 西 方 社 会 科 学 界 产 生 较 大 影 [ 17 ~19 ] 响 ,其贡献之一在于他看到了空间的社会性 。 在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中 ,空间作为一个整体 ② 被利用来生产剩余价值 。按照他的理解 , 资本主 义的空间具有以下功能 : ① 生产资料 : 城市 、 都市 空间不仅仅是消费的场所 ,城市 、 、 区域 国家或大陆 的空间配置增进了生产力 ,利用空间就如同利用机 器一样 ; ② 消费对象 : 作为整体的空间在生产中被 消费 ; ③ 政治工具 : 国家利用空间确保对地方的控 [ 15 ] 制 ; ④ 阶级斗争的介入 。 总之 , 列 斐 伏 尔 把 空 间 视 为 社 会 关 系 的 中 ③ 介 ,只有当社会关系在空间中得以表达时 , 这些 关系才能够存在 : 它们把自身投射到空间中 , 在空 间中固化 , 在此过程中也就生产了空间本身 。但 是 ,他宣称自然空间已然降贬为社会的生产力在其 上操弄的物质 ,这显然有悖空间分析的科学精神 , 同时其结构主义烙印也让人本主义者无法全盘接 受其思想 。 2. 2 福柯 : 权力与空间 法国思想家福柯也十分关注空间在当代都市 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空间认识权力与知识间可能 存在的各种关系 。对他而言 , 空间乃权力 、 知识等 话语转化成实际权力关系的关键 。空间的尺度从 列斐伏尔的断片浓缩到具体的地点 ,他一一对应地 思考牢头 监狱 、 医生 - 医院 、 工头 - 工厂 , 贯穿始 终的就是权力 - 空间的关系 。 空间是任何权力 “ 运作的基础 。 , 福柯说 ,“ ” 某种空间形态的持续所 指向出的是某种权力配置的持续 。 在他看来 , 建 ” 筑、 规划所形成的空间意象都是有其隐喻的 , 因为 [ 20, 21 ] 它们是和经济 、 政治或制度交织在一起 。
① Gronlund, Bo. U rbanity: L ived space and difference. U rbanity & Aesthetics, Copenhagen University, Sem inar, 1999. ② 在列斐伏尔看来 ,资本主义空间的主要矛盾源自私人财产造成的空间粉碎化 、 对可以互相交换之断片的需求 , 以及在前所未有的 巨大尺度上处理空间的科学与技术 (信息 ) 的能力 。 ③ 在本质上 ,列斐伏尔试图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的空间再解构 ,即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阶级斗争 ,而是空间的冲突 。
343 3 期 石 崧等 : 人文地理学“ 空间 ” 内涵的演进
识 :① 时间和空间是通过行为和交互作用而生 产或构建的 。它们不是中立的 、 规范的 、 网格式的 外在世界 ,不可能独立于日常生活去简单地划分和 约束它们 。相反 , 它们应该融入到不断流动 、 形成 的世界形态中 。 ② 在不变的容器或规则几何中不 可能把握空间和时间 。 ③ 社会的生产和自然的生 产密不可分 。如今是寻求这两种生产如何通过日 常实践相互融合 。
[ 26 ]
3 空间 : 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统一
回顾人文地理学“ 空间 ” 内涵演进过程的同 时 ,也走过了百年的人文地理学思想变迁历程 。从 区域传统到空间传统 ,当时的人文地理学更接近于 自然科学 。此后在不断的实践中认识到空间是在 历史发展中产生的 ,并随历史的演变而重新结构和 转化 。当从自然科学中派生出来的人文地理学在 接受了社会空间的认识论之后 ,似乎更像一门社会 科学 。但两分的空间认识论已不足以帮助地理学 家有效地观察与认识各种现象 ,只有承认空间社会 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统一 ,才可能为人文地理学的发 展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 首先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空间具有自然属性 , 这是空间认识论的基础 。否定空间的自然属性将 有可能使人文地理学与科学体系的发展方向渐行 渐远 。托伯勒提出了地理学第一定律 : 在地表空间 中 ,所有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 但是距离接近的事物 比距离远的事物间的联系更密切 。人文因素的分 布、 散同样要遵守该定律提出的距离衰减原 扩 则 ,这为人文地理学研究一般性规律提供了 基础 。所以今天的人文地理学家仍然可以采用逻 辑实证主义的方法来规范自身的研究程序 ,通过建 立假设 ,并用精确地观察和实验来检验这些假说从 而建立科学理论 。数学模型作为逻辑演绎的基础 构造无疑将有助于人文地理学家揭示地理学的隐 含规律 。这也是地理学从经验科学发展为理论科 [ 29 ] 学的必要条件 。从这层意义上讲 , 空间存在着 自然性是人文地理学走数量化 - 实证化道路的立 足点 。 其次 ,仅关注自然性的空间认识是不完整的 , 因为空间不是一个中立的或被动的几何态 ,它是通
[ 27, 28 ]
① 在这里用社会冲突的介入来替代列斐伏尔所表述的阶级斗争的冲突 , 因为诸如美国这样的社会 , 种族冲突也许比阶级斗争更激 烈 ,社会冲突显然更具普遍性 。
过持续的社会 %空间关系反馈所生产出来的 。单 纯地依赖数学语言 , 将会过滤掉许多社会 、 伦理信 息 ,从而无法认识社会的系统组织过程 。应该看到 空间 、 空间形态和空间行为间的关系不仅取决于自 然的空间法则 ,同样也是文化 、 、 社会 政治和经济关 系的产物 。现实的空间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是在历 史的过程中逐渐被生产和构造出来的 ,所以社会意 义上的空间应当具备生产资料 、 消费对象 、 政治工 具和社会冲突的介入等四种功能 ①。而最终所生 产出的空间必然是多元化 、 异质性的 。正是由于多 元化空间的存在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也趋于 多元 ,实证主义 、 结构主义 、 人本主义等都应占有一 席之地 。 属性 。只有以统一的空间认识论来观察世界 ,才能 使人文地理学在完整的空间基础上谋求未来发展 的无限可能 。这里所谓的“ 统一 ” 并不希望把所有 的流派纳入一个规定的模式中 ,抑或是对待各种纷 争的折衷主义 。相反 ,“ 统一论 ” 只是为人文地理 学的各种方法论和学术流派构筑一个共同的空间 平台 ,一个话语对接的基础 。 统一的空间认识论对今天中国人文地理学的 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其一 ,有助于把握学科发展的 未来趋势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 ,单纯的经济增长已 注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这将是日后学科发展的趋 势之一 。而对标准科学的追求也需要中国人文地 理学以有效的数学工具和实验工具来弥补自身逻 [ 29 ] 辑基础和实证基础薄弱的缺陷 , 这对社会问题 的研究也获益良多 , 是今后发展的另一个趋势 , 两 个趋势当是并行不悖 ,互为补充 。
总之 ,空间是由社会关系和物质的社会实践构 成的 ,完整的空间认识论应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的统一 ,两者是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 既不能因为对自然属性规范性研究的推崇而忽略 社会属性 ,也不能因为社会属性的存在而否定自然
不足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 而且一味的“GDP 至上 ” 容易滋生社会矛盾和环境退化的危机 。构建和谐 社会当成为未来若干年的主旋律 。社会经济发展 的客观趋势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中国的人文地 理学者同样面临 30 多年前西方人文地理学家们所 思考过的问题 ,开始意识到空间的社会属性 , 并关
344 25 卷 地 理 科 学
其二 ,有助于在学术界倡导人文关怀精神 。统 一的空间认识论要求人文地理学家以强烈的人文 关怀精神来观察和研究空间问题 ,尤其是对很多社 会边缘空间的关注 。以土地竞租曲线为例 ,如果仅 仅考虑距离衰减原则和土地的经济效益 ,作为经济 人的主体行为会使城市的弱势群体逐渐被排除到 城市的边缘 。当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在城市 空间中彻底边缘化 ,空间对人产生的束缚力量会使 社会的阶层分异固化为城市的空间分异 ,在这一过 程中势必孕育着社会的不平等以及由此产生的社 会危机 。所以要以人本的态度看待城市中的民工 聚落和贫民住宅等边缘空间 ,通过人文地理学的应 用领域 ,如土地利用 、 城市规划 、 城市经营等手段打 破平滑曲线 , 营造多元化的 、 公正的城市空间 。对 社会问题的关注将赋予中国人文地理学家更强的 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 ,而履行这些职责又需要借助 计量分析手段使研究的成果更科学 、 准确 , 这促使 学者将人文地理学当作一门科学来实践 ,且别无选 择 。 其三 ,有助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统一的空间 认识论并非为地理学所专有 ,尤其是对于社会空间 的认知同样在建筑规划 、 社会学等诸多学科有较大 影响 ,这就为人文地理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搭 起了桥梁 。以城市研究为例 , 由于城市是资本积 累、 日常生活 、 使用价值消费以及社会再生产的主 要场所 ,所以也是最具代表性和各种矛盾冲突最激 烈的空间 ,作为各种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综合体的 城市空间也就成为各个学科研究的对象 。人文地 理学中对于资本的城市化的思考 对城市规划和 社会学有着理论上的借鉴意义 。而对于主体行为 空间后果的探讨 ①则需要求助于社会学的工作方 法和相关理论 。同样 ,城市规划的实践也为人文地 理学者的理论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场所 。以新的空 间认识论为纽带整合起来的多学科城市研究可以 更好地理解城市的空间组织 ,进而理解城市的社会 和经济结构 。
致谢 : 作者感谢评审仔细的 、 有帮助的意见 , 同时感谢 加拿大莱思桥大学徐伟副教授 、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吴缚龙 博士 、 华东师范大学林拓副教授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
[ 30 ] [7]
学 [M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2000.
[ 2 ] H L Gauthier , E J Taaffe. Three 20 th century " Revolutions " in American geography[ J ]. U rban geography, 2000, 23 (6) : 503 527. [3] 马润潮 . 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
学之发展 [ J ]. 地理学报 , 1999, 54 ( 4) : 365 ~372.
[4] 柴彦威 . 城市空间 [M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00. [ 5 ] J L Robinson. A new look at the four traditions of geography[ J ]. Journal of Geography, 1976, 75 ( 9) : 520 - 530. [ 6 ] R. J. 约翰斯顿 (著 ) . 唐晓峰 (译 ) . 地理学与地理学家 —— — 1945 年以来的英美人文地理学 [M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1999. [ 7 ] R Abler J S, Adam s P Gould. Space organization: the geogra2 [ 8 ] A Holt - Jensen. translated by B rian Fullerton. Geography: his2 [9] 大卫 ? 哈维 (著 ) . 高泳源 ,刘立华 ,蔡运龙 (译 ) . 地理学中的 [ 10 ] P Hubbard. Thinking geographically : space, theory and contem 2 [ 11 ] 保罗 ? 柯拉法乐 (著 ) . 郑胜华 (译 ) . 地理学思想史 [M ]. 台 [ 12 ] D Massey Spatial division of labour: social structures and the . geography of p roduction[M ]. London: Macuillan, 1984. [ 13 ] E Soja. Thirdspace: journeys to Los Angeles and other realand im agined p laces[M ]. Oxford, Cambridge: B lackwell, 1996. [ 14 ] 包亚明 . 序 [ A ]. 包亚明 (编 ) . 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 [ C ]. 上 [ 15 ] 亨利 ? 列斐伏尔 (著 ) . 王志弘 (译 ) . 空间 : 社会产物与使用 [ 16 ] H Lefebvre, translated by Donald N icholson - Sm ith. The p ro2 [ 17 ] M Gottdiener A Marx of our tim e: Heri Lefebvre and The Produc2 . [ 18 ] S Elden. Politics, philosophy, geography: Heri Lefebvre in recent Anglo - American Scholarship [ J ]. Antipode, 2001, 33 ( 5) : 809 - 825. [ 19 ] S Elden. Between Marx and Heidegger: politics, philosophy and Lefebvre’s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J ]. Antipode, 2004, 36 ( 1 ) : 86 105. [ 20 ] 米歇尔 ? 福柯 (著 ) . 陈志梧 (译 ) . 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 [A ]. 包亚明 (编 ) . 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 [ C ]. 上海 : 上海教育 [ 21 ] G 莱 , P. 雷比诺 (著 ) . 陈志梧 (译 ) . 权力的空间化 [ A ]. . 特 [ 22 ] 埃比尼泽 ?霍华 德 (著 ) . 金经元 (译 ) . 明 日的田 园 城市 [M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2000.
pher’s view of the world [M ].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 Hall, 1971.
tory and concep ts[M ]. Frome: Paul Chapman, 1988.
解释 [M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1996.
porary human geography[M ]. London: Continuum , 2002.
北 :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 2003.
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2003. 1 ~17.
价值 [ A ]. 包亚明 (编 ) . 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 [ C ]. 上海 : 上海教育 出版社 , 2003. 47 ~58.
duction of space[M ]. Oxford: B lackwell, 1991.
tion of Space[ J ]. Sociological Theory, 1993, 11 (1) : 129 - 134.
出版社 , 2001. 18 ~28.
包亚明 (编 ) . 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 [ C ]. 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 社 , 2001. 29 ~39.
参考文献 :
[ 1 ] R. J. 约翰斯顿 (著 ) . 蔡运龙 , 江 (译 ) . 哲学与人文地理 涛
① 宁越敏 : 城市地理学进展 . 见 : 人文地理学研究前沿问题学术沙龙论文集 . 南京大学 , 2003.
345 3 期 石 崧等 : 人文地理学“ 空间 ” 内涵的演进
[ 23 ] D Massey Introduction [ A ]. D Massey ( Eds) . Human geogra2 . phy today[ C ].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9. 245 - 246. [ 24 ] M Dear The postmodern urban condition [M ]. Oxford: B lack2 . well, 2000. [ 25 ] 大卫 ? 哈维 (著 ) . 阎嘉 (译 ) . 后现代的状况 : 对文化变迁之 Philosophy in geography [ C ]. Dordrecht: Reidel, 1979. 379 386. [ 28 ] W Tobler On the first law of geography: a rep ly[ J ]. Annals of . the A 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2004, 94 ( 2 ) : 304 ~ 310. [ 29 ] 陈彦光 ,刘继生 . 地理学的主要任务与研究方法 —— — 从整个
缘起的探究 [M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2003.
( Eds) .
[ 26 ] D Gregory Human geography and Space [ A ]. R J Johnston . The D 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 [ C ]. Oxford:
科学体系的视角看地理科学的发展 [ J ]. 地理科学 , 2004, 24
( 3) : 257 ~263. [ 30 ] 宁越敏 . 城市化研究的社会理论基础评述 [ J ]. 城市问题 , 1990, ( 1) : 18 ~22.
B lackwell, 2000. 767 - 773.
[ 27 ] W Tobler Cellular geography[ A ]. In: S Gale G O lsson ( Eds) . .
Evolution on Connota tion of Space in Human Geography
SH I Song, N I G Yue 2 in N M
( The Cen ter forM odern Ch inese C ity S tud ies, East Ch ina N or a l U n iversity, S hangha i 200062 ) m
Abstract: Spa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cep ts of human geography How hum an geographers understand . space is alw ays changing Hum an geography came through three revolutions in 20 th century The connotation of . . space evolved among the above p rocess From Kant, Humboldt to Hettner and Hartshorne, the tradition of " areal . II, hum an geography turned gradually from " areal differentiation" to " spatial analysis". New human geographers
differentiation" thought that space is an unchanging box w ithin which objects exist and events occur After WW . thought that " spatial relation" is to be defined betw een objects and events and thereby made relation w ith the ob2 From the 1970 s, a relational or social view of space has been put for ward. Henri Lefebvre interp reted how the p roduction in space is changed to the p roduction of space. A lthough the fem inist geographers and cultural ge2 the viewpoint of social space or social attribute of space. A t the same ti e, the concep t of " space 2tim e" becam e m the focus of spatial ep istemology More recently three basic p ropositions have emerged from these intert ined for2 . w
phases of human geography New hum an geographers just took the only physical factor—distance — into account . and excluded the other physical and social factors .
ographers were susp icious of the ways whose accounts deriving from historical m aterialis , they all agreed w ith m
mulations 1 ) Space and tim e ( or space 2tim e ) are now seen as being p roduced or constituted through action and . p ractices In a word, space is the unification of its physical attribute and social attribute. . Key words: space; hum an geography;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ideas
ously p roduced through socio 2spatial relations Space is constituted through social relations and material social .
conclusion on the connotation of space. Space is not a given neutral and passive geometry but rather is continu2
jects and events that constituted a spatial system. Location Theory, which rooted in econom ics, became the em 2 interaction. 2 ) Space and ti e cannot be held fast in fixed compartm ents, measured intervals or regular geom e2 m ) Production of space is inseparable from p roduction of nature. B ased on the above, this paper draw s a tries 3 .
本文关键词: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0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20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