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项目制与乡村治理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8 01:31
   本文以四个乡镇的调查为基础,在国家/社会关系框架下,考察项目进村过程中乡村治理的现实样态,旨在解读项目制与乡村治理转型的现实逻辑。文章的基本预设为,项目制是撬动当前乡村治理结构与秩序变迁的关键变量,项目进村与乡村治理权力结构、利益结构和秩序结构等变迁有着密切关系。文章综合运用了权力/资源和资源/秩序的方法,在乡村治理的过程—事件中分析基层政治生态,考察实践中的乡镇政府—基层组织—村民关系。文章按照项目进村过程——项目分配、项目执行、项目动员——分析不同阶段乡村治理主体的行为逻辑与结果。首先,在权力/资源框架下,通过对项目分配中乡镇政府、基层组织和乡村干部互动关系的论述,提出项目进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推动了乡村治理的行政化,具体表现为村干部队伍职能分化、行政考核精细化和干部职能科层化。乡村治理行政化发展,造成行政消解自治,不利于基层民主发展和项目资源合理配置。其次,在权力/利益框架下,分析项目执行过程中,新乡村利益共同体的形成机制。项目执行再造了村干部队伍,并为企业、经纪人、混混和大社员等地方势力参与项目提供了契机,乡村社会上层形成新利益共同体的项目“分利秩序”。新乡村利益共同体的项目分利行为,引起了项目需求私性化、基层民主形式化和基层政权合法性危机等问题,乡村治理“去政治化”严重。再次,在资源/秩序框架下,分析项目动员过程中,普通村民和村庄边缘人(反对派、钉子户和上访户)的项目参与逻辑。通过对村民在项目决策、项目筹资等事件中的行为策略分析,以及对项目实施中反对派、钉子户和上访户的谋利行为研究。在项目动员中,村民分化成为难动员、难合作、无公共精神的个体,乡村治理失序化严重。本文认为,项目进村引起的乡村治理行政化、去政治化和失序化共同推动了乡村治理的“内卷化”,表现为基层政权的权威合法性危机、乡村社会的公共性危机、基层民主发展危机等。而乡村治理“内卷化”实质上体现着乡村治权的弱化,其内在机制是:在国家强制性权力上收,村民社会尚未发展成熟的过渡时期,以项目制形式推行的国家基础性权力(国家能力)建设在基层遭遇了强制性权力保障式微和村民社会支持缺失的双重困境,造成乡村治理“内卷化”。为应对项目制背景下的乡治理“内卷化”困境,需要推进乡村治理转型,其可行路径是实行村庄“微自治”,构建一个有着集体行动能力和参与监督、决策能力的村民社会,以适应国家基础性权力发展需求,推动国家——社会关系朝着“强国家——强社会”的模式发展,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学位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D422.6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回顾
    三、核心概念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五、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
第一章 项目分配与乡村治理行政化
    一 项目分配再造乡村治理结构
        (一)乡村治理结构的历史考察
        (二)乡镇政府利用项目资源支配基层组织
        (三)项目争取与村庄外向型发展
    二 乡村治理行政化的表现
        (一)村干部职能分化
        (二)行政考核精细化
        (三)干部职位科层化
    三 小结: 乡村治理行政化
第二章 项目执行与乡村治理“去政治化”
    一 项目执行中的乡村权力——利益之网
        (一)项目执行与村干部转型
        (二)项目执行与地方势力介入
    二 项目分利与乡村治理“去政治化”表现
        (一)项目需求私性化
        (二)基层民主形式化
        (三)基层政权合法性危机
    三 小结:乡村治理“去政治化”
第三章 项目动员与乡村治理的失序化
    一 项目动员中的群众路线及其实践困境
        (一)基层工作的群众路线
        (二)项目动员中群众路线的实践困境
    二 项目动员与村庄边缘人治理
        (一)政治上的边缘人——反对派
        (二)经济上的边缘人——钉子户
        (三)文化上的边缘人——上访户
    三 小结:乡村治理失序化
第四章 项目制与乡村治理转型
    一 项目进村与乡村治理“内卷化”
        (一)“内卷化”的概念与乡村治理“内卷化”
        (二)乡村治理“内卷化”的表现
    二 项目进村与乡村治理“内卷化”机制分析
        (一)乡村治权:一个分析框架
        (二)项目治理与国家基础性权力建设之失
    三 微自治:乡村治理转型的方向与定位
        (一)微自治的内涵
        (二)微自治的实践基础
        (三)微自治的运作机制
        (四)微自治的实践效能
    四 小结:项目制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萍;;基层小微治理的运行基础与实践机制——以湖北省秭归县“幸福村落建设”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2 李祖佩;;“新代理人”:项目进村中的村治主体研究[J];社会;2016年03期

3 马卫红;;内卷化省思:重解基层治理的“改而不变”现象[J];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05期

4 姚金伟;马大明;罗猷韬;;项目制、服务型政府与制度复杂性:一个尝试性分析框架[J];人文杂志;2016年04期

5 吕德文;;找回群众:基层治理的探索与重塑[J];领导科学;2016年10期

6 刘成良;;微自治:乡村治理转型的实践与反思[J];学习与实践;2016年03期

7 侣传振;崔琳琳;;外生型与内生型村民自治模式比较研究——兼论外生型向内生型村民自治转型的条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8 曹龙虎;;作为国家治理机制的“项目制”:一个文献评述[J];探索;2016年01期

9 汤玉权;徐勇;;回归自治:村民自治的新发展与新问题[J];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06期

10 李祖佩;;项目制基层实践困境及其解释——国家自主性的视角[J];政治学研究;201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宁;选择性治理:税费改革后的乡镇治理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袁松;富人治村[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刘召;国家自主性理论的批判与重构[D];南京大学;2011年

4 申端锋;治权与维权:和平乡农民上访与乡村治理1978-2008[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45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845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6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