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民主体性培育
发布时间:2021-07-14 06:36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将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从历史来看,农民主体性培育有其深厚的理论依据。从现实来看,在乡村振兴中培育农民主体性,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是当代农村社会发展以及遵循党和国家发展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必然要求。就农民本身而言,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其主体性作用有着自身存在的独特优势。但是,在当代农村,农民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存在着许多问题。因而,要针对这些现实问题,从多方面进行农民主体性培育,以确保农民主体性作用在乡村振兴中切实得以发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0,29(04)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培育的理论依据
1.1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主体性培育的理论
1.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农民主体性培育的理论
2 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培育的现实基础
2.1 乡村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
2.2 庞大农村人口数量的现实需要
2.3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2.4 村民自治民主制度的客观规定
3 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培育的价值基础
3.1 发挥农民空间在场性优势是提升乡村振兴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3.2 农民作为评价主体是衡量乡村振兴实效性的重要尺度
4 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培育的策略
4.1 保证农村经济收益是农民主体性培育的首要需求
4.2 完善农村基层自治制度是农民主体性培育的重要保障
4.3 增强文化自信是农民主体性培育的有力支撑
5 结 语
本文编号:3283622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0,29(04)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培育的理论依据
1.1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主体性培育的理论
1.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农民主体性培育的理论
2 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培育的现实基础
2.1 乡村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
2.2 庞大农村人口数量的现实需要
2.3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2.4 村民自治民主制度的客观规定
3 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培育的价值基础
3.1 发挥农民空间在场性优势是提升乡村振兴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3.2 农民作为评价主体是衡量乡村振兴实效性的重要尺度
4 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培育的策略
4.1 保证农村经济收益是农民主体性培育的首要需求
4.2 完善农村基层自治制度是农民主体性培育的重要保障
4.3 增强文化自信是农民主体性培育的有力支撑
5 结 语
本文编号:3283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283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