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村民自治权保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31 19:56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是整个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家民主化的推进,村民自治作为农村社会治理模式应运而生,并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国家强力推动和农民积极参与下,村民自治不仅嵌入国家政治体制当中,而且不断增强农村居民的民主观念和权利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说,村民自治在政治上初步解决了我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将乡村改造和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的世界性难题。村民自治是我国亿万农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农村经济发展的政治诉求,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之后,如何有效地保障广大农民的民主自治权利成为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村民自治既是一种民主政治制度和民主政治实践,同时也是承载着亿万农民群众不可剥夺和不可转让的民主权利。村民自治权是村民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如果没有村民自治权的保障和实现,那么村民自治制度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国家人...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2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Contents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
    四、本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村民自治权的概述
    第一节 村民自治权的概念
        一、村民自治权含义的不同解说及其评析
        二、村民自治权概念的界定
        三、村民自治权、村民自治、村委会职权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关于村民自治权性质问题的质疑与反思
        一、目前学界关于村民自治权性质探讨:摇摆于权利与权力之间
        二、村民自治权的性质:一种新的分析维度
    第三节 村民自治权的法律关系:一种结构性分析
        一、村民自治权的主体
        二、村民自治权的内容
        三、村民自治权的客体
第二章 村民自治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
    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关于人民自治的理论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民自治理论
        二、列宁对马恩的人民自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理论
        一、村民自治权保障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村民自治权保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村民自治权保障的重要理论支撑
        一、科学发展观是村民自治权保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方法
        二、村民自治权的保障是在我国农村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第三章 国外社会主义人民自治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人民自治的第一次实践尝试—巴黎公社
        一、巴黎公社的普选制是实行人民自治的重要前提
        二、巴黎公社实行的人民参与管理是社会主义人民自治的重要探索
        三、巴黎公社期间的工人参与工厂管理是劳动者享有自治权利的雏形
    第二节 苏联在广大农村实行人民自治实践—集体农庄民主
        一、苏联集体农庄民主:运行的原则和组织机构建设
        二、苏联集体农庄自治中的党、政、企基层组织的关系透析
    第三节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人民自治实践—工人自治
        一、南斯拉夫工人自治的历史背景
        二、南斯拉夫工人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三、南斯拉夫工人自治制度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四节 历史的启示
第四章 我国村民自治权保障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对农民民主政治权利保障的曲折探索
        一、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对农民民主政治权利的保障
        二、苏维埃政权时期对农民民主政治权利的保障
        三、抗日根据地政权时期对农民民主政治权利的保障
        四、解放区政权时期对农民民主政治权利的保障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以来至改革开放之前农民民主政治权利的保障状况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和巩固基层政权时期(1949年—1954年)
        二、乡村基层政权体制初步定型期(1954年—1958年)
        三、人民公社"政社合一"时期(1958年—1980年)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村民自治权保障的发展轨迹
        一、村民自治的兴起与村民自治权保障制度的初步探索阶段(1980年—1987年)
        二、村委会组织法试行与村民自治权保障制度的基本确立阶段(1988年—1998年)
        三、村委会组织法正式施行与村民自治权保障的全面推进阶段(1998年—2003年)
        四、村民自治的全方位扩展与村民自治权保障的深度扩展阶段(2003年至今)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村民自治权保障状况之审视
    第一节 村民自治权保障的发展趋向与典型模式探索
        一、村民自治权保障的发展趋向
        二、村民自治权保障的典型模式探索
    第二节 村民自治权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透析
        一、村民自治权保障与农村经济发展不足之间的不协调问题及其原因
        二、村民自治权保障过程中"权力与权利"之间的掣肘问题及其原因
        三、村民自治权保障中的"法律与村规民约"之间的冲突问题及其原因
        四、村民自治权保障与宗族势力之间的矛盾问题及其原因
第六章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村民自治权保障的重要物质基础
    第一节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村民自治权保障的经济条件
        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保障村民自治全面深化的重要条件
        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促进村民自治权实现的重要保证
    第二节 村集体经济发展之典型模式及其村民自治特点
        一、河南省新乡县刘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村民自治特点
        二、福建省连江县官坞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村民自治特点
    第三节 大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需要处理好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政经不分"问题
        二、发挥村民自治机制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的应有作用
        三、建立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七章 以人为本:村民自治权保障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 以人为本:指明了村民自治权保障的价值目标
        一、以人为本:村民自治权保障的宪政价值
        二、以人为本:村民自治权保障的人权价值
        三、以人为本:村民自治权保障的法治价值
    第二节 以人为本:凸显了村民自治权的价值观回归
        一、以人为本:力促村民自治从任务型自治向民主合作型治理转变
        二、以人为本:要求村民自治权保障兼顾民主和民生双重价值目标
第八章 统筹兼顾:村民自治权保障的方法论
    第一节 乡镇政府行政管理权与村民自治权之间的衔接与互动
        一、乡镇政府行政管理权与村民自治权衔接与互动的现实意义
        二、乡镇政府行政管理权与村民自治权衔接与互动的政策建议
    第二节 寻求法律与村规民约之间的和谐图景:共存共生与互补互动
        一、法律与村规民约之间的内在机理分析
        二、法律与村规民约之间的共生与互补
    第三节 实现村级党内民主建设与村民自治权保障之间的良性互动
        一、村级党内民主对村民自治和村民自治权保障起示范和促进作用
        二、村民自治权保障的拓展对党内民主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九章 全面协调可持续:村民自治权保障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全面发展是村民自治权保障的基本要求之一
        一、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是村民自治权保障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四个民主"均衡发展是村民自治权保障的本质要求
    第二节 协调发展是村民自治权保障的基本要求之二
        一、协调国家"自上而下"推动与农民"自下而上"探索之间的关系
        二、协调农村社区建设与村民自治权保障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是村民自治权保障的基本要求之三
        一、提升农民的综合素养是村民自治权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健全村民自治权的救济机制是村民自治权保障实现可持续的关键环节
        三、逐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是村民自治权保障实现可持续的重要支撑
结论:村民自治权承载着直接民主的理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村民自治、宗族博弈与村庄选举困局——一个湘南村庄选举失败的实践逻辑[J]. 秦勃.  中国农村观察. 2010(06)
[2]追求先进文化 铸造发展之魂——福建省蓉中村精神文明建设调查[J]. 黎昕,许维勤,陈宇海.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1)
[3]促进农村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整体提升——四年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述评[J].   乡镇论坛. 2010(32)
[4]实施“六抓六建” 共襄和谐家园[J]. 张蓉蓉.  乡镇论坛. 2010(32)
[5]抓住机遇 开拓创新 将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不断引向深入[J]. 姜力.  乡镇论坛. 2010(32)
[6]村庄治理与党的建设——从重庆忠县的实践出发[J]. 许耀桐.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0(11)
[7]建党以来农民对党的政治认同:历程与启示[J]. 季丽新.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0(05)
[8]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J]. 许耀桐.  民主与科学. 2010(05)
[9]建国以来乡村基层民主发展的路向与趋势[J]. 刘明君,刘天旭.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10]中国农村政治化行政机制的困境分析[J]. 姚锐敏.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本文编号:3314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314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e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