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政治稳定视角下的乡村治理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7 21:24
  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问题自古以来就在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农村现代化建设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而乡村治理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起着基础性的核心作用,是当前政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政治稳定作为国家现代化发展必须维持的外部环境,同样制约着乡村治理的发展。本文正是把政治稳定作为一个分析视角,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乡村治理模式进行研究。建国后,乡村治理模式经历了三种模式类型,即建国初期的乡(村)政权治理模式、人民公社时期的政社合一治理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政村治治理模式。通过对这三种模式的演变类型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政社合一治理模式是一种政府控制型乡村治理模式,乡政村治治理模式是一种区域主导型乡村治理模式。虽然它们均维系了政府主导型政治稳定,但维护乡村政治长久稳定的理想治理模式是在政府控制型乡村治理和区域主导型乡村治理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民主合作型乡村治理。改革开放后的乡政村治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利益结构特点,有利于国家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对现代化转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由于政治稳定的动态发展性,乡政村治模式下的乡村社会仍存在有局部的制约政治稳定的因素。本文在论文最后...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1.3.1 理论工具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基本框架
    1.5 创新与不足
2 政治稳定与乡村治理相关概念及其关系
    2.1 政治稳定与乡村治理相关概念
        2.1.1 政治稳定的概念界定
        2.1.2 乡村治理相关概念界定
    2.2 政治稳定与乡村治理的关系
        2.2.1 政治稳定是乡村治理的前提和基础
        2.2.2 良好的乡村治理对政治稳定的促进作用
3 政治稳定视角下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转换
    3.1 建国以来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类型
        3.1.1 建国初期的乡(村)政权治理模式
        3.1.2 人民公社时期的政社合一治理模式
        3.1.3 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政村治治理模式
    3.2 政治稳定视角下乡村治理模式转换的动因分析
        3.2.1 乡村治理模式演变的经济动因
        3.2.2 乡村治理模式演变的政治动因
        3.2.3 乡村治理模式演变的文化动因
    3.3 政治稳定视角下乡村治理模式的演进方式及未来走向
        3.3.1 政治稳定视角下乡村治理模式的演进方式
        3.3.2 民主合作型乡村治理模式是维系政治稳定的理想治理模式
4 政治稳定视角下目前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现状
    4.1 现行乡政村治治理模式的运行及取得成效
        4.1.1 乡政村治治理模式的组织结构与运行
        4.1.2 乡政村治治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政治稳定
    4.2 乡政村治模式阻碍农村政治稳定的现实困境
        4.2.1 乡村治理主体自身发展障碍影响政治稳定
        4.2.2 乡政村治组织结构在运作机制上存在缺陷
        4.2.3 乡政和村治在履行职能上难以有效衔接
        4.2.4 农民体制外政治参与现象增多
        4.2.5 乡村治理资源匮乏影响政治稳定
    4.3 乡政村治模式现实困境的制度性原因分析
        4.3.1 乡村公共财政体制存在制度上的缺陷
        4.3.2 乡政治理体制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法制化水平不高
        4.3.3 乡级机构与村民自治组织之间制度约束力不足
        4.3.4 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与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
        4.3.5 乡村政绩考核制度缺乏科学性
5 发展民主合作型乡村治理模式的对策研究
    5.1 构建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
        5.1.1 规范乡镇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方向转变
        5.1.2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5.2 加强乡村政权组织治理方式规范化
        5.2.1 规范乡镇政权和村民自治组织领导体制建设
        5.2.2 完善乡村职责权限的法律制度供给
    5.3 促使农民利益表达过程制度化
        5.3.1 畅通体制内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5.3.2 拓宽农民政治参与渠道
    5.4 谋求乡村治理效能最大化
        5.4.1 培育乡村精英作为乡村治理人才
        5.4.2 改革乡村干部政绩考核制度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乡村治理60年:回顾与展望[J]. 袁金辉.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9(05)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回顾、现实难题与治理机制优化[J]. 侯万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3]东北地区乡村治理模式转型的若干构想[J]. 王大伟,王雅林.  学习与探索. 2007(05)
[4]论“乡政村治”中乡村关系的两种极端走向及调适[J]. 胡振亚,任中平.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5]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稳定的内涵探析[J]. 黄清吉.  学术论坛. 2005(01)
[6]效率、效益及提高管理效益最大化的研究[J]. 张再欣.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3(08)
[7]“乡政村治”的兴起、现状与发展趋势[J]. 张志英.  农村经济. 2003(06)
[8]财政压力与行政变迁——农村税费改革背景下的乡镇政府改革[J]. 徐增阳,黄辉祥.  中国农村经济. 2002(09)
[9]试论加强党在村级治理中的整合功能[J]. 刘霞.  唯实. 2002(06)
[10]论乡村政治发展中的制约因素[J]. 宋仕平.  求实. 2002(07)

硕士论文
[1]建国以来中国的乡村治理模式研究[D]. 杨国英.山东师范大学 2009
[2]当代中国村民自治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模式研究[D]. 蔺雪春.西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28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328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4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