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教育学之青年观辨析

发布时间:2021-09-23 22:18
  本文通过比较各学科的青年观,分析社会化对的教育和青年的影响,着重研究教育学视野下青年观的应然状态,补充和完善社会“大青年观”,为我国当前青年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文章从两个维度进行论述:其一“为什么从教育学的视角探讨青年”,其二“教育学的青年观是什么”。首先,批判了生理学和心理学看待青年问题的狭隘性,只看到青年的“人性”,看不到青年的“社会性”;揭露政治学、经济学和文化学对青年的片面理解,致使其青年观太过于工具性和功利性,只关注青年的“社会性”,忽视了青年的“人性”特征。同时,处于社会化进程中的教育学在逐渐丧失其“人学”特性,青年的本质特征(批判精神、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也在慢慢消失。通过对教育学立场的拨乱反正,我们号召青年的回归,看到社会化的双刃性。在此基础上,论述“教育学的青年观”:我们要尊重和关心青年的身心发展规律;理解和包容青年群体和青年文化;赞美青年超越现实,指向未来的超越性,呵护青年批判精神、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教育学视野下的青年应满足其“人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这不仅是青年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学科学发展必然,同时也反映了成人社会对青年的宽容和呵护。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 问题的源起
        (一) 青年的价值
        (二) 实现青年价值的社会基础
        (三) 教育学的责任
    二、 核心概念释义
        (一) 青年
        (二) 教育学及教育学视域
    三、 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三) 基本结论
    四、 研究目的、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意义
        (四)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青年的特征
    一、 青年存在形式
        (一) 青年群体
        (二) 青年文化
    二、 青年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特征
    三、 青年的政治学特征
    四、 青年的经济学特征
    五、 青年的文化学特征
第三章 社会化进程中的教育与青年
    一、 教育社会化
        (一) 教育社会化的含义及内容
        (二) 教育社会化的影响
    二、 青年社会化
        (一) 青年社会化的含义及内容
        (二) 青年社会化的特点
        (三) 青年社会化的局限
第四章 教育学的立场
    一、 青年的回归
        (一) 活在当下的青年
        (二) 以人为本的教育学
    二、 青年的教育学特征
        (一)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 现实的而非虚文的
    三、 教育学对社会化的理解
        (一) 教育与个体社会化
        (二) 社会化与青年的进步
        (三) 社会化危机与青年特质的消失
第五章 教育学的观点
    一、 尊重与关心
        (一) 尊重青年身心发展规律
        (二) 关心青年身心健康发展
    二、 理解与包容
        (一) 理解青年群体
        (二) 包容青年文化
    三、 赞美与呵护
        (一) 赞美青年的超越性
        (二) 呵护青年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年与现代性——从19世纪末德国的“候鸟运动”谈起[J]. 童欣.  当代青年研究. 2011(03)
[2]论邓中夏的青年观[J]. 杨军.  船山学刊. 2010(04)
[3]简论梁启超青年教育思想[J]. 陈勇,廖莉娟.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4]四代领导人青年观初探[J]. 刘婷.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7)
[5]寂静的青春——试论青年现象的消失与存在意义[J]. 吴端.  当代青年研究. 2010(06)
[6]论青年研究的学科与路径问题——以英美的青年文化研究为例[J]. 陆玉林.  当代青年研究. 2009(06)
[7]当代青年文化的主要特征[J]. 陆烨.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1)
[8]论《新青年》的青年观[J]. 刘一凡.  党史文苑. 2008(08)
[9]青年学:走向自我完善的新兴学科[J]. 洪守义.  当代青年研究. 2007(10)
[10]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后殖民特征[J]. 吴可.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博士论文
[1]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 马和民.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青年观比较研究[D]. 邓明辉.首都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406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406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3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