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主体研究评述——基于CSSCI的计量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29 15:12
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何以实现乡村有效治理,迫切需要深化乡村治理研究。文章从乡村治理行动者、互动关系及其治理过程等已有研究切入,借助CiteSpace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和内容分析法,以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研究为参照,剖析乡村治理主体研究的发展状况,探索其研究力量、发展脉络和趋势以及梳理理论知识体系。研究表明,乡村治理主体研究从2014年开始在学界关注度普遍提升,进入较快发展时期。乡村治理主体研究的高质量文章占比相对较高;但研究力量较为分散,合作交流少,且缺乏影响力较强的学者和成果。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共被引分析、关键词时间视图、研究主题的演变脉络将其发展划分为三阶段。主题聚类特征较为明显,依据聚类图谱进行内容分析,较为系统地梳理乡村治理主体研究的理论知识体系,以为乡村振兴时期推进乡村治理研究实现有效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37(05)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图3 两领域高质量文章占比
统计分析乡村治理主体研究的核心学术机构及其合作情况,有助于探究该领域的研究力量如何。如图4所示,自1998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共发表乡村治理主体研究的文章26篇,成果数量远超其他机构,其在图谱中节点和字体都最大,影响力较大,且作为其代表的“华中乡土学派”早已名贯学界,是国内研究乡村治理的中坚力量。其次是华中师范大学,发文8篇,其节点和字体大小次之,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共发文6篇,说明其在乡村治理主体研究方面有较强实力与影响力。对二领域的合作机构进行共现分析发现,社区治理各机构之间连线有4条,致密度为0.0034;乡村治理有2条连线,网络致密度为0.0038。说明两个领域都存在研究机构相互沟通较少,缺少合作,布局分散,各自单独开展研究的特点,而从事乡村治理主体研究的机构合作网络规模最小,合作的紧密程度几乎一致。2. 作者合作情况
通过年度发文量及其分布可判断研究领域在学界的受关注度、变化趋势、所处阶段、热度等。如图1所示,在1998年到2013年间,关于乡村治理主体研究的发文量呈波动变化态势,不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04年之前,每年发文量在10篇以下。2005年到2013年间,每年发表量在10到40篇之间,2013年的发文量为这一时段的最低值。2014年开始进入另一个增长期,其中2015到2018年期间,每年发文量在40篇以上,其中2018年达到了64篇,可见相比之前乡村治理主体研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笔者又将主体研究的发文数据与乡村治理发文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又将乡村治理主体研究的发文占比与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研究的发文占比进行横向对比研究,以补充数据说明,生成图2,发现1998年到2018年间,乡村治理主体研究的发文量占乡村治理的发文量比重基本上都在50%以上,除了1998年和2001年乡村治理主体的发文量为0,占比为0外。其中2015年的占比高达88.24%。而城市社区治理研究,因其在1998年到2002年间无发文数据,因此从2003年开始计算,发现2003年到2018年间,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研究发文占城市社区治理研究发文比重均在60%以上,而就图2观之,乡村治理主体占比高于其的年份更多。其中2016年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发文占比最高为83.87%,略低于乡村治理主体的最高占比值。因此,相对而言乡村治理主体研究受到学界更多的关注。而且以上数据基本能印证,笔者关于治理主体研究是治理研究核心的判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精英与群众联结关系视野下的村庄治理——以浙中Y村为例[J]. 朱静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2]资本下乡与乡村精英再造[J]. 李云新,阮皓雅.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自发秩序与乡村治理[J]. 丁胜. 东岳论丛. 2018(06)
[4]“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逻辑理路[J]. 何阳,孙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06)
[5]乡村振兴要激活乡村社会的内生资源——“米提斯”知识与认识论的视角[J]. 赵光勇. 浙江社会科学. 2018(05)
[6]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乡村治理转型与乡村振兴[J]. 张新文,张国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7]政策过程的决策途径:理论基础、演进过程与未来展望[J]. 李文钊.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7(06)
[8]乡村治理现代化:村庄与体制[J]. 贺雪峰. 求索. 2017(10)
[9]新型乡村治理之道——以移民村庄社会治理模式为例[J]. 赵黎. 中国农村观察. 2017(05)
[10]村民小组:乡村治理的最小单元[J]. 李永萍,慈勤英.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05)
本文编号:3464895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37(05)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图3 两领域高质量文章占比
统计分析乡村治理主体研究的核心学术机构及其合作情况,有助于探究该领域的研究力量如何。如图4所示,自1998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共发表乡村治理主体研究的文章26篇,成果数量远超其他机构,其在图谱中节点和字体都最大,影响力较大,且作为其代表的“华中乡土学派”早已名贯学界,是国内研究乡村治理的中坚力量。其次是华中师范大学,发文8篇,其节点和字体大小次之,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共发文6篇,说明其在乡村治理主体研究方面有较强实力与影响力。对二领域的合作机构进行共现分析发现,社区治理各机构之间连线有4条,致密度为0.0034;乡村治理有2条连线,网络致密度为0.0038。说明两个领域都存在研究机构相互沟通较少,缺少合作,布局分散,各自单独开展研究的特点,而从事乡村治理主体研究的机构合作网络规模最小,合作的紧密程度几乎一致。2. 作者合作情况
通过年度发文量及其分布可判断研究领域在学界的受关注度、变化趋势、所处阶段、热度等。如图1所示,在1998年到2013年间,关于乡村治理主体研究的发文量呈波动变化态势,不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04年之前,每年发文量在10篇以下。2005年到2013年间,每年发表量在10到40篇之间,2013年的发文量为这一时段的最低值。2014年开始进入另一个增长期,其中2015到2018年期间,每年发文量在40篇以上,其中2018年达到了64篇,可见相比之前乡村治理主体研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笔者又将主体研究的发文数据与乡村治理发文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又将乡村治理主体研究的发文占比与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研究的发文占比进行横向对比研究,以补充数据说明,生成图2,发现1998年到2018年间,乡村治理主体研究的发文量占乡村治理的发文量比重基本上都在50%以上,除了1998年和2001年乡村治理主体的发文量为0,占比为0外。其中2015年的占比高达88.24%。而城市社区治理研究,因其在1998年到2002年间无发文数据,因此从2003年开始计算,发现2003年到2018年间,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研究发文占城市社区治理研究发文比重均在60%以上,而就图2观之,乡村治理主体占比高于其的年份更多。其中2016年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发文占比最高为83.87%,略低于乡村治理主体的最高占比值。因此,相对而言乡村治理主体研究受到学界更多的关注。而且以上数据基本能印证,笔者关于治理主体研究是治理研究核心的判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精英与群众联结关系视野下的村庄治理——以浙中Y村为例[J]. 朱静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2]资本下乡与乡村精英再造[J]. 李云新,阮皓雅.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自发秩序与乡村治理[J]. 丁胜. 东岳论丛. 2018(06)
[4]“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逻辑理路[J]. 何阳,孙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06)
[5]乡村振兴要激活乡村社会的内生资源——“米提斯”知识与认识论的视角[J]. 赵光勇. 浙江社会科学. 2018(05)
[6]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乡村治理转型与乡村振兴[J]. 张新文,张国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7]政策过程的决策途径:理论基础、演进过程与未来展望[J]. 李文钊.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7(06)
[8]乡村治理现代化:村庄与体制[J]. 贺雪峰. 求索. 2017(10)
[9]新型乡村治理之道——以移民村庄社会治理模式为例[J]. 赵黎. 中国农村观察. 2017(05)
[10]村民小组:乡村治理的最小单元[J]. 李永萍,慈勤英.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05)
本文编号:3464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464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