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治理模式历史变迁探析
发布时间:2025-02-07 21:39
在中国,乡村治理模式始终是一种复杂的复合体。政府的管理和村民的自治、法治和民俗始终交互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持久的张力。与此同时,伴随着历史的变迁,外部社会革命的冲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都会对乡村治理产生各种影响,变动不居的动态演进是乡村治理模式的常态。纵观历史,中国乡村治理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传统乡村治理制度主要包括乡里制度和保甲制度。近代以来,中国乡村治理经历了民国时期的专政模式、新中国建立后的政社合一模式、改革开放后的乡政村治模式。进入新时代,中国乡村治理正在向三治结合的治理模式转变。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溯源:中国传统乡村治理模式变迁分析
(一)乡官制的建立发展阶段(先秦———隋朝)
(二)乡里制的转型过渡时期(隋朝———北宋朝前期)
(三)职役制的发展成熟阶段(北宋中期———清朝中期)
二、转向: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近代化转型
(一)清朝中后期国家权力向乡村基层的渗透
(二)民国时期乡村治理的“专政模式”
三、革命: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现代化迈进
(一)集体化时代的“政社合一”时期
(二)改革开放时代“乡政村治”时期
(三)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与“三治结合”时期
本文编号:4031338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溯源:中国传统乡村治理模式变迁分析
(一)乡官制的建立发展阶段(先秦———隋朝)
(二)乡里制的转型过渡时期(隋朝———北宋朝前期)
(三)职役制的发展成熟阶段(北宋中期———清朝中期)
二、转向: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近代化转型
(一)清朝中后期国家权力向乡村基层的渗透
(二)民国时期乡村治理的“专政模式”
三、革命: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现代化迈进
(一)集体化时代的“政社合一”时期
(二)改革开放时代“乡政村治”时期
(三)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与“三治结合”时期
本文编号:4031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4031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