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哈马斯运动分析研究
本文关键词:巴勒斯坦哈马斯运动分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哈马斯运动 恐怖主义 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
【摘要】: 2006年初,世界的目光被再次聚焦到了一个人们早有耳闻的恐怖主义组织——哈马斯的身上,但这一次不是因为它又制造了怎样骇人听闻的血腥爆炸,也不是因为它又绑架了多少以色列人并开出交换条件,而是因为在1月25日举行的巴勒斯坦第二次立法委员会选举中,哈马斯赢得了132个席位中74席的压倒性优势,远远超过执政党法塔赫的45个席位以及其他4个竞选派别和独立人士获得的13个席位,拥有了半数以上的席位,享有独立组阁权。哈马斯通过此次民选,成功的由一个恐怖组织转变为合法政党。这场中东“政治地震”一时间激起了无数波澜。独掌了40年巴勒斯坦历史的法塔赫成为历史,首当其冲的以色列内阁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美国总统布什开始着手对其打压,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纷纷表态,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表声明……各国媒体、网络的相关报道像雪片一样,哈马斯上台在公元2006年世界大事记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页。 对于这样一个热点的国际问题,论文共分4个部分加以讨论。 绪论,界定了“恐怖主义”这个基本概念,介绍了国内外对于该问题的研究现状,讨论了研究意义及方法,最后列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首先从宗旨纲领、领袖人物和组织机构三个方面介绍了哈马斯运动的基本概况。然后分五个阶段概述了哈马斯运动的发展历程,包括“穆斯林兄弟会”分支机构,正式确立哈马斯组织,运用恐怖手段反对巴以和谈争取权力,在起义中再次崛起,民选上台执掌政权。 第二章,,对哈马斯运动的性质、哈马斯在大选中上台的原因及影响从不同层面上进行研究和考察。本章第一节分析了哈马斯运动的性质,将其划分为政治性、宗教性、民族性、恐怖性、慈善性、地区性和国际性,并综合分析了这些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本章第二节分析了哈马斯运动在大选中获胜的内、外因素和直接因素。将内因归结于哈马斯运动自身的性质,外因归结于美、以等国对巴政策的失误,直接原因则是民众对哈马斯竞争对手法塔赫的抛弃。最后,本章第三节分析了哈马斯大选上台对于其自身、巴勒斯坦政治、以色列、中东局势、美国以及俄罗斯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凸现了哈马斯运动的地区性和国际性。 总结,指出了哈马斯运动的性质分析这条主线在全文中的贯通作用,通过哈马斯的实际活动来总结其性质,又用性质来分析其行动以及行动造成的影响,从而使读者能够较为全面、准确、客观的认识该组织及其行动,并将这种分析方法扩展于其他国际政治问题的探讨之中。
【关键词】:哈马斯运动 恐怖主义 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737
【目录】:
- 论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6
- 概念界定8-12
- 研究现状12-13
- 研究意义和方法13-15
- 创新之处15-16
- 第一章 哈马斯运动发展概况16-29
- 第一节 哈马斯运动基本概况16-20
- 一、宗旨纲领16-17
- 二、领袖人物17-18
- 三、组织机构18-20
- 第二节 哈马斯运动发展历程20-29
- 一、“穆斯林兄弟会”分支机构20-21
- 二、正式确立哈马斯组织21-22
- 三、运用恐怖手段反对巴以和谈,争取权力22-24
- 四、在起义中再次崛起24-26
- 五、民选上台执掌政权26-29
- 第二章 哈马斯运动的性质分析29-38
- 一、政治性29-30
- 二、宗教性30-31
- 三、民族性31-32
- 四、恐怖性32-33
- 五、慈善性33-34
- 六、地区性34-36
- 七、国际性36-38
- 第三章 哈马斯运动上台原因分析38-43
- 一、内因:哈马斯自身的性质特征38-40
- 1. 中东地区特殊的文化背景38
- 2. 为夺取政权而改变策略38-39
- 3. 在与以色列的斗争中树立了自己的威望39
- 4. 在慈善救济工作中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39-40
- 二、外因:美、以等国对巴政策的失误40-41
- 三、直接原因:民众对哈马斯竞争对手法塔赫的抛弃41-43
- 第四章 哈马斯上台的影响分析43-49
- 一、哈马斯上台组阁对其自身的影响43-44
- 二、对巴勒斯坦政治的影响44-45
- 三、对以色列的影响45-46
- 四、对中东局势的影响46-47
- 五、对美国的影响47-48
- 六、对俄罗斯的影响48-49
- 总结49-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文旭;;论国际刑事法院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管辖权[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望;恐怖主义定义南北分歧严重[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9·11”四年了,国际反恐步调仍杂乱[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3 俞晓秋;全球反恐任重而道远[N];人民日报;2006年
4 伊怀杰;亦喜亦忧的国际反恐形势[N];工人日报;2006年
5 新华社记者;全球反恐形势不容乐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6 李秀琴;英新反恐法草案敏感条款遭质疑[N];检察日报;2005年
7 记者 杨志望 刘厉彬;安南:安理会扩大方案,9月前得拍板[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8 张屹峰;城市公共安全面临新挑战[N];文汇报;2008年
9 马震;改革草案临产,美要强制“堕胎”?[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顾晓鸣;美国给联合国改革提了750个意见[N];东方早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汉中;恐怖主义定义及其相关概念之界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义刚;巴勒斯坦哈马斯运动分析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毛德金;国家恐怖主义定义考辨及其历史变迁[D];四川大学;2004年
3 谢黄云;反恐国际合作法律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宋阳;国际恐怖主义及其防范探析[D];西北大学;2005年
5 丁强;国际恐怖主义的历史演变、现状分析及其概念界定[D];苏州大学;2003年
6 赵鹏;恐怖主义与中外刑事立法[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001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001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