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马克思的民族观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10-20 23:13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的民族观及其当代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民族观 当代价值


【摘要】:世界是由不同民族组成的,能否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公正合理地处理民族问题关系到世界的稳定,影响着世界的发展。从历史上看,世界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无不与该国家民族关系的处理有密切关系。处理得当则民族团结,国家发展;反之,轻则动乱倒退,严重的甚至分崩离析。所以,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稳定的重大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自身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各民族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必须对民族和民族问题提起高度的重视。 马克思的民族观是建立在对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科学分析基础上的产物,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科学理论。本论文在写作过程中,以尊重历史事实为原则,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依据,对马克思的民族观及其当代价值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阐释。本文的引言部分主要从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创新之处和不足等方面做了概述,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的民族观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正文部分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主要对马克思民族观的形成做了阐述。具体来讲,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民族观的初创时期,主要研究了这一历史阶段马克思相关著作中对民族及其相关问题的看法。第二阶段是19世纪50至70年代马克思民族观的确立时期,主要研究了马克思在对不同国家革命发展情况的考察、分析基础上提出的更为成熟的民族理论。第三阶段是马克思晚年对民族问题的深入研究时期,主要研究了马克思的《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相关思想。 第二部分对马克思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做了概括和分析。主要从马克思民族观的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和策略,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解决民族问题的政治方式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理论从两方面进行论述,分别是马克思对民族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以及民族问题与社会问题关系问题的阐述。关于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和策略部分,主要从民族压迫的产生、如何获得解放、斗争的方法等方面论述。关于处理民族问题基本原则的理论,主要论述了马克思关于民族平等的理论。关于解决民族问题政治方式的理论,主要以巴黎公社为例,阐明马克思的相关论点。 第三部分对马克思民族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做了阐述和概括。理论价值部分通过对资本主义民族观剥削本质的揭示,阐述了马克思民族观的科学性和对我国民族问题理论的启示意义。实践价值部分,主要从坚持马克思的民族观正确处理世界民族关系,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提供价值导向两方面进行阐述。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马克思的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在对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民族观,是为全世界各民族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并最终使他们获得彻底解放。马克思的民族观,不仅在当时给无产者以革命的理论依据,直到现在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当前我国解决民族矛盾和民族问题等一系列重大课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对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 民族观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A811;D56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引言9-12
  • (一) 选题意义9
  • (二) 国内外理论界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9-11
  • (三) 论文的写作思路及重点和难点11-12
  • 一、马克思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12-18
  • (一) 理论初创阶段12-14
  • (二) 理论确立阶段14-16
  • (三) 理论深入研究阶段16-18
  • 二、马克思民族观的主要内容18-28
  • (一) 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理论18-23
  • (二) 关于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和策略23-25
  • (三) 关于处理民族问题基本原则的理论25-26
  • (四) 关于解决民族问题政治方式的理论26-28
  • 三、马克思民族观的当代价值28-43
  • (一) 马克思民族观的当代理论价值28-30
  • (二) 马克思民族观的当代实践价值30-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7
  • 附录47-49
  • 后记49-5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焕玉;;简析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理论[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沈桂萍;;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当代的新发展[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王训礼,马新林;试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产生、形成和发展[J];东岳论丛;1999年02期

4 黄树森;试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J];桂海论丛;1998年06期

5 陈光良;;从和谐社会视角探析民族经济与文化互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赵晨;;略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指导民族工作[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7 茂敖海;也谈马克思主义民族观[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88年02期

8 乔秀花;简论毛泽东的民族观[J];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9 宋黎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与新中国国家构建形式选择[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毛国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发展的里程碑——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新发展[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1069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069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d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