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瑞典绿党的身份转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7 06:09

  本文关键词:瑞典绿党的身份转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瑞典绿党 政党身份转变 政治策略调整 政党体制 少数派政府


【摘要】:伴随着后物质主义和环境运动的兴起,瑞典绿党在公众对于核能的强烈反对声中诞生,并于1988年成功“闯入”全国议会,给长期稳固的瑞典政党体制以巨大震撼。本文观察到,随着参政的深入,绿党逐渐发现接受既有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因而经历了一系列身份转变和策略调整。从最初的抗议党,到拒绝与其他政党合作的议会党,到社民党政府的支持党,以至最终到达权力顶端成为红绿联盟政府中的执政党。本文认为,瑞典绿党的这一调整过程,主要是为了实现外部压力与自身发展之间的平衡,其转变过程主要受到瑞典的政党体制、政治制度和政治过程,以及绿党的自我发展三个因素的影响。首先是瑞典的政党体制。瑞典实行多党制,社民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左右两大政治集团长期对立。在此体制背景下,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绿党不得不选边站,改变原来超越左右政治的立场;但即便选择了左翼集团,由于力量弱小,绿党只能处于被选择的地位,社民党的态度决定了合作是否能够实现。其次是瑞典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过程。在少数派政府原则下,弃权票相当于支持票,只有投反对票才能阻止新政府的建立。然而对绿党来说,投票反对社民党政府意味着可能在下一届大选中失去中左翼选民的支持,同时也会影响内部团结。这就从制度层面解释了绿党支持党身份的形成。另一个影响因素是预算程序改革。改革后,新政府需要在议会中通过一项整体预算,因此,任何一票对于执政党来说都至关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绿党的谈判筹码。最后是绿党的自我发展。随着现实派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绿党的政党目标发生调整,尤其在1998年大选之后,进入内阁成为明确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政党联合必不可少。与此相适应,绿党不断扩大自己的政策范围,努力摆脱单一议题的政党形象;在欧盟问题上实现从反对到接受的立场转变,减轻了与社民党联合的阻力。此外,如果说从反对到寻求合作的立场调整可能面临风险的话,那么,红绿联合政府在地方层面上的实现,则为全国层面的策略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瑞典绿党 政党身份转变 政治策略调整 政党体制 少数派政府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753.2
【目录】:
  • 致谢3-5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导论10-21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0-11
  • 二、文献综述11-16
  • (一) 国外研究11-15
  • (二) 国内研究15-16
  • 三、研究框架16-19
  • 四、研究方法19
  • 五、创新与不足19-20
  • 六、文章结构20-21
  • 第一章 瑞典绿党的创立与发展21-30
  • 第一节 瑞典绿党的创立21-22
  • 一、绿色运动的兴起21-22
  • 二、核能问题22
  • 第二节 瑞典绿党的发展22-29
  • 一、1981—1988年:“反对党”的党23
  • 二、1988—1998年:拒绝合作的议会党23-24
  • 三、1998—2014年:支持党身份与红绿联盟的发展24-28
  • 四、2014年至今:红绿联盟政府中的执政党28-29
  • 小结29-30
  • 第二章 瑞典政党体制与绿党身份转变30-39
  • 第一节 瑞典政党体制的特点及其变化30-32
  • 一、瑞典政党体制的特点30-31
  • 二、瑞典政党体制的变化31-32
  • 第二节 瑞典政党体制中社民党的主导地位32-35
  • 一、确保议会多数席位的需要32-34
  • 二、政策上的绿色转向34-35
  • 第三节 瑞典政党体制中的集团政治35-38
  • 小结38-39
  • 第三章 瑞典政治制度、政治过程与绿党身份转变39-44
  • 第一节 瑞典少数派政府原则39-42
  • 一、少数派政府现象39-41
  • 二、消极的议会主义41-42
  • 第二节 瑞典预算程序改革42-43
  • 小结43-44
  • 第四章 瑞典绿党的自我发展与身份转变44-52
  • 第一节 内部争论及政党目标的变化44-47
  • 一、内部派别的早期争论44-45
  • 二、政党目标的变化45-47
  • 第二节 政策范围和主张的变化47-49
  • 一、从单一议题政党到全方位政党47-48
  • 二、绿党对欧盟态度的转变48-49
  • 第三节 地方层次政党联合的经历49-51
  • 小结51-52
  • 结论52-54
  • 参考文献54-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德慈;瑞典社民党执政的“力学效应”[J];当代世界;2003年06期

2 钟廉言;瑞典社民党如何提高执政能力[J];科学决策;2005年08期

3 罗云力;;西欧社民党的公民社会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1期

4 罗云力;;德国社民党新基本纲领——《汉堡纲领》评析[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03期

5 本刊记者;;专访瑞典社民党议员、前议长比约·冯·叙多[J];当代世界;2009年04期

6 张文红;;德国社民党:重整旗鼓抑或风光难再?[J];当代世界;2013年08期

7 施辉业;西德社民党学者对苏联改革的一些看法[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87年03期

8 ;《瑞典社民党理论和实践问题研讨会》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举行[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87年04期

9 朱伟革;;联邦德国社民党的现状和前途[J];国际问题研究;1987年03期

10 许福瑞 ,陈文英;瑞典社民党大选取胜和它的政策[J];w芸,

本文编号:1102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102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9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