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处理“党社关系”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处理“党社关系”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民行动党 党社关系 交互性 新常态 自我调适
【摘要】:蕞尔小国的新加坡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由建国之初“国弱民穷”的“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为“国富民强”的“第一世界国家”,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为执政党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很好的处理了它与社会的关系:一方面人民行动党领导社会,带领社会进行社会建设,凝聚社会力量,全力建设新加坡;另一方面在新加坡社会政治生态环境变化的情况下,通过自我调适,积极主动回应社会的诉求,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与社会的双向互动过程中,实现了两者的“交互性”发展。这种互相尊重、平等的“党社关系”,既满足了民众的一些利益诉求,又提升了自身治国理政的能力,拓展了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合法性,增强了民众对于人民行动党的社会认同。本论文研究的核心落脚点是“处理”,因此论文以2006年新加坡国会大选为时间节点,先对之前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处理“党社关系”进行“基本经验”的总结,然后说明在新加坡社会政治生态环境变化的背景下,人民行动党在处理“党社关系”过程中面临的新挑战,以及相应的自我调适。本文分六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首先介绍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之后是研究现状,简介下“党社关系理论”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处理‘党社关系’”的研究现状,再后是研究思路与方法,最后说明了本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党社关系的基本理论。首先介绍了“政党”、“社会”、“党社关系”的概念,并对当前“党社关系”模式进行了划分,然后指出:“交互性”的党社关系才是二者理想的互动模式。第三章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处理“党社关系”的基本做法。纵观1984年至2011年新加坡国会大选得票情况,将2006年作为节点。本章就是对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之前处理“党社关系”的基本做法进行经验总结,指出人民行动党从思想、组织、制度层面,将人民行动党“嵌入”到社会肌体之内,牢牢领导着社会。第四章新加坡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变化使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面临的新挑战。2006年新加坡国会大选得票率的骤然下跌,特别是2011年得票率跌至历史新低,被形容为“新加坡政治的分水岭”,表明新加坡社会政治生态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本章主要第五章就是描述在“新常态”的政治生态下,人民行动党面临的新挑战。第六章新挑战背景下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自我调适。人民行动党自1959年上台执政之后,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面对新的挑战,人民行动党主动进行变革、自我调适,以保证社会的发展在自己的领导范围之内。第七章结语。结语主要是对前文的一个总结。纵观人民行动党先前处理“党社关系”的基本做法和新背景下人民行动党处理“党社关系”的新调适,人民行动党在“良治”理念的指导下,与社会互动过程中“交互性”关系突出。但作为“政党主导型”党社关系模式的代表,人民行动党在于社会的双向互动过程中“政党优位协商”态势明显。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渐进式”发展,保证社会民主发展的“可控性”。
【关键词】:人民行动党 党社关系 交互性 新常态 自我调适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733.9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导论12-21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2-13
- 二、研究现状13-17
- (一) 关于“党社关系理论”的研究成果14-15
- (二) 关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处理‘党社关系’”的研究成果15-17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7-18
- 四、内容框架18-20
- 五、创新与不足20-21
- 第二章 “党社关系”的基本理论21-28
- 一、党社关系的涵义21-23
- (一) 政党21-22
- (二) 社会22
- (三) 党社关系22-23
- 二、党社关系模式分类23-24
- 三、党社关系的应然目标:“交互性”关系的构建24-28
- 第三章 1959年—2006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处理“党社关系”的历史进程及主要经验28-44
- 一、1959年—2006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处理“党社关系”的历史进程28-31
- (一) 李光耀时期(1959-1990)29-30
- (二) 吴作栋时期(1990-2004)30
- (三) 李显龙时期(2004-2006)30-31
- 二、1959年—2006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处理“党社关系”的主要经验31-42
- (一) 国家共识的意识形态是人民行动党对社会领导的思想基础31-34
- (二) 人民行动党组织体系是人民行动党对社会领导的组织支撑34-38
- (三) 完善的制度安排是人民行动党对社会领导的基石保障38-42
- 小结42-44
- 第四章 2006年以来新加坡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变化使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面临的新挑战44-52
- 一、人民行动党面临的公民社会发展的挑战44-46
- 二、人民行动党面临的“后65世代”民主诉求的挑战46-49
- 三、人民行动党面临的公民“政治犬儒主义”的挑战49-50
- 小结50-52
- 第五章 新挑战背景下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自我调适52-59
- 一、为我所用——公民社会的引领者52-54
- 二、与时俱进——执政理念现代化54-56
- 三、翻陈出新——执政方式多样化56-57
- 小结57-59
- 第六章 结语59-62
- 参考文献62-67
- 致谢67-68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路曲;;新加坡2011年大选与政治发展模式[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1年04期
2 A.A.达维多夫,刘伸;关于“社会”概念的定义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3 王瑾;季正矩;;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的基本经验[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06期
4 范磊;;新加坡政治新生态与选举政治——基于2013年榜鹅东选区补选分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3年02期
5 黄卫平;陈文;陈家喜;;2011年新加坡大选的观察与思考[J];比较政治学研究;2012年01期
6 陈崎;;理查德·卡茨和彼得·梅尔的卡特尔政党理论述评[J];教学与研究;2013年08期
7 李文;;新加坡大选:威权模式变脸[J];人民论坛;2011年16期
8 孙景峰;陈倩琳;;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形象建设面临的挑战[J];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04期
9 高奇琦;;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党群治理与社会资本[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胡灿莉;;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支部建设的实践及启示[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卫平;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对社会的掌控[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李荣荣;2011年新加坡大选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13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113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