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现实社会主义的两种发展形态——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0 15:38

  本文关键词:现实社会主义的两种发展形态——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体制模式


【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上,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以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述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脱离了国情,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总依据,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揭示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战略上,苏联具有明显的备战色彩,主要以国家独立、安全和对外扩张为目标,没有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更没有做到国强民富;中国对内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改善民生,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对外奉行和平外交政策,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体制模式上,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没有处理好坚持基本制度与改革具体体制的关系,长期不改革,最后的结果是从根本上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深刻改革体制机制上的弊端,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气活力、利于发展的体制模式。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实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两个阶段、两种不同形态,二者有继承关系,但又有重大区别。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相关‘主义’比较研究”(09&ZD00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发展研究”(14AZD0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1;D751.2
【正文快照】: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学界对苏联剧变的原因和教训、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研究,对其中若干问题展开了争论。其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不同,观点多样。我认为,对这些相关问题的研究,应坚持全面的、历史的、辩证的方法,揭示出一些深刻的甚至是有规律性的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萍;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与实践[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赵东阜;;试析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趋势[J];中共沈阳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5期

3 邢广程;目标偏移和结构缺陷——从系统的观点研究苏联模式[J];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02期

4 田其治;苏联模式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J];理论探索;2001年01期

5 大卫·M.科兹,肖炳南,陶倩;社会主义的未来要吸取的教训[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年05期

6 孔寒冰;苏联模式在中国的确立:前提和表现[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年09期

7 李桂英;关于苏联模式的若干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孔寒冰;苏联模式在中国是如何被强化的[J];俄罗斯研究;2002年04期

9 王瑜;苏联模式对东欧的影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04期

10 邢和明;重新认识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突破[J];长白学刊;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龙闪;;俄罗斯如何克服苏联模式失败的后果?[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蔡金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扬弃[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3 孔寒冰;项佐涛;;苏联模式的特征及其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关系[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4 谢海军;;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中国模式”:两种话语解读之差异[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杨长鑫;;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A];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2年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郭欣根;;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定义,内涵和内容[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7 朱可辛;;发展中的“中国模式”[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金新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贡献[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暨第21次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何云波;;苏联模式与中国文论话语转型[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沈杰;;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模式[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原副主任 肖枫;坚持对“苏联模式”的科学定位[N];北京日报;2014年

2 潍坊市委党校 张兰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苏联模式的超越[N];潍坊日报;2011年

3 范俊贞;“苏联模式”对我国经济的影响[N];新乡日报;2008年

4 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莫斯科大学教授 V.布洛夫;失败的只是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亚历山大·利洛夫 保加利亚科学院通讯院士 保加利亚社会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马细谱 译;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解体源自内部摧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马龙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原则区别[N];学习时报;2008年

7 马龙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全面突破[N];学习时报;2007年

8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杨旭;从比较视角透视中国模式[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吉力;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之一[N];学习时报;2007年

10 南方周末记者 朱又可;中国模式是一个混合模式[N];南方周末;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又中;苏联模式的形成、僵化及其教训[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毛德儒;中国模式兴起的逻辑[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邢和明;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认识的演变(1949—1976)[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张著清;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封建主义残余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旭宏;中国模式的内涵和意义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2 王先伟;苏联模式与中国模式之比较分析[D];集美大学;2013年

3 王亚军;苏联模式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4 刘颖;对“苏联模式”的经济学反思[D];河北大学;2000年

5 张冰芹;建国后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宋秀娟;论苏联模式对中苏分裂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7 柳民哲;苏联模式与沙俄帝国模式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席卫南;中苏两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回顾与评价[D];河南大学;2012年

9 张洋;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江;中国模式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创新[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67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167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3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