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动员型自主:韩国新村运动的运作过程与核心机制

发布时间:2017-11-10 16:29

  本文关键词:动员型自主:韩国新村运动的运作过程与核心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韩国新村运动 动员型自主 现代化


【摘要】:新村运动在推动韩国农村的现代化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对于后发国家的农村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的研究揭示了韩国新村运动是在国家与社会协同推进下的成功,但研究并没有呈现出国家与社会两股力量的阶段性变迁图景,这种泛化的研究也就难以呈现新村运动成功的核心机制所在。为此,本文提出在新村运动以推动社区发展的目标下实现国家与社会的统合,在政府的动员参与和社区居民的自主参与的互动中重新厘定新村运动的阶段性,提出"动员型自主"的概念。即在社会自主能力较弱但发展的需求潜力较大的情况下,国家凭借自身的组织优势能够发挥出强有力的动员能力,但这种动员是以一种诱致性的方式,以培育社会的自主性成长为方向。当社会的自主性扩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国家以主动退出的形式来让社会发展回归社会自主的轨道。动员型自主既是对韩国新村运动运作过程的提炼分析,同时也能够对后发国家的农村发展方式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海外农村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跨越农村现代化关键阶段的韩国经验——‘新村运动’成效实地调查与启示”(项目编号:14JJD810008)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现代化进程中的世界农村和农民学研究”(课题编号:11JJD840007) 国家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支持项目
【分类号】:D731.26
【正文快照】: 一、问题与研究综述农村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进程这个“历史三峡”的难点,不同国家在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作为后发展型国家的韩国,直到20世纪60年代仍处于贫困的陷阱中。朴正熙政府以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韩国国民经济在60年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水山;韩国的新村运动[J];中国农村经济;199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秀峰;;韩国新农村运动的成功要因分析[J];当代韩国;2014年03期

2 褚海龙;;韩国新村运动及其经验启示[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王习明;彭晓伟;;缩小城乡差别的国际经验[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朱小静;唐国华;;韩国新村运动:发展阶段、特点及启示[J];农村经济;2006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敏;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寻广新;统筹城乡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陶应虎;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4 高明秀;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及其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5 吴雄周;湖南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锐锐;韩国新村运动中的共同体意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殷际文;中国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8 李英哲;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及制度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标;中国集约型城镇化及其综合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孔艳华;天津市蓟县邦均镇兵马村新农村建设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2 田万获;浙韩日台农业现代化水平和支撑体系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周庆元;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许丹;国外乡村建设经验及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黄颖;近郊型新农村“城乡田园”规划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俞治;韩国新村运动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7 方兴;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开发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秉雄;陈国申;;韩国新村运动的“冷”思考[J];江汉论坛;2009年07期

2 褚海龙;;韩国新村运动及其经验启示[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孙成钢;韩国新村运动的启示[J];w挛胖芸,

本文编号:1167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167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5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