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初期日本政府基督教政策的演变(1868~1873)
本文关键词:明治初期日本政府基督教政策的演变(1868~1873)
【摘要】:明治政府在成立之初就颁布了一系列宗教政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推行祭政一致、神道国教化,以往的“国教”——佛教则在“废佛毁释”运动中受到极大打击。不同于以上两个宗教的地位大变换,明治政府对基督教的政策则无丝毫改变,依旧是沿袭幕府时代的基督教禁教政策。颁布禁教高札不久,幕末遗留下的基督教问题迅速以浦上基督徒事件的形式爆发出来。明治政府在处理上坚决贯彻了镇压打击的方针,对浦上基督徒实行了两次流放。尤其是第二次对浦上村的总流放规模更是超过了3000人之多。对此欧美诸国进行了持续强烈的抗议,然而采取对外和亲政策的明治政府面对外国的抗议却坚持基督教禁教与对基督徒的处分。这种行为正是在政府首脑的旧有基督教邪教观、神道国教主义以及当时国内客观形势——攘夷论者不稳动向的综合影响之下所做出的必然选择。在欧美诸国持续不断的抗议下,,明治政府对基督徒的处置开始向宽容的方向发展,基督教禁教也逐渐向缓和方向发展。明治四年随着反政府运动镇压的成功与废藩置县的完成,明治政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神道国教化也在神祗官的降格、神祗省的撤除以及以教化活动为主的教导职取代宣教使这一系列政策中受到挫折。明治政府基督教政策转换的开始——伊万里事件的处理与基督徒改宗者的释放正是在以上的条件下所展开的。岩仓使节团的出访更是让明治政府认识到基督教问题对外交的重大影响,出于外交政策的考虑,对基督教政策的改变也已经是不可避免。最终,明治六年,以使节们的建言为契机,政府撤除了基督教禁教高札,日本在表面上实现了基督教的“解禁”。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731.3;K313.4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程节;;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之国际承认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金卫星;;二二六事件、西安事变和七七事变[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3 隋淑英;;片山内阁与日美安全保障体制原型的构筑[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4 黄文治;;美国在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中态度的历史考察[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刘金鑫;;浅析外来文化对日本神道教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6 薛子奇,于春梅;近代日本满蒙政策的演变[J];北方论丛;2003年01期
7 任海滨;;国民党政府对日处置政策的美国影响[J];北方论丛;2006年03期
8 王小欧;;1934年日英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构想论析[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9 张根生;叶世隆;;护国运动时期日本“弃袁”动因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6期
10 孙才顺;论淞沪会战的战略地位[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明星;;英日同盟与日韩合并[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2 易惠莉;;日本汉学家冈千仞与王韬——兼论1860~1870年代中日知识界的交流[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
3 廖大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历史根源和特殊背景[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4 赵阶琦;;日本对外侵略扩张野心的形成与膨胀[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5 臧运祜;;七七事变以前的日本对华政策及其演变[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6 徐勇;;钓鱼岛:东亚历史与地缘战略关系再探讨[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7 臧运祜;;“华北事变”期间的日本对华政策[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德宇;;日本神道教变迁述论[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五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铭;近代以来日本的地缘政治思想与地缘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1年
2 崔海波;“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中国与国联的交涉[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孙叶青;二战以来日本安全观的形成和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5 乐敏;传统与现代的耦合[D];复旦大学;2010年
6 华翔;国际地位与领土主权[D];复旦大学;2011年
7 田雪梅;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从明治到大正[D];复旦大学;2011年
8 沈明春;北宋时期东亚区域体系的转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任方;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军事战略决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鞠海龙;中国走向海洋“双区双点”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颖;日本在亚洲实践多边主义的原因及困境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2 潘虹;专法管理涉外海洋调查,切实维护中国海洋安全[D];暨南大学;2010年
3 贾方坤;日本镰仓幕府政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邱志君;社会舆论与1919年南北议和[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丽;唐宋时期化外人的相关法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全李彬;公共外交的“客体”指向法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睿亮;日本与大国结盟问题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8 石林;论日美安保体制中的台湾地位问题[D];复旦大学;2011年
9 金凤;日俄战争期间中日关于东北矿产资源的交涉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廖双波;罗斯福政府时期的美国东北亚政策研究(1933-1941)[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99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199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