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华侨社会变迁与韩国华侨政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韩国华侨社会变迁与韩国华侨政策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共有华人华侨五千多万,他们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世界各地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在东南亚多个国家,有被称为“钱财库”的富可敌国的华商;在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地区,有为数众多的华人华侨做过国会议员、大学校长和教授、律师等,他们更是被称为“人才库”。华侨是中华民族移居国外的一部分,我们研究外国国家史或地方史,,也不能不提到华侨;同时,华侨是中外友好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在研究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时都必然要涉及对象国华侨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府在制定外交、经济和文教政策时,也必须把华侨群体考虑在内,因而华侨这一特殊群体的作用是深远而不容忽视的。 中韩两国建交20周年以来,两国关系在政治、经贸、科技、人文、安全等各领域均取得飞速发展,充分展示了中韩友好合作的战略价值和意义。在中韩两国建交20周年之际,中韩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中韩两国交流日趋密切,但是中国国内一直以来却对生活在韩国的华侨知之甚少,同时韩国华侨群体整体状况始终发展滞后,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议题。 中韩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史,华人华侨在韩国的变迁与发展也有着久远的历史根源,然而韩国华侨的现实发展却与这些良好的先决性条件背道而驰,他们既没有前人曾有过的荣耀,也没有其他国家华侨事业的蓬勃发展。韩国华侨至今在韩国社会仍属弱势阶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受着诸多限制。 韩国华侨社会发展的滞后性包含各方面因素,而历届韩国政府的华侨政策是其中较为重要、影响性较大的一个方面。本文通过分析韩国华侨社会的变迁与发展特点和近现代韩国政府华侨政策的演变,旨在对韩国华侨发展进程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试图提出关于改善韩国华侨政策的合理性方案,从而为改变目前韩国华侨发展的不利状态尽一份同胞之义务,使在韩华侨们更有效发挥其优势与效用。这对于中韩建交20周年之际,双方政治互信和战略沟通不断加深加强,各领域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性时期,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731.2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滋生;;战后菲律宾华侨政策演变剖析[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89年03期
2 过放 ,刘晓民;日本华侨的认同变化[J];南洋资料译丛;2005年03期
3 黄昆章;;“新报派”与印尼华侨民族主义运动[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86年Z1期
4 岸幸一;李述文;汪慕`F;;关于印度尼西亚华侨问题的文献介绍——以介绍威尔莫特(Willmott),陈玉兰(Giok-Lan Tan),威廉(Williams)的文献著作为中心[J];南洋资料译丛;1965年02期
5 谢美华;;广府籍华侨与孙中山革命党人——兼论晚清南洋华侨帮派对国内政治的态度[J];南洋问题研究;2010年02期
6 李国卿;郭梁;;泰国华侨经济发展的特点[J];南洋资料译丛;1983年03期
7 庄国土;;清朝中期的华侨出入国政策[J];南洋问题研究;1986年02期
8 司南;裴颖;;华侨妇女出国史略[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3年03期
9 冯立军;;20世纪初以前华侨移民缅甸述略——兼论缅甸华侨社会的形成[J];南洋问题研究;2008年04期
10 肖彩雅;;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的仰光华侨社会[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安山;;清朝政府对非洲华侨政策探析[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2 曾少聪;汪鲸;;东南亚华侨华人与居住国的政治关系——以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为例[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张日庆;;闽南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安跃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孙中山在美洲发售的债券考述[A];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钱币》2011年第一期增刊[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一泓;庄金耀:服务华侨社会令自己感到充实[N];今日信息报;2009年
2 记者 刘晓娟;增进友谊 共促发展[N];潮州日报;2008年
3 刘嘉榕邋赖昌南;充分凝聚民众的向心力[N];南方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刘娜;韩国 期盼与华商谋求合作双赢[N];经理日报;2006年
5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 颜清湟;没有华侨的参与,革命可能被推迟[N];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宇思;教鞭勤执 敬业报国[N];福建日报;2006年
7 邱顺南;全力推进侨居造福工程建设[N];闽南日报;2007年
8 黄昆章;心系故土的韩国华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9 周振鹤;民间文献出版的宏大工程[N];文汇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黄凯;漫夸桃李遍南天[N];南通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小用;晚清华侨政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易刚明;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3 张坚;东南亚华侨民族主义发展研究(1912-1928)[D];厦门大学;2002年
4 朱东芹;菲华商联总会(商总)发展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5 余彬;主权和移民:从“旧约”到“新约”[D];暨南大学;2009年
6 刘华;国籍立法:华侨国籍问题与中国国家利益[D];暨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营;吧达维亚华侨社会经济信任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王雅洁;韩国华侨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周艳玲;闽南乡土文化与南洋华侨社会[D];厦门大学;2009年
4 纪立新;吴锦堂的国内事业与活动述论(1905—1910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尹正驰;抗日战争时期的归国华侨学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芮红磊;湘籍官员对晚清中国出洋劳工政策的影响[D];湘潭大学;2006年
7 金蓓;李鸿章护侨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孟晓吾;琼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9 罗艳艳;晚清及民国初期山东籍海外侨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冠楠;美治时期《排华法案》在菲律宾的颁布及其实施[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10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210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