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构建中亚安全共同体的可行性探析

发布时间:2017-11-22 16:04

  本文关键词:构建中亚安全共同体的可行性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中亚安全共同体 全球化 亚洲新安全观 丝绸之路经济带


【摘要】:苏联解体后,诞生了中亚五国,留下了地缘政治权力真空。伴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推进,目前该地区正遭受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这包括边界冲突、跨国民族矛盾、资源短缺、种族暴力、颜色革命、糟糕的边境管理、毒品走私、日益增长的极端主义等三股势力、俄罗斯军事介入加大、有组织犯罪及疲软的国家治理和地方治理等,强烈的共同安全利益无疑增强了扩大地区安全合作的可能性,各国均期待共建中亚安全共同体,以维护地区集体安全,有效应对三股势力和全球化的内外部挑战。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上海地方高校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计划(B16-0116-12-015)
【分类号】:D736
【正文快照】: 一、安全共同体思想的由来民族国家通常被认为是两种不同的结构和原则的熔合,一种是政治的和领土的,另一种是历史的和文化的,它是以民族共同体为组织基础的政治共同体,人类社会是以多种形式组织起来的共同体。滕尼斯认为“共同体是一种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在共同体里,尽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余潇枫;;共享安全:非传统安全研究的中国视域[J];国际安全研究;2014年01期

2 戴轶尘;;中国周边多重安全治理机制的优化策略探析[J];国际关系研究;2014年05期

3 梁强;;中亚:中国周边外交新轴心[J];南风窗;2014年10期

4 郑先武;;全球化与区域安全共同体建构[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罗英杰;苏骏;;2013年中亚地区安全形势述评[J];西伯利亚研究;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秀玲;董泽芳;;课堂是什么——几种不同的社会学研究取向[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陈俊峰;;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化、排斥与整合——以南京市东山新区为例[J];城市问题;2010年01期

3 宋梅;;关于共同体的衰落与复兴[J];城市问题;2011年03期

4 车凤成;;从“边界意识”到“共同体意识”——论贝娄作品的伦理指向性[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王红;;“和谐课堂”建构之浅见[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年06期

6 池忠军;;社会生活共同体建构的德性之维[J];道德与文明;2008年06期

7 陈越骅;;伦理共同体何以可能——试论其理论维度上的演变及现代困境[J];道德与文明;2012年01期

8 胡淼森;;从追求不朽到迷恋瞬间——以鲍曼的后现代社会时间论为中心[J];东方论坛;2009年01期

9 董欢;王克宁;;柔性管理:构建和谐社区的路径选择——连云港市新浦区构建和谐社区的调研分析[J];大连干部学刊;2007年11期

10 连彦乐;;媒体联动论:搭建共同体与社会的桥梁[J];东南传播;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涛;;多民族聚居地区的文化身份识别及其公共性探析——基于甘肃省积石山县的民族志调查[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2 孙秀艳;程丽香;;社会认同:新农村文化建设之基石[A];农村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C];2009年

3 孙秀艳;程丽香;;社会认同:新农村文化建设之基石[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一卷][C];2011年

4 覃哲;;邻避社会运动中都市媒介对集体认同的构建及其市场动因——以番禺垃圾焚烧厂选址风波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年

5 张昱辰;;上海城市共同体的传媒建构——以11.15火灾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年

6 方骏;;社区新媒体与农转非居民的市民化[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年

7 欧阳恩钱;徐佳佳;;论海域使用权环保功能之内生[A];生态文明法制建设——2014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4年

8 贾广惠;李前进;;新闻消费主义倾向下传媒共同体的建构——基于“广场舞冲突”的报道解析[A];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陶宇;单位制变迁背景下的集体记忆与身份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3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聂兴超;自由主义中立性研究:辩护与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6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慧凤;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欧阳忠明;跨溪建屋:学科互涉视阈下人力资源开发学科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京靖;基于课程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活动模式及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郝涛涛;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关怀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阿依古力·依明;哈萨克斯坦民族政策现状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杨帆;“最后的”邻居[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边国锋;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帆;教学方式变革中的伦理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呼晓琼;困境与出路:鲍曼后现代伦理建构[D];西北大学;2011年

8 薛蕾;东亚安全共同体构建的可能性与路径探析[D];河南大学;2011年

9 郭春明;孤独意识的时代凸显与现实关切[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亚美;伦理共同体的构建及其维系[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进;;东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问题与构想[J];当代亚太;2011年04期

2 庞中英;;“全球政府”:一种根本而有效的全球治理手段?[J];国际观察;2011年06期

3 郑先武;;全球化背景下的“安全”:一种概念重构[J];国际论坛;2006年01期

4 余潇枫;;“和合主义”:中国外交的伦理价值取向[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3期

5 余潇枫;;国际安全研究是一门“学科”吗?[J];国际政治研究;2012年01期

6 崔顺姬;;“积极和平”对非传统安全研究的启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J];国际政治研究;2012年01期

7 阎学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与合作共赢的外交原则[J];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01期

8 王明国;;国际制度复杂性与东亚一体化进程[J];当代亚太;2013年01期

9 石斌;;共同安全的困境——论当代国际安全的文化价值基础[J];国际安全研究;2013年01期

10 祁怀高;;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东北亚安全环境与中国东北亚外交[J];国际安全研究;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1215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215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2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