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民众抗争与政府回应的互动模式变迁
发布时间:2017-11-23 21:14
本文关键词:美国民众抗争与政府回应的互动模式变迁
更多相关文章: 民众抗争 政府回应 互动 警察处置 武力镇压 协商管理
【摘要】:民众抗争行动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研究集体行动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着重从政治的角度解释民众抗争行动,分析国家与抗争行动两者之间的互动性,探究国家在塑造抗争行动中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抗争行动反过来又是如何塑造国家的。具体来讲,本文将从政府与抗争者互动这一特定角度梳理美国历史上民众抗争与政府回应的发展轨迹,探究美国抗争互动模式的演变规律,并通过对两个代表性民众抗争事件的比较,以分析美国警察处置模式的特点及其历史变迁。 文章分为五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文章的研究设计和研究综述。第二和第三部分从总体上概述与分析美国历史上民众抗争与政府回应互动模式的变迁状况,并为后文的抗争事件以及美国警察处置模式演变的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历史背景。第四部分集中分析政府回应的一个具体方面,即警察处置模式的特征及其历史演变,在这一部分,先对两个代表性民众抗争事件中抗争者与警察的互动过程进行客观描述,然后再结合案例,比较分析美国不同历史时期的警察处置模式的具体特征。第五部分是全文的结论,既是对全文的总结,也包括对未来深入研究的展望。 研究发现,美国民众抗争与政府回应互动模式的演变特点是:从抗争方来看,抗争行动从对抗性的、暴力的、激烈的非常态政治行动向谈判性的、节制的、温和的常态政治行动转变;从政府方来看,政府对抗争行动的回应朝着更具吸纳性、包容性和选择性的趋势发展;从抗争方与政府方的互动来看,两者的互动关系从封闭的对抗型走向开放的合作型。可以看出,抗争行动与政府回应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两者就是在这种相互调适的过程中塑造对方。与此同时,两者之间的互动变迁还受到政治文化传统、国内外环境变化、第三方态度与行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美国的警察处置模式则是从“武力镇压”模式走向了“协商管理”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77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燕斌;美国西海岸码头工人罢工事件[J];劳动保障通讯;2003年01期
2 陈水秘;政府回应的理论分析及启迪[J];地方政府管理;2000年11期
3 李会欣;二战后美国劳工运动的变迁[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01期
4 李会欣;战后美国劳工运动的特点分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2年02期
5 严海蓉;;美国劳工运动中的病症[J];读书;2006年11期
6 周志成;美国劳工运动的衍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6期
7 刘颖;;西方新社会运动理论模式析评[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资中筠;也谈罗斯福“新政”[J];国际经济评论;1998年Z4期
9 王瑾;;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理论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10 罗文东;李潇潇;;从纽约公交大罢工看美国工人运动的特点和趋势[J];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08期
,本文编号:1219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219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