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政治与卡梅伦的英国对欧政策(2010-2016)
发布时间:2017-11-23 23:02
本文关键词:政党政治与卡梅伦的英国对欧政策(2010-2016)
【摘要】:随着2016年6月英国退欧公决的临近,英国的欧洲政策成为最具争议的热门话题。本文围绕欧盟诸多危机下的政策演变与英国政党的互动,研究了卡梅伦首相2010年到2016年两个任期内的重要对欧政策,包括《2011欧洲联盟法》、否决应对欧债危机的欧洲财政契约、布卢姆堡退欧公决演讲、应对难民危机和2016年2月英欧达成的改革协议等政策。本文中,英国政党政治可界定为不同政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选民民意的变化、政党管理、内部分裂及重组。本研究采用的数据和资料可分为以下几大类。通过研究政党竞选宣言、各党派领导人讲话、联合政府执政协议等资料探讨各党派的对欧洲立场及在政策制定中的角色。通过分析大量议会辩论资料来考察英国主流政党——保守党、工党和自由民主党的合作和制衡关系。为了分析民意的变化和疑欧主义的发展,作者还引证了许多民调数据。此外,作者也参考了大量诸如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等智库的研究报告和议会的工作报告、新闻报道与以往的文献资料。作者发现,在英国独立党崛起的威胁下,为了迎合疑欧立场日益强烈的民众,同时也出于安抚保守党内部强硬疑欧派以维护党内团结的考虑,卡梅伦采取了务实的对欧政策,其疑欧色彩愈发浓厚,从英国制定欧盟法案、退欧公决法案、拒绝参与欧洲救市计划,以及对欧洲的难民危机保持距离等态度上可见一斑。其后,英国在欧盟委员会主席选举和欧盟预算等问题上的不妥协立场也加剧了英国在欧洲遭到孤立的风险,降低了其在欧洲的影响力。在本文中,作者提出以下论点:欧洲问题和英国政党政治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欧洲的政治一体化和欧债危机、难民危机对英国政党有着破坏性的影响。在欧债危机、难民危机及英国实行紧缩政策的背景下,普通民众的疑欧情绪不断增强并反映在选情中,英国的极端小党,如英国独立党,开始崛起并冲击英国大党在政治上的主导地位,导致传统两党制动摇,自由民主党丧失第三大党的地位,保守党和工党内部分歧开始出现。硬派疑欧主义和温和疑欧主义有着不同的主张,一些人想争取欧盟改革,另一些人则希望寻求彻底的变革退出欧盟。另一方面,英国政党政治对英国的欧洲政策也有诸多影响。在英国政党体制下,各党派为争夺选民,在疑欧的民意裹挟之下形成了更激进的对欧政策。尤其是英国独立党,几乎“绑架”了卡梅伦的欧洲政策。对此,在联合政府执政期间,英国自由民主党频频出手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守党偏离联合政府协议的高风险对欧政策。工党作为英国反对党在英国的对欧政策中也起到了对更偏激政策的中和作用。在执政党尤其是保守党内部分裂的情况下,工党努力维护英国国家利益和在欧洲的地位与影响力。但作为在野党,工党仅局限于反对执政党政策,并没有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欧洲政策。在2015年大选后,英国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变化。苏格兰民族党和英国独立党等边缘小党崛起,极大地冲击了英国主流政党。尤其是工党和自由民主党。自由民主党元气大伤,沦为英国第四大党。而杰里米·科尔宾成功当选工党领袖后为英国政治和英国在欧洲的未来增加了不确定性。科尔宾自身对欧洲抱有怀疑态度,当选后对欧不温不火。虽然科尔宾领导的工党称支持英国留在欧洲,但不像布莱尔新工党那样坚定地持亲欧立场。工党面临重组困境,科尔宾无暇顾及保守党的对欧政策,工党在议会中的制衡地位削弱。而保守党有恃无恐,认为科尔宾难以在下次大选中获胜,因此在欧洲问题上更加随心所欲;与此同时,保守党内部分裂加剧,对欧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卡梅伦的政党管理并没有避免保守党走向分裂之路。事实上,在英国民众疑欧思潮的主导下,卡梅伦在制定欧洲政策上很少有回旋的余地。为了疏导英国民众的疑欧情绪,卡梅伦不得不履行承诺举行退欧公决。事实上,英国的三大主流政党都不希望英国退出欧洲。卡梅伦在2016年2月达成的欧洲改革协议在移民、主权、经济治理和竞争力等四个方面充分彰显了英欧之间的互动和充满艺术性的妥协,既避免了直接与欧洲自由流动和非歧视的根基原则相抵触,又为卡梅伦在国内公决获胜增加了重要砝码,增加了英国选民在公投中留在欧洲的信心。然而,英国的政治坏境和欧盟一体化发展充满不确定性,欧洲难民危机和恐怖袭击的阴影加剧了英国民众的疑欧情绪,公投结果仍难以排除英国退欧的风险。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756.1;D85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湘溪;;“夹缝”中的卡梅伦[J];世界知识;2010年23期
2 曹R,
本文编号:1220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220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