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基于个人的政治:领导力个性化的比较案例
本文关键词: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基于个人的政治:领导力个性化的比较案例
更多相关文章: 政治生活 贝卢斯科尼 党派政治 政党制度 科维奇 当代民主 地方环境 西尔维奥 社会根基 基督教民主党
【摘要】:本文以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这两个国家为重点,研究了当代民主国家中基于个人的政治的性质。这两个国家都经历了按照"贝卢斯科尼化"模式的非党派政治的崛起。文章分析了在不同地方环境下促成这种类型政治崛起的因素。其论点是,个性化政治的崛起,主要原因在于政党政治的弱结构。在像斯洛文尼亚这样的新的民主国家,这是由于政党赖以确立的社会根基较差引起的。在意大利,这种发展的出现是由于根深蒂固的既有政党制度的瓦解。本文表明,被宣称为非政治性的个性化治理一般来说都存在着政治意图和后果。这种个体化,将政治领导人的个性角色对民主运行所产生的不同后果摆在了突出的位置。
【作者单位】: 斯洛文尼亚高等社会研究学院;
【分类号】:D521
【正文快照】: 引言 个性对政治进程动力的重要性在历史上已得到证实。统治者或政治人物的个人 魅力、智慧和技巧对社会的幸运与不幸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这是长期以来一直让政治分析家和思想家关注的一个话题。如果将政治过程的社会经济及文化决定因素的意义充分考虑在内,我们就不能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昭伟;整合政治参与 建设政治文明[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S2期
2 祁林德;政治文明建设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包载;政治文明的层面[J];政工研究动态;2003年Z2期
4 虞崇胜;;政治因文明而进步,文明因政治而生辉——政治与文明[J];理论参考;2003年07期
5 刘兵;关于城区实现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几点思考[J];沈阳干部学刊;2004年02期
6 汪闻生;;政治文明的涵义及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特定内容[J];上海人大月刊;2004年05期
7 许耀桐;;政治变迁应从激进化转向渐进化——新政治观还须加强的两个方面[J];人民论坛;2012年31期
8 梁纪毅;;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动因的变迁[J];党政论坛;2013年11期
9 柳德维克·格伦贝格;夏伯铭;;新右派:政治和哲学的融合[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1年01期
10 张贵洪;;谈谈对政治的科学理解[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华;;试论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依据[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赵建平;;不断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林尚立;;有效政治与大国成长——对中国30年政治发展的一种反思[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4 周贵卯;;试论社会稳定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地位[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陈仕龙;;简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2年“全球化与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程竹汝;;概念、结构与政策选择:关于政治文明的一个系统分析[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上海现代化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3年
7 何克祥;李海新;;政治文明的灵魂——政治文化[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宏伟;;论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刘庭书;;遵义市少数民族公民政治美德研究[A];遵义市基层组织与基层民主建设研究[C];2012年
10 朱良;;科学促进发展 民主增进和谐——参政党对政治文明发展的作用[A];当代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达林;从代表委员座位调整看政治惯例变革[N];各界导报;2009年
2 周平;政治文化——政治生活中一种无形的力量[N];云南日报;2001年
3 ;短信折射政治文化[N];惠州日报;2011年
4 本报评论员;政治参与因开放而有序[N];长江日报;2013年
5 俞可平;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N];北京日报;2007年
6 庄聪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N];人民日报;2007年
7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周英东;分析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价值[N];哈尔滨日报;2008年
8 佟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几个问题[N];团结报;2008年
9 农工党遵义市委理论研究组 执笔 刘承高;协商民主应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N];贵州政协报;2014年
10 徐庆生 马文章 蒲跃;私营企业阶层在转型期间的政治参与[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海龙;场域、动员和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王永志;中俄市场化进程中政治权力作用的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健;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翟波;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刘建伟;当代西欧公众政治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贾建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D];中共中央党校;1993年
7 郝宇青;苏联政治生活中的非制度化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健;从摆脱压迫到摆脱贫穷[D];中共中央党校;1992年
9 谭德宇;当代中国民主发展中的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春;“多元论”评析[D];中共中央党校;199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宪卫;南京市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现状与对策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2 康亮;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吴赛龙;社会转型期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4 李楠;我国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5 王,
本文编号:1243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243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