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路径之比较
本文关键词:中美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路径之比较
【摘要】:中美两国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路径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明显的差异。两者的共性集中表现在都把课堂教学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都注重利用校园文化的影响和环境氛围的感染,都将核心价值观教育植根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注重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发挥其示范作用。社会制度的不同决定了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建设必然存在根本差异。这首先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美国高校一般并不设立专一的思想政治课,其核心价值观教育一般是通过人文和社会科学教科书的潜在渗透;中国则在高校开设了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系统、规范的教学传播核心价值观。此外,在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方面,中美高校也表现出较大区别。美国高校价值观教育往往借助宗教活动、社区活动和专业化、规模化的社团活动进行渗透,而中国高校则通常将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纳入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寓价值观教育于学校和社会的全部教育实践中。中美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大区别还体现在教学方法。美国原则性地拒斥外在化的硬性灌输,着重通过引导和启发这种间接的方式使大学生自觉认同并积极践行本国的核心价值观;而中国目前的主流教育方法仍然是采取传统的单向灌输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做法和经验,对于我国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中原工学院思政部;
【基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015-QN-253) 河南省社科联、省经团联调研课题(SKL-2015-28)
【分类号】:G641;D771.2
【正文快照】: 核心价值观;中美文化比较孙杰SUN Jie中原工学院思政部,河南郑州450007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1],强调了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性。在今天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之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青;;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比较研究[J];学理论;2011年34期
2 章敏;;浅论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之异同[J];学理论;2010年16期
3 何跃;李怡唯;;基于自组织与他组织视角的中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比较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18期
4 包姗姗;;当代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J];学理论;2013年22期
5 刘菁菁;陈丽鸿;;中美高校德育比较分析[J];学理论;2011年26期
6 刘韵;;中美高校对学生社团经费资助比较研究——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北方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J];学理论;2014年18期
7 孙瑾;卢黎歌;宋晓平;;当代中美高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金瑾如;中美高校德育若干特点比较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年06期
9 韦庆辛;;中美高校应急管理体系比较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0年02期
10 黄河;;中美高校道德教育目标异同研究及建议[J];传承;2011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焰;;从中美高校比较中看中国心理健康教育[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2 黄宇;陈阳;;中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及启示[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李欣瑶;中美高校图书馆合作发展论坛在兰举办[N];甘肃日报;2013年
2 本报实习生 蔡悦波 徐晶卉 本报记者 李雪林;师资是中美高校最大差距[N];文汇报;2006年
3 记者 雷振海;中美大学校长“论剑”西雅图[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芳;中美高校本科招生考试与录取制度比较及启示[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2 陶业涛;中美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管理因素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曹姝彦;中美高校德育目标实现的方法比较[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4 刘莹;中美高校学前专业实践课程的比较研究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何明芳;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范英华;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机制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7 郭红月;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D];渤海大学;2014年
8 王艳琳;中美高校网页简介的三维语境对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9 皇甫闪;中美高校德育差异性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萃;中美高校德育的差异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81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28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