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夫哥罗德政治体制探究
本文关键词:诺夫哥罗德政治体制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诺夫哥罗德 维彻 王公 地方行政长官 大主教
【摘要】:诺夫哥罗德是俄国中世纪历史上可以同基辅和莫斯科并肩而立的一个城市,被誉为俄国的佛罗伦萨。诺夫哥罗德独特的政治制度尤其受到历史研究者们的关注,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诺夫哥罗德政府到底是民主的还是寡头的这个问题上。早期的俄国历史学家们认为诺夫哥罗德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20世纪以来以亚宁为代表的学者们则认为它是一个贵族寡头的共和国。本文通过对诺夫哥罗德政治体制中各个要素的分析,认为维彻虽然不是所谓的纯粹的民主机构,但它仍然是民众表达自己意愿的有效途径,并常常是通过冲突和暴力的形式体现出来。维彻也并不能被轻率认为是贵族统治的工具。与其它罗斯城市相比,虽然看起来诺夫哥罗德对自己王公的选择有更高的自由度,但实质上大部分时间内它仍然是受制于人的。在后期诺夫哥罗德王公的权力也的确是受到了削减,但王公仍然是这个城市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波雅尔贵族们把持着帕萨德尼克(地方行政长官)这一城市重要官职,但是民众仍然对他们有一定的约束力。大主教则凭借宗教权威和经济实力在城市政治生活中扮演了中立调解者的角色。总体来看诺夫哥罗德奉行的是一种集体统治,而诺夫哥罗德也的确可被称作是一个贵族共和国。但是我们要注意到诺夫哥罗德的政治体制具有一种发展过程,并且具有浓厚的俄国色彩。这种政治体制表明了俄国历史上存在着某种中世纪的民主。而1478年伊凡三世对这个城市的征服,切断了一种潜在的更西方化和更民主化的俄罗斯历史发展出现的可能性。 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七个章节。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一章,是对诺夫哥罗德概况一个基本的介绍,对城市的民族构成和形成,地理环境及商路,经济生活,社会分层,城市区划及疆域,文化成就,对外关系及历史分期进行了简要叙述。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第二、三、四、五章,对诺夫哥罗德政治制度诸要素分别进行了探究。 第二章的考察对象是一向被认为是诺夫哥罗德民主象征的机构——维彻。通过对各派学者意见、编年史资料及近来考古学发现的综合分析,笔者认为维彻虽然不是一个稳定和长期的政治机构,但无疑它在诺夫哥罗德政治生活中具有核心地位。它是城市民众参与政治的有效途径,也并不能被轻率认为是贵族统治的工具。它证明了在俄国存在着某种中世纪的民主。 第三章的考察对象是诺夫哥罗德的王公。通过对编年史中记载的王公的选举和驱逐,及同王公签订的契约,以及王公军事和外交职能的探究,笔者认为诺夫哥罗德的王公地位并没有像部分历史学家认为的那么没落,他仍然是共和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最高行政权力的代表。 第四章的考察对象是诺夫哥罗德的重要城市官员帕萨德尼克,也即地方行政长官。通过对帕萨德尼克官员的来源,及职位改革状况,他们与民众关系的分析,得出了波雅尔贵族把持着这一重要职位,而诺夫哥罗德的确是一个贵族寡头统治的共和国的结论。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民众对帕萨德尼克的制约作用。 第五章的考察对象是诺夫哥罗德的大主教。通过对大主教政治作用,经济实力,司法及外交权力及军事职能的考察,作者认为诺夫哥罗德大主教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种地位也不能被过度拔高。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第六章,是对诺夫哥罗德衰亡原因的探析。通过分析,笔者认为诺夫哥罗德经济、军事、外交、政治形势的恶化,及对其所处当时历史形势是它衰亡的主要因素。 第四部分是文章的结语部分,笔者对诺夫哥罗德政治体制的性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和对其在俄国历史地位作出了评价。总体来看,诺夫哥罗德的确不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是一个贵族共和国。但这个城市实际上奉行的是一种集体统治,并且不能忽视这种政治体制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同罗斯其它公国相比,诺夫哥罗德的民主具有重要的发展潜力,只要有机会这种西方朝向的民主自由就会切实产生。但莫斯科对这个城市的征服切断了一种西方朝向的民主潜力继续成长的可能性,也削弱了俄国同西方联系的纽带。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751.2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马飚率广西代表团圆满结束对俄罗斯和印度的友好访问[N];广西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路锦 通讯员 董娜 王宁;周清利会见俄罗斯客人[N];淄博日报;2011年
3 记者 蒋秋;继续扩大和深化广西与俄罗斯的交流与合作[N];广西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那可;旅游感受别样情调[N];黑龙江日报;2011年
5 梁熙玲;俄罗斯官方登记失业率下降[N];远东经贸导报;2010年
6 刘佳鹭;今年俄牛奶产量将下降1.8%[N];远东经贸导报;2010年
7 石景文;西布尔将新增百万吨聚合物产能[N];中国化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那可;高物价下的俄罗斯人[N];黑龙江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齐嘉;“罗斯”名称的起源与古罗斯国家的形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孙连庆;古罗斯民族形成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唐艳凤;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民经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海军;《罗斯法典》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雪;诺夫哥罗德政治体制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以奎;17世纪在俄国的外国人[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汪鑫;拜占庭对俄国文化影响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4 詹瑶;教堂在罗斯时期的教育启蒙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孟祥民;彼得一世时期的世俗教育[D];吉林大学;2011年
6 崔健;金帐汗国的兴亡及其对俄国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顾鑫;基督教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8 于芹芹;俄国旧礼仪派及其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04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304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