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等位协商:英国工党与社会的互动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4 01:04

  本文关键词: 英国工党 工会 协商民主 等位协商 出处:《探索》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英国工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一种等位协商模式。在二十世纪末期之前,英国工党与社会的协商关系主要表现为工党与工会的协商关系。工党与工会的等位协商关系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就已经初步形成,并经过整个三十年代的波动后,在1940年之后最终稳定下来。这一模式的形成可以从两者发展顺序、工党自身结构和外部政治结构等三点因素来解释。从二十世纪末开始,工党逐渐从与工会的等位协商模式转向与社会的等位协商模式。这一变化蕴含了某种不确定因素,即在新的环境下工党与社会的关系存在着向政党优位协商转变的可能。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ritish Labour Party and society was characterized by a pattern of allelic negotiation before the end of 20th century. The consult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bor Party and the society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consult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bour Party and the trade union, and the allelic consult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bour Party and the trade union has been formed initially since the beginning of 1920s. And after the whole 30s fluctuation, after 1940 finally stabilized down. The formation of this model can be from the two development order. Labour's own structure and external political structure were explained by three factors, beginning at the end of 20th century. The Labour Party gradually changed from the mode of allelic negotiation with trade unions to the mode of allelic consultation with society. This change contains some uncertain factors. That is, under the new environ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bor Party and society has the possibility to change to party superior position negotiation.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青年项目(11CZZ018) 2013年上海地方高校“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计划”
【分类号】:D756.1
【正文快照】: 英国工党是西方国家中最有影响的左翼政党之一。本文将重点关注英国工党与社会的关系。笔者尝试将英国工党与社会的互动模式总结为等位协商模式。笔者首先对英国工党的发展简史作了历史分期式的梳理,然后对等位协商模式的特征以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之后还将讨论这一模式出现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成;英国工党百年回顾[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02期

2 王凤鸣;“新工党”新在何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05期

3 张文成;英国工党密切党群关系的主要做法及其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5期

4 刘建飞;英国工党与工会的特殊关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6年04期

5 王燕;金诺克改革与英国新工党[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4年02期

6 杨平;;英国工党的组织与议会主义道路[J];西欧研究;1987年02期

7 李华锋;;艾德礼政府时期的工党与工会关系论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班秀萍;;20世纪90年代欧洲民主社会主义的变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2 曹先磊;;政党伦理的内涵及基本范畴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刘杰;保守党“左转”和战后英国“共识政治”的形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邝志勇;;社会民主党与共产党组织原则异同考[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5 金正帅;;西方发达国家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及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李剑;;第三条道路思想及其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李俊伟;;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深层次问题的理论反思[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8 方江海;陈朋;;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政治文化渊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9 刘苏荣;;布莱尔政府的就业政策及其原因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6期

10 朱广涛;;第三条道路思想及其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冯波;;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途径[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世坤;;政党基础的现代反思——战后西欧社会党兴衰的启示[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3 任杨文;;20世纪初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分裂及其左派的共产党化问题探析[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武文霞;英美城市变迁与政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龚少情;独一执政党发展的动力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文化;葡萄牙共产党争取“先进民主”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晓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时新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实践·经验[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彦虎;政治精英再生产与政党发展[D];复旦大学;2011年

8 张蕾蕾;社会身份理论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王蓓;约瑟夫·张伯伦和他的时代[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刘建伟;当代西欧公众政治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翌;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住房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于梦歌;试析20世纪英国移民身份和移民政策演变[D];河南大学;2011年

3 郭涛涛;约翰·罗素的史学思想与政治改革[D];河南大学;2011年

4 柳波;十八世纪初英国贵族裙带关系初探[D];河南大学;2011年

5 彭旦媛;国外政党与青年、青年组织的关系及其原因探讨[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6 拜飞;审前羁押的替代性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郭婷婷;论盛极而衰时期的英国劳资关系(1880-1900)[D];南京大学;2011年

8 张常科;詹姆森袭击事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邱二强;工联主义视阈下的英国工会[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涛;奥斯特罗果尔斯基政党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伟民;;对印巴分治原因的历史解析——评《英国工党与印巴分治》[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杨平;;关系英国工党兴衰的工会“政治基金”[J];西欧研究;1987年03期

3 益民;英国工党修改政纲迎接大选[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89年04期

4 张晓;英国工党民主社会主义研究(摘要)[J];国际政治研究;1995年03期

5 曾长盛,王凤鸣;近年来英国工党的变化述评[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6年03期

6 郑士贵;英国工党的地方自治政策[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09期

7 崔建军;英国工党:变迁后的希望[J];当代世界;1997年03期

8 王凤鸣;论英国工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0年01期

9 东培;经济成就是英国工党连任的最大资本[J];当代世界;2001年07期

10 刘成;英国工党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和变化的原因[J];欧洲;2002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赖海榕 吕增奎;英国工党的学习与调整[N];学习时报;2013年

2 聊城大学 刘子平;英国工党研究的新视域[N];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驻英国使馆经商处 孙立伟;英国工党连任后拟实行的经济政策[N];国际商报;2001年

4 本报评论员 万磊;英国工党的自我变形[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5 任元俊;英国工党选领袖,亲兄弟同台角逐[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吴铮;英国工党选举再失利,布朗在老家挺丢人的[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记者 吕鸿;李克强会见英国工党领袖米利班德[N];人民日报;2011年

8 中共北京建筑大学组织部课题组;英国工党如何严明党纪[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4年

9 郭林;政治献金丑闻淹没英国工党[N];光明日报;2007年

10 耿学鹏;领袖接班人发表争位宣言,英国工党面临内斗[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媛媛;英国工党地方性组织嬗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赵金子;英国工党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李华锋;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鑫通;英国工党的建立与早期思想研究(1900-1924)[D];兰州大学;2009年

2 何鹏程;英国工党媒体战略研究(1994-2007)[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侯武亮;中国共产党与英国工党党际关系探析[D];外交学院;2013年

4 高美庚;英国工党“第三条道路”执政实践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巨英;英国工党“第三条道路”评析[D];新疆大学;2005年

6 梅记周;英国工党“第三条道路”价值观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雪玲;英国工党外交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8 宋好修;英国工党构建包容性社会的理论与政策探讨[D];山东大学;2007年

9 郝华;探析英国工党的“第三条道路”[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段会平;英国工党社会保障政策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58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458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6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