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清末民初广东、江苏海外移民比较研究——以华侨省籍分布差异成因为主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05 04:16

  本文关键词: 国际移民 海外移民 华人研究 省籍分布 安土重迁 出处:《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论文从迁入地因素、迁移主体两个主要因素,比较分析了广东和江苏不同的海外移民趋势的成因。从迁出地因素看,人口压力并不一定导致人口迁移。传统农业经济中的多种经济模式和生产方式、近代城市和近代工业的兴起,是影响国际人口迁移的客观条件。从迁移主体因素看,广东和江苏分属岭南文化和江南文化系统。岭南文化传统中存在反叛精神与冒险意识,广东华侨具有迁移经验、知识、气质等,都是迁移者所必备的迁移禀赋。而文教一直比较发达的江苏,更有"敏于习文"、"士乐名教"等文化特质,注重安土重迁。迁移者的地方民性以及迁移者形成的路径依赖也对人口迁移产生了影响。
[Abstract]: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t emigration trends in Guangdong and Jiangsu from the two main factors of immigration and migration. Population pressure does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population migration. Many economic models and modes of production in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economy, the rise of modern cities and modern industry are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that affect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migration. Guangdong and Jiangsu belong to Lingnan culture and Jiangnan culture system respectively. There is rebellious spirit and adventurous consciousness in Lingnan cultural tradition. Overseas Chinese in Guangdong have experience, knowledge, temperament and so on. All of them are the necessary transfer endowment for the migrants. Jiangsu, where culture and education have always been relatively developed, has mor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being sensitive to learning and writing" and "the famous and famous teachers of Scholars' music", and so on.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relocation of the land. The local ethos of the migrants and the path dependence formed by the migrants also have an impact on the migration of the popul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江苏城市治理研究”(12ZZC00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634;D523.8
【正文快照】: 中国有着悠久的海外移民史,秦朝时期的徐福东渡就可能是最早发生的国际迁移行为。此后因各种原因,如海外经商、政治避难、僧侣求法等,都致使不少中国人滞留海外,产生了中国古代个体的自发海外迁移。近代以来,因战争、动乱、革命、天灾等因素,数以千万计的炎黄子孙移居海外,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桂灵,司徒尚纪;广东华侨文化景观及其地域分异[J];地理研究;2004年03期

2 邱捷;近代广东商人与广东的早期现代化[J];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3 庄国土;;世界华侨华人数量和分布的历史变化[J];世界历史;2011年05期

4 丘立本;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年01期

5 乔素玲;清代广东的人口增长与流迁[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0年02期

6 梁凤莲;岭南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视界[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埃弗雷特·李;廖莉琼;温应乾;;人口迁移理论[J];南方人口;1987年02期

8 庄国土;鸦片战争后东南亚华侨的人口结构[J];南洋问题研究;1994年01期

9 孙谦;试论清代闽粤海外移民的影响[J];南洋问题研究;1996年02期

10 伯子;;清朝广东三状元[J];岭南文史;198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花蕊;;近代江南棚户的社会历史学考察[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赵黎君;;唐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表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3 侯俊玮;;论印度尼西亚排华问题[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廖小健;种族隔离与南非华侨华人[J];八桂侨史;1993年04期

5 沈立新;浅论海外华人的关公崇拜[J];八桂侨史;1995年03期

6 孙谦;清代移民思想的演变[J];八桂侨史;1996年02期

7 萧芍芳;论泰国华资金融业的发展[J];八桂侨史;1997年01期

8 周南京;南非华侨华人教育概述[J];八桂侨史;1997年03期

9 肖炜蘅;海外华人文化社团浅析[J];八桂侨史;1997年04期

10 许梅,郑可敏;战后老挝华人社会的变迁与发展[J];八桂侨史;199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2 易刚明;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3 田敏;鲁迅与浙东民间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红岩;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许燕;英国穆斯林移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7 黄璧蕴(Ms. Chaweewan Wongcharoenkul);泰国华人作用:泰国曼谷王朝拉玛三世至拉玛五世时期华人社会(公元1824年至公元1910年)[D];上海大学;2010年

8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9 郑发展;近代河南人口问题研究(1912-1953)[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张永帅;近代云南的开埠与口岸贸易研究(1889-1937)[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志刚;万年类型文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冠华;福建省流动人口管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3 姜良美;三峡库区农村外迁山东移民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研究[D];潍坊医学院;2009年

4 刘敏捷;明清广东地震灾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季高峰;浙江青田县城市化特色与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孙阳阳;外来媳妇的夫妻关系及其社工介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马建辉;文景、贞观、康雍乾时期的土地制度及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福铭;明清时期番薯引进中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邢哲;晚明江南地区米价变化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密鑫;中国高校农村籍毕业生的发展社会化现象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建龙;;1978~2005年中国历年的GNP和GDP[J];小康;2006年03期

2 文云朝;广东侨乡外向型经济优势及其地缘背景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4期

3 管东生,覃朝锋,陈玉娟,谢益芳;广州华侨新村低密度住宅区庭院的树木和景观研究[J];地理研究;1997年04期

4 许丹松;从认识误区开始——探索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管理的新路[J];国际贸易;1999年11期

5 吴国新;;FDI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及存在问题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06年06期

6 庄国土;;近20年福建长乐人移民美国的动机和条件——以长乐实地调查为主的分析[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6年01期

7 李锦全;从开放性与兼容性看岭南文化的发展历程[J];岭南学刊;1999年02期

8 夏维中,范金民;明清江南进士研究之二──人数众多的原因分析[J];历史档案;1997年04期

9 陈泽宪;;十九世纪盛行的契约华工制[J];历史研究;1963年01期

10 李伯重;楚材晋用:中国水转大纺车与英国阿克莱水力纺纱机[J];历史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希;;从比较的视角看海外移民的流动性对中国的影响[J];南洋问题研究;2007年01期

2 史伟;;海内移民与海外移民[J];海洋世界;2008年07期

3 滕海区;;论美国印裔族群在印度海外移民政策演变中的地位[J];南亚研究季刊;2012年02期

4 陈日升;;海外移民对福州侨乡教育事业的影响[J];闽江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宋双双;;大力加强海外移民合作的几点建议[J];新远见;2012年11期

6 宋全成;;中国海外移民在欧洲:规模、特征、问题与前景[J];理论学刊;2013年11期

7 林胜;朱宇;;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福建福清的海外移民活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8 鲲辽;;海外移民风向标[J];卓越理财;2011年07期

9 冷东;潮汕地区海外移民研究[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02期

10 蔡振翔;试论中国海外移民的共同性与特殊性问题[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吴瑛;;西南少数民族海外移民[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陈春声;;海外移民与地方社会的转型——论清末潮州社会向“侨乡”的转变[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3 陈日升;;华侨对闽都教育事业的影响[A];闽都教育与福州发展[C];2012年

4 郑振满;;国际化与地方化:近代闽南侨乡的社会文化变迁[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5 李金明;;明代福建的海外移民与海洋文化[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二卷][C];2011年

6 郑振满;;国际化与地方化:近代闽南侨乡的社会文化变迁[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7 李明欢;;解读福建侨乡[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金明;;明代福建的海外移民与海洋文化[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驻古巴特约记者 龚佳佳;古巴改善与海外移民关系[N];中国文化报;2012年

2 陈向阳;当前中国的海外移民[N];学习时报;2006年

3 刘晓雪;海外移民致澳大利亚悉尼姓氏排名剧变[N];西部时报;2010年

4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平;下南洋:晚清海外移民的辛酸历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本报评论员 付小为;切勿把海外移民当危机[N];长江日报;2014年

6 彭原;“数据”乌龙为何频频上演[N];解放日报;2014年

7 记者 路易;“海外移民”将空降我市[N];重庆商报;2000年

8 黄家祥;梅岭海外移民史话[N];闽南日报;2010年

9 陈一鸣;醒狮贺春 五洲同欢[N];人民日报;2013年

10 记者 吕晓扬;深化侨批文化研究[N];潮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宁敏峰;全球化进程中的印度海外移民与政府移民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志锋;21世纪中国海外移民的国际政治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2 陈训剑;侨乡的巡海大王崇拜[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仲凌维;v英国海外移民的早期状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4 王剑锋;侨乡农村发展转型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5 崔雅静;海外移民网络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920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4920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2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