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全国对话会议与也门政治过渡

发布时间:2018-02-21 06:37

  本文关键词: 中东政治 也门 政治过渡 全国对话会议 出处:《西亚非洲》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全国对话会议是也门政治动荡后进行政治过渡的第一个环节,是制定宪法和实施大选的政治基础。也门政治过渡过程中有3组重要的政治力量组合:国家权力中心不同派别的政治力量;不同地区间的政治力量;传统与现代的政治力量。各政治力量之间的博弈决定着也门全国对话会议的走势。也门全国对话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国家政治统一、国家政体和国家发展战略理念。这3个议题的进程决定着也门国家的发展方向。求变成为也门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显著特征,给也门政治带来了积极因素。
[Abstract]:The National Dialogue Conference was the first link in the political transition in Yemen following the political turmoil. There are three important groups of political forces in the political transition in Yemen: the political forces of different factions in the center of State power, the political forces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the political force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the political forces in Yemen. Traditional and modern political forces. The game between the political forces determines the trend of the Yemeni National Dialogue Conference. The central topic of the Yemeni National Dialogue Conference is the political unity of the country. The process of these three issues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Yemen. Seeking change has become a prominent feature of Yemeni political life and has brought positive factors to Yemeni politics.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
【分类号】:D73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锁劳;;中东北非剧变与政治伊斯兰运动的走向[J];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04期

2 杨鲁萍;;也门部落暴力问题初探[J];西亚非洲;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家栋;毛春伟;;也门恐怖活动近况与美国的反恐对策[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2期

2 雷希颖;;美国大中东民主化进程的困境[J];新远见;201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哈斯其其格;中国转型期农村社会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党梓元;萨利赫时代(1978-2011)也门部落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乐;政治文明视域中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03期

2 萧斌;一部系统研究政治文明的力作——读《政治文明论》[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陈云凤;浅析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实现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4 林荣光;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贾建梅,冯石岗;解析“政治文明”与“制度文明”[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高文霞;浅析中国当代青年的政治参与性[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邓伟志;加强对政治文明的研究[J];安徽决策咨询;2003年01期

8 林五星;文明·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9 冯韧;论政治文明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兼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J];理论前沿;2003年02期

10 刘德厚;坚持劳动人本政治观,积极推进小康社会“人民宪政”建设[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永华;;试论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依据[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赵建平;;不断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林尚立;;有效政治与大国成长——对中国30年政治发展的一种反思[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4 黄丽清;;政治也可以生活化[A];福建省行知实验校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邓志强;;网络社会青年政治意识表达研究[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6 周贵卯;;试论社会稳定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地位[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何绍辉;黄海;;新时期青年政治意识表达变化研究[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8 武立静;;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A];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展论文集[C];2013年

9 王建民;;在任何情况下,共产党都得讲政治[A];灯塔颂——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七十五周年论文专辑[C];1996年

10 陈仕龙;;简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2年“全球化与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燕继荣;政治文化研究的一般方法[N];学习时报;2005年

2 周平;政治文化——政治生活中一种无形的力量[N];云南日报;2001年

3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院长 商红日;发展低度政治生活化解冲突[N];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法学博士 桑玉成;论优良政治生活的基础[N];解放日报;2010年

5 ;短信折射政治文化[N];惠州日报;2011年

6 第二炮兵某部政治处主任 王国印;讲政治不论职务高低[N];科技日报;2012年

7 王海洲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文化困境中的现代政治仪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本报评论员;政治参与因开放而有序[N];长江日报;2013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副研究员 张明澍;公民政治素质调查中的几个“发现”[N];北京日报;2013年

1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乔新生;我们需要怎样的政治文明[N];社会科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英配昌;中小学学生政治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朱海龙;场域、动员和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王永志;中俄市场化进程中政治权力作用的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健;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左高山;政治暴力批判[D];清华大学;2005年

6 翟波;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刘建伟;当代西欧公众政治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刁桐;社会抗争的治理之道[D];吉林大学;2012年

9 贾建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D];中共中央党校;1993年

10 郝宇青;苏联政治生活中的非制度化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爽;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2 任佩文;论政治文化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郑盼;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公民政治参与[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卓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政治理念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5 杨钦涵;我国政治博客的功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6 李昊懿;政治文化视角下的官场潜规则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李冰;政治秩序的学理分析及现实构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王晓萌;当代中国先进政治文化的构建[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丽娟;政治妥协及其对政治民主化的意义[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伍牧原;新时期我国政治文明的实践和发展[D];新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21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521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8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