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民族主义之流变及其对当前社会的影响
本文选题:民族主义 切入点:经济民族主义 出处:《新疆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一步加深的今天,作为民族主义表现形态之一的经济民族主义,日益凸显,成为了民族主义的主流和常态,对其研究也开始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点。 就其研究而言,理论界大都是站在国际经济与政治的背景之下、从国家层面进行论述的。有的学者把经济民族主义当作是关于国际经济与政治的主要思想和实践,而更多学者则是围绕着世界经济体系的稳定问题展开研究的。但这些观点很难在理论上解决多民族国家内部面临的经济民族主义实际问题。 针对理论界研究“经济民族主义”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对经济民族主义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角度,结合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的现实,对经济民族主义这一社会历史现象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阐明经济民族主义的本质,辨别国家经济利益与经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强调我们应该正确理解民族主义这一概念,正确理解各国提出经济民族主义的深刻用意,正确理解在中国不应该提倡经济民族主义的原因。 经济民族主义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我们不应当将其作为一个不加限制的理论范式,随意使用。特别是对多民族国家而言,使用这一概念,必须考量它所带来的消极因素。
[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conomic nationalism, as one of the manifestations of nationalism,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and normal of nationalism, and its research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theoretical circle. As far as its research is concerned, most of the theorists stand in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politics and discuss it from the national level. Some scholars regard economic nationalism as the main thought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politics. More scholars focus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world economic system, but these viewpoints are difficult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economic nationalism within the multinational countries in theory.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tudy of "economic nationalism" in theoretical circles,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ally combing economic nationalism, from the angle of Marxist national theory, Combining with the fact that mo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multi-ethnic countries, we should re-examine and position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phenomenon of economic nationalism, and clarify the essence of economic nationalism. Distinguish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 economic interests and economic nationalism, stressing that we should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nationalism and the profound intention of countries to put forward economic nationalism,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reasons why economic nationalism should not be advocated in China. Economic nationalism is shaped under certain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has its specific scope of use, and we should not use it as an unrestricted theoretical paradigm, at will... especially for multi-ethnic countries, to use this concept. The negative aspects of it must be considered.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5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纯;;论全球化与美国软实力运用的互动[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7期
2 童晋;;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人阶级意识[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3 刘大铎;刘相飞;;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策略[J];人民论坛;2011年23期
4 郝江东;;议题外交透视——兼析中国议题外交[J];改革与开放;2011年14期
5 杨周相;;论经济全球化与民族精神的培育[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郁云琦;;全球化态势下加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思考——“力拓案”的警示[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钱继磊;赵晔;;全球化:人权及其保障的陷阱[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张璇;;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对全球化的启示[J];党史博采(理论);2011年07期
9 李峰;刘原平;;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朱效梅;吝莹莹;;谈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忧患意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子桥;;全球化延伸:从全球到地方(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8年
2 关振忠;;钱箱的全球化与本地化之路[A];第四届(2011)中国商业信息化行业大会暨第四届中国商业信息化技术展览会会刊[C];2011年
3 Gerardo Rocha;;大学,全球化和社会变革(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Tan Chung;;美好新世界与中国的未来:有限的全球化与无限的全球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Edward Kus;;挑战,责任,理想—青年应对可持续的未来与全球化(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6 张国有;;全球化发展中非主力竞争集团的战略选择[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的经营管理”经营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7 双余;;品牌特征、价值和商标及全球化、本土化[A];上海市茶叶学会2007-2008年度论文集[C];2008年
8 杨闯;;论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安全问题[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王蒙;;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10 魏爱棠;;全球化语境下的农村学校教育和农村文化认同——对农村学校教育文化反思的再反思[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欧盟委员会主席 巴罗佐;G20峰会须重塑全球化[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2 梅新育;辨析经济民族主义[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3 本刊特约主笔 刘勇;“半全球化”生存[N];工人日报;2008年
4 钱镇;全球化把世界拉平了[N];学习时报;2009年
5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及布鲁金斯学会桑顿中国中心资深研究员 肖耿;2008:全球化的十字路口[N];南方周末;2009年
6 杨闯 外交学院教授;不能对全球化作泛式解读[N];中国国防报;2009年
7 记者 吴志远 林建伟;全球化市场化趋势没发生根本性变化[N];湖北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吴玮;参与全球化模式亟待改变[N];中国工业报;2009年
9 柏亮;中国要紧迫地拥抱全球化[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10 王长春;博鳌与中国全球化新机遇[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洪亮;超越吉尔平式经济民族主义[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2 傅勇;非传统安全研究与中国[D];复旦大学;2005年
3 赵士林;论中国媒体的危机报道[D];复旦大学;2005年
4 饶淑莹;世纪之交的帝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唐志红;经济全球化下一国产业结构优化[D];四川大学;2005年
6 方敏;文化传播视野下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凌丹;制造业全球化与本土化关联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张喜军;中国政府采购:理论与实践的制度性探索[D];吉林大学;2007年
9 倪考莲;论加勒比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区域主义[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陈辉;现代社会制度构建的人性诉求[D];黑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鹏;经济民族主义之流变及其对当前社会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9年
2 张斌;中国与美欧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自忍;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初探[D];西南大学;2007年
4 吕冠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建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李杰英;东亚政府改革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与借鉴[D];山西大学;2007年
6 周荣艳;浅析跨文化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宁香;论全球化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反思[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郑文胜;经济全球化下的台湾中小企业的因应之道[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金花;中日关系的进展与东亚共同体的建立[D];延边大学;2005年
10 孙石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主导的当今全球化之批判性反思[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77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577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