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新发展看世情变化
本文选题:社会主义 切入点:资本主义 出处:《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是世情的重要内容。冷战结束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作为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并没有由于意识形态因素的减少而改变两制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主要表现在:两制国家合作领域日益广泛,但矛盾范围也日益扩大,摩擦日益增多;资本主义国家以人权、民主等政治问题向社会主义国家施压,干涉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大众传媒网络化使资本主义价值观和文化渗透更为便利,文化霸权主义威胁日益严重。与此同时,两制统一性表现出新特点:两制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两制之间出现非根本制度性的相互交织与融合;两制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两制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关系进一步凸显。社会主义国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掌握与资本主义相处的高超艺术,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利益,保持自身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ism and capitalis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orld. After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socialism and capitalism as two aspects of the unity of contradiction, There has not been any change in the opposition and struggle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as a result of the reduction of ideological factors.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are that the field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are increasingly extensive, but the scope of contradictions is also expanding and frictions are increasing, and capitalist countries use human rights, Political issues such as democracy have put pressure on socialist countries and interfered in their internal affairs; the networking of mass media has facilitated the infiltration of capitalist values and culture, and the threat of cultural hegemonism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The unity of the two systems shows new characteristic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is mainly the competition of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the non-fundamental institutional interweaving and fusion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being alleviated, and the field of cooperation further expanded; The socialist countries should keep a clear mind, master the superb art of getting along with capitalism, independently safeguard the national interests, and maintain their long-term stability and prosperity.
【作者单位】: 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国共产党资本主义认识史论”(10YJA710024)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的资本主义观研究”(10KS12)
【分类号】:D5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贾建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07期
2 周春明;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科学社会主义;2000年02期
3 李明斌;;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处理两制关系的经验教训[J];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01期
4 庞仁芝;;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1期
5 资中筠;为了民族的最高利益,为了人民的长远福祉[J];太平洋学报;1999年04期
6 黄红发;陈王琼;;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手段和特征[J];学术论坛;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权群;试谈经济全球化与思想政治工作[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石之瑜;;英国学派与两岸国际关系研究[J];国际政治科学;2005年01期
3 潘国华 ,王立勇;对冷战后中国外交新战略的思考[J];国际政治研究;2001年01期
4 宋伟;浅说国际战略与中国的选择[J];国际政治研究;2001年03期
5 黎海波;全球化背景下“三个代表”的重要意义[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石绍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刍议[J];湖湘论坛;2008年02期
7 秦楼月;;“趋同论”辨析[J];长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张其飞;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挑战及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张广宗;王若素;;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家安全问题的几点思考[J];军事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10 李少斐;李冬俐;;“非公”经济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统一性[J];晋阳学刊;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黄红发;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继文;工业化与信息化:中国的历史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黄贺;论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原因与解决途径[D];暨南大学;2007年
4 张峰;国际体系与中国对外关系: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孙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6 朱宗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D];河南大学;2010年
7 唐泽;媒介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建田;邓小平真理观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2 彭新杰;冷战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3 于静;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晓梅;经济全球化趋势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刚;世界多极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互动关系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6 刘艳;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战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7 冀玉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对策[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8 高汝伟;邓小平发展理论世界视域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程掀;马克思开放理论与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10 杨晶;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钱海源;帝国主义的战略阴谋:在中国搞意识形态多元化[J];当代思潮;2000年04期
2 李丹;冷战后美国对华思想渗透的手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樊建新;;美国如何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战[J];红旗文稿;2005年11期
4 刘正斌,赵碧波;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大力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5 李明斌;中苏两党关于“三和”问题的争论评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5期
6 孙百亮;;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隐蔽性与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学术论坛;2009年07期
7 胡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前瞻─—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J];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06期
8 干敏敏;;论网络时代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家麟;时代挑战和社会主义观念的更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01期
2 熊宏俊;论邓小平理论的新贡献:如何对待资本主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3 田居俭;未来属于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历史考察之三[J];党的生活;2001年10期
4 李厚廷;学习和超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分析[J];行政与法;2005年01期
5 邵华,吕世平;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碰撞较量的特点[J];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11期
6 商文斌;社会主义的示范效应与资本主义的演变[J];咸宁师专学报;1999年05期
7 吴广津;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认识的演变轨迹及其启示[J];南平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8 朱洪强;试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Z1期
9 郑青;坚持马克思主义,要敢于正视现实、勇于研究新情况[J];天府新论;1988年06期
10 冯昭奎;两个历史性的崩溃[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雪明;徐祖荣;;利用资本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从马克思到邓小平[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2 陈仕龙;;简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2年“全球化与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薛庆玲;秦兰英;;试论毛泽东反和平演变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A];在党的旗帜下——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文集(上)[C];1991年
4 陈仕龙;;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战略地位之我见[A];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2年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陈仕龙;;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战略地位之我见[A];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2年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李晓光;;跨越“卡夫丁峡谷”:20世纪的中国理性[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余中水;;毛泽东反对和防止和平演变思想探析[A];在党的旗帜下——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文集(上)[C];1991年
8 牛晋芳;;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确立[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9 杨长鑫;;对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几个问题的探讨[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0年会议论文[C];2000年
10 徐志宏;辛国安;;从历史进程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才能够发展中国[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曜;和谐社会的三大理论基石[N];贵阳日报;2006年
2 史哲;15年:一个结论两种选择[N];南方周末;2006年
3 宋林飞;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N];新华日报;2007年
4 刘泽民;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特殊作用[N];人民政协报;2004年
5 马莎;论民主政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N];协商新报;2005年
6 双辽市政协副主席 李国林;加强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协商新报;2005年
7 刘建中(作者系卫滨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新乡日报;2005年
8 蔡学玉;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N];安徽日报;2007年
9 通讯员 吴咏梅;要知荣明耻 争做践行模范[N];安康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李志科;领导干部要学在前 用在前[N];阿勒泰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琦;现代性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郑继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情结探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胡振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5 高学栋;经济全球化与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道路[D];复旦大学;2004年
6 左凤荣;苏联走向衰落与解体的深层原因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7 王永志;中俄市场化进程中政治权力作用的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8 蔡娟;邓小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范伟;新国家观[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韩国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治公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社资关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2 张龙;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预设特性[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登峰;从“对立对抗”到“竞争合作”[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宋瑾瑾;论社会主义德治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冯春;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与矛盾性[D];河南大学;2009年
6 刘s,
本文编号:1644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644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