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变后东欧左翼联合政府研究
本文选题:东欧 切入点:左翼联合政府 出处:《山西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剧变初期,东欧左翼力量陷入了“政治低谷”。1992年后,以共产主义后继党为核心的左翼力量逐步恢复、发展壮大,并重返政治舞台。在新的政治环境下,左翼联合政府成为左翼政党执政的普遍选择。在二十年的政治制度变革中,东欧左翼联合政府的产生、发展、演变与东欧政党政治演变的特点、左翼政党的发展壮大、以及右翼力量抗衡的需要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以东欧左翼联合政府的发展演变为基本线索,深入分析联合政府中左翼政党之间的分歧与共识,并探讨左翼联合政府的执政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一研究不仅对于把握剧变后东欧的政治力量演变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于探讨共产主义后继党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文章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剧变后东欧各国政党制度、政治体制转变与政府更迭的基本情况,这是东欧左翼联合政府存在的政治背景。多党制是东欧政治体制变革的基础,也是左翼联合政府存在的基础。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东欧左翼政党的发展与左翼联合政府的概况。本章对东欧左翼政党的转变与沉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指出了共产主义后继党是东欧左翼联合政府的核心,左翼联合政府的存在与否主要取决于共产主义后继党的发展。第三章分析了东欧左翼联合政府产生的原因。东欧不成熟的政党政治是左翼联合政府出现的外部条件,与右翼政党的抗衡、共产主义后继党重塑政治形象和扩大政治基础,则成为左翼政党组建联合政府的内在要求。第四章深层次分析了左翼联合政府内部存在的分歧与共识,指出了左翼联合政府内部各政党之间在政治路线、经济政策等方面存在分歧是必然的,而消除分歧、达成共识则是左翼联合政府稳定存在的必要条件。第五章提出了左翼联合政府执政的若干经验教训。本文认为,东欧左翼联合政府是东欧政治转轨的必然产物。在与右翼政党交替执政、不断斗争的政治环境中,左翼政党通过组建联合政府,找到了与右翼政党抗衡并赢得执政地位以实现政治抱负的途径。不过,如何构建稳固的执政基础、塑造良好的执政形象、提高联合执政的能力,仍然是摆在东欧左翼政党面前的重大问题。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upheaval, the left-wing forces in Eastern Europe fell into a "political trough." after 1992, the left-wing forces with the Communist Party as the core gradually recovered, developed, and returned to the political stage. The left-wing coalition government has become a popular choice for the left-wing political parties to govern. In the two decades of political system reform,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evolution of the left-wing coalition government in Eastern Europ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itical evolution of the political parties in Eastern Europe,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the left-wing political parties, This paper 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ft-wing coalition government in Eastern Europe as the basic clue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and consensus among the left-wing parties in the coalition government.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gove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ft-wing coalition government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This study is not only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rasp the evolution of political power in Eastern Europe after the upheaval. And 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academic value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ommunist Part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political party system, political system change and government change in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after the dramatic change. This is the political background of the left-wing coalition government in Eastern Europe.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left-wing political parties in Eastern Europe an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left-wing coalition government. Pointing out that the Communist successor party is the core of the left-wing coalition government in Eastern Europe, The existence or not of the left-wing coalition government mainly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Chapter three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left-wing coalition government in Eastern Europe. The immature party politics in Eastern Europe is the external condition for the emergence of the left-wing coalition government. The opposition to the right-wing party, the rebuilding of the political image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political basis of the Communist successor party have become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for the left-wing political party to form a coalition government. Chapter four deeply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and consensus existing within the left-wing coalition government. Pointing out tha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political parties within the left-wing coalition government in terms of political line and economic policy, an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eliminate the differences. A consensus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stability of the left-wing coalition government. Chapter five puts forward som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the left-wing coalition government. The left-wing coalition government in Eastern Europe is an inevitable product of the political transition in Eastern Europe. In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of alternating government with right-wing parties and constantly struggling, the left-wing parties formed a coalition government. Found a way to compete with the right-wing political party and win the ruling posi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political ambition. However, how to build a solid ruling foundation, create a good ruling image,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joint governance, It is still a big problem for the left-wing parties in Eastern Europe.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7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卫明;;论影响东欧国家违宪审查模式选择的因素[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张欢;;金雁 把真实的东欧告诉你[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2期
3 刘肖委;王皓玉;;解放战争时期中共“联合政府”政治主张的发展演变[J];世纪桥;2011年11期
4 郑春荣;;德国政府弃核、延核、再弃核评述[J];德国研究;2011年02期
5 张维为;;东欧剧变二十年前后[J];决策与信息;2011年07期
6 ;世界经济与政治大事记[J];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4年04期
7 孔寒冰;;黑山印象[J];世界知识;2011年15期
8 金津;;东欧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J];决策与信息;2011年07期
9 刘莲芬;;肯尼迪政府与解决老挝危机的日内瓦会议[J];南洋问题研究;2011年02期
10 孔寒冰;;色褪了,但并没有彻底消失[J];世界知识;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智仁勇;;到淮南日报社抄《论联合政府》的电报稿[A];老兵话当年(第九辑)[C];2005年
2 金冲及;;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政局的重要动向——论1944年大后方的人心剧变和“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3 郭春生;;从政治合法性理论看20世纪东欧国家政党体制的演化[A];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彩娟;;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及其性质[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冷志强;;从“联合政府”到人民民主专政——关于四十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建国思想的历史分析[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林义;;东欧国家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启示[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C];2000年
7 陈新明;夏辉;;东欧中亚国家制度转轨的代价与未来发展前景[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8 徐元宫;;苏联顾问与斯大林模式移植东欧[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刘东国;;绿党的第一个政治回合:成就与贡献[A];当代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吴金华;;民主同盟在1946年之中国政局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迪凡;以色列前进党险胜 料组联合政府[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2 记者 裴广江 李永群;欧盟与津联合政府进一步接触[N];人民日报;2009年
3 商务部研究院 姚玲;经济转型是英联合政府第一要务[N];国际商报;2010年
4 记者 潘革平;组建联合政府[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5 本报驻英国记者 李文云;英国 联合政府斗而不破[N];人民日报;2011年
6 本报专稿 林寒;尼泊尔政府遇共和以来最大危机[N];世界报;2009年
7 记者胡言午;全球视野下的东欧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金雁;我看“东欧”转型20年来的几个问题[N];北京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陈听雨 杨博;希腊联合政府组建困难重重[N];中国证券报;2011年
10 记者 莫莉;希腊组建联合政府在即 前路危机重重[N];金融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加梅;美国对东欧政策研究(1955—1968)[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杨艳;信息技术与社会转型:以东欧国家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崔海智;共产党情报局:冷战与苏联对外政策的转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宁文晓;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态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丁威;中国中间党派研究:1937-1949[D];西南大学;2011年
6 毛增余;斯蒂格利茨与转轨经济学[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7 卢志渊;市场缺失与冷战时期的经互会[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杰;现代日本选举制度改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9 郑率;蒋介石与民末宪政[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郭又新;穿越“铁幕”:美国对“苏东国家”的冷战宣传(1945—1963)[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曦莹;剧变后东欧左翼联合政府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2 樊一;社会主义时期东欧国家工业现代化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3 刘华超;毛泽东联合政府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陈梅;罗斯福总统“国共联合政府”构想的出台及其实施评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田颂文;论“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宪政运动中的承启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温朔南;论国内外对中共“联合政府”主张的态度[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侯跃;中国对东欧出口现状分析及对市场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8 徐妍;经互会改革的原因及结果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南庆东;苏联对波兰政策初探(1945-1953)[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冯玲玲;艾森豪威尔政府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文化政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65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665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