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认同与高冲突:反思共和模式下法国的移民问题及其政策
本文选题:移民 切入点:共和模式 出处:《民族研究》2013年05期
【摘要】:在法国,一方面移民少数族裔对国家的认同度较高,而另一方面却频频发生移民冲突。法国政府处理移民少数族裔融入问题的政策模式,即共和模式,是造成这一"高国家认同、高族群冲突"逻辑背反的现实困境的重要根源。共和模式强调法兰西共和国的价值观,只承认个体的公民权利,制度性地否认移民少数族裔的群体身份在政治和法律上的存在。从政策效果而言,共和模式能够有效同化移民个体,因此移民少数族裔对国家认同度较高,此即"高国家认同";然而,另一方面,共和模式使得国家政策无视结构性歧视、大众歧视以及移民少数族裔政治参与的弱势,未能有效解决移民融入的障碍,从而导致移民冲突频发,此即"高族群冲突"。共和模式难以克服其内在困境。
[Abstract]:In France, on the one hand, immigrant minorities have a higher degree of national identity,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frequent immigration conflicts. The French government's policy model for the integration of immigrant minorities is the Republican model. The Republican model emphasizes the values of the French Republic and recognizes only the civil rights of the individual. The institutional denial of the political and legal existence of minority groups of immigrants. In terms of policy effectiveness, the Republican model can effectively assimilate individual immigrants, so that immigrant minorities have a high degree of national identity. This is known as "high national identi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publican model, on the other hand, makes it impossible for State policies to effectively address obstacles to the integration of migrants by ignoring structural discrimination, popular discrimination and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immigrant minorities, This led to frequent conflicts of immigrants, which is called "high ethnic conflict", and the Republican model can hardly overcome its internal predicament.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分类号】:D75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力达;;2005年法国骚乱后的法国移民政策研究[J];法国研究;2012年02期
2 关凯;;国家视野下的中国民族问题[J];文化纵横;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玉瑶;;法国移民问题探析[J];法国研究;2014年03期
2 刘世哲;;民族理论政策热点问题的讨论与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10期
3 李怀胜;;在华外国人犯罪的实证分析与刑事政策应对[J];犯罪研究;2014年02期
4 王乐;张丹华;;哈萨克斯坦建构国家认同的经验与启示[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力达;[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刘力达;[N];中国民族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高山;;政治忠诚与国家认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2期
2 杭聪;;国家认同、国家制度建设和国民经济福利——兼与陈晓律教授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0年04期
3 王海峰;;塑造国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战略使命[J];求索;2010年08期
4 郭忠华;;动态匹配·多元认同·双向建构——再论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刘森林;;焦虑、中国特性与国家认同[J];现代哲学;2012年01期
6 颜俊儒;;加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设论纲[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6期
7 宋新伟;陈占芳;;影响国家认同的因素分析及途径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8 ;中国国家认同的历程与制约因素[J];公安研究;2013年05期
9 赵海立;;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以马来西亚为例[J];南洋问题研究;2013年03期
10 吴瑞财;;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挑战与应对[J];教学与研究;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践;;宗教的类型对民族国家认同的影响[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2 饶印莎;;大学生国家认同对其与奥运卷入的影响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应小萍;陈午晴;王兵;王俊秀;杨宜音;;国家认同和体育观念关系初探[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雷琳;;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西北边疆执政安全理念构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南长森;;西北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市场化运作与国家认同研究[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6 刘新利;;试论电视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7 李宜强;;对区域一体化文化认同的研究:以法国与欧盟为例[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韦磐石;赵燕;张翔;;苗族、布依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及其影响因素[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刘永松;Michael H.S.Lam;Beeto W.C.Leung;;国家认同与北京奥运会:大陆,台湾和香港三地学生的回应(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10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左高山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认同的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刘力达;法国:国家认同大讨论解决了什么问题[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冯绍雷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难以抉择:多重因素影响下的俄罗斯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李禹阶 向中银;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中的国家认同观念[N];光明日报;2011年
5 刘力达;法国移民与国家认同部“立与废”的纠结[N];中国民族报;2011年
6 韩震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王立新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的国家认同及面临的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韩震;中国梦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N];北京日报;2013年
9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王超品 杨荣华;中国梦与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N];云南日报;2014年
10 于福坚;一杯鸡尾酒:美国民族与国家认同的构建[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艳;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认同[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皓;软传播对国家认同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陈晶;11至20岁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常轩;湘西进城务工苗族农民的国家认同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4 马海莉;西藏地区藏族高中生国家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年
5 曹娅;国家认同影响因素比较分析[D];厦门大学;2014年
6 夏宁波;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变迁中的农民国家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闫苗;云南藏区藏族的国家认同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8 旦增卓玛;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研究[D];西藏大学;2014年
9 李宾;民族杂散居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历史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10 范兆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的壮族国家认同状况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97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697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