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SM的城市脆弱性影响因素研究——以日本城市地震救援恢复为例
本文选题:城市脆弱性 切入点:影响因素 出处:《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2期
【摘要】:城市脆弱性受自然环境、经济条件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且城市脆弱性影响因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维度选取25项影响因素,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对上述因素进行详细阐述,揭示了影响城市脆弱性的直接因素、间接因素与根本因素的层次脉络:城市结构与功能布局、社会与经济现状直接决定城市灾变敏感性、应对能力与恢复能力高低;在操作层面优化城市的各项功能,实施完善而具体的防灾减灾措施,能间接提高城市应对灾变的防御恢复能力;城市经济总量决定区域范围内脆弱性的总体水平,经济基础是影响城市系统脆弱性的根本因素。最后以日本3.11地震灾害救援恢复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Abstract]: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city by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facto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ity vulnerable perplexing.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from the 3 dimensions of nat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selection of 25 factors, elaborates on the above factors by using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 reveals the influence of direct factors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city, context factors and indirect factors: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ity layout,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city disaster sensitivity, coping ability and recovery ability; the function of the operational level optimization of the city,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measures to perfect and concrete, can indirectly improve the city coping with catastrophe recovery the total economic decision ability; City area overall level of vulnerability, the economic base is the fundamental factor affecting the vulnerability of city system.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with the recovery of Japan's 3.11 earthquake disaster relief as an example.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024024)
【分类号】:X43;D7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维娟;何刚;陈清华;唐明云;;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煤矿安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年19期
2 陈友章;国际防灾大会在日本召开[J];中国减灾;1994年01期
3 袁艺;日本的灾害管理(四) 防灾宣传、教育和防灾支援系统[J];中国减灾;2005年02期
4 回良玉;回良玉:加强应急机制建设 做好自然灾害管理[J];中国减灾;2004年06期
5 向运华;论灾害的社会化管理[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5年12期
6 龙正;书讯[J];中国减灾;1996年04期
7 印日;中国民政部代表团访问韩国[J];中国减灾;2000年04期
8 孙志鸿,阮忠信,吴上煜,游怡芳;灾害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之发展建置[J];地理信息世界;2003年03期
9 刘金生;加速构建灾害信息平台[J];中国减灾;2003年04期
10 俸锡金;灾害管理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J];中国减灾;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文丽;沈冲;张倩;;火场环境对指纹显现的影响因素[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樊九林;;夹河煤矿深部区域瓦斯涌出影响因素分析[A];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C];2007年
3 王耀锋;;直接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的误差影响因素[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甄习春;郑拓;;河南省地质灾害研究[A];资源·环境·和谐社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建中;;应急安全浅议[A];地震软科学研究交流与研讨论文选编(二)[C];2007年
6 金冬梅;张继权;赵万智;;中、日两国灾害风险管理对策体制比较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文艺;丁明;;中国城市灾害管理的现状与新世纪的对策研究——再议“面向21世纪的中国城市减灾管理”[A];城市管理世纪论坛2001会议学术文集[C];2001年
8 G·P·Jawahar;;印度灾害管理的群众路线[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9 David E.Sterling;Petel A.Swan;;进入21世纪空间年代的灾害管理通讯[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10 ;印度:必须推进国家灾害管理政策[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焰刚;强化城市灾害管理[N];四川政协报;2005年
2 ;民盟探讨灾害管理运行机制[N];光明日报;2004年
3 盟宣;民盟中央举办“灾害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第五届年会[N];团结报;2007年
4 孙天仁;印尼:发展规划里有防灾[N];中国社会报;2008年
5 钟蓝;我国灾害管理运行机制正加速建立[N];中国信息报;2004年
6 本报见习记者 舒迪 韩辉;灾害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民间组织能做什么[N];人民政协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陈瑾;成都让我有家的感觉[N];成都日报;2009年
8 记者 黄先明;强化城市灾害管理[N];四川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黄先明;灾害管理:考验城市应急能力[N];四川日报;2005年
10 汤爱平;灾害管理:我们还缺什么?[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京鹏;安全标志有效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赵黎明;灾害管理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3 王蔚;聚氯乙烯电缆火灾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代伟;群集应急疏散影响因素及时间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陆松;中国群死群伤火灾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赵领娣;中国灾害综合管理机制构建研究——以风暴潮灾害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7 周学农;突发性灾害之公路交通应急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韩杰;自然通风环境热舒适模型及其在长江流域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陈彪;中国灾害管理制度变迁与绩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10 张杰;高速公路安全服务水平分级量化标准及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泉;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杰;浙江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3 叶兴成;道路交通安全的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徐小马;李雅庄煤矿瓦斯涌出量预测及瓦斯涌出影响因素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5 缪世岭;突发情境下灾民行为与应急管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6 曾祥平;公路隧道交通安全预警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7 王秀娟;国内外自然灾害管理体制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钟诗颖;高校学生宿舍火灾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9 熊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人因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常悦;基于煤矿人因事故影响因素的安全防范体系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15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715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