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试析日本的东亚文化共同体思想

发布时间:2018-04-06 03:10

  本文选题:日本 切入点:东亚文化共同体 出处:《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随着东亚文化交流的深入,东亚在文化上能否实现一体化日益为世人关注。日本政界、学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讨论东亚文化一体化的问题,其中涵盖了东亚文化共同体的性质、内涵、可行性、实现方式等内容。尽管这些讨论还未形成统一意见,但仍可从中捕捉到两个明显特征,即缺少亚洲内部视点、淡化中华文化心态。量变-质变、同一性-斗争性、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对重要概念,从这些概念出发来分析东亚文化共同体的建构是一次较新的尝试。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East Asian cultural exchange, East Asian cultural integration is increasingly concerned by the world.In Japanese politics, scholars began to discuss the integration of East Asian culture in the 1990s, which covers the nature, connotation, feasibility and realization of the East Asian Cultural Community.Although these discussions have not yet formed a unified view, two obvious features can still be captured from them, namely, the lack of an internal Asian perspective and the dilu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mentality.Quantitative change-qualitative change, identity-fighting, principal contradiction-minor contradiction, main aspect of contradiction-minor aspect of contradiction-four pairs of important concepts of Marxist philosophy,It is a relatively new attempt to analyze the construction of East Asian Cultural Community from these concept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基金】:2010年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术团组项目《日本文学与文化研究》
【分类号】:D73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春苓,杨超;评国际冲突根源研究范式之争[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2 赵长峰,宋秀琚;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合作观解读[J];长白学刊;2005年03期

3 马坤;;中国“和平崛起”战略内含的战争正义逻辑[J];长白学刊;2006年05期

4 禚宝山,常庆波;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价值[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5 侯明喜;论影响外交决策信息分析的若干因素[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肖f^;;中美在东亚安全结构中的冲突——2006年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的一种解读[J];东北亚论坛;2006年06期

7 赵伯乐;;印度崛起的地缘因素[J];当代亚太;2007年02期

8 金灿荣;江帆;;试析朝鲜反美主义情绪的来源和未来发展[J];当代亚太;2007年10期

9 李永成;国际关系民主化:客观趋势与中国的战略[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2期

10 王子昌;解构美国话语霸权——对“中国威胁论”的话语分析[J];东南亚研究;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若彦;;依附理论与拉美国际关系研究[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赵国辉;;近代东亚国际体系转型期理念研究——以近代中日两国对国际法理念的接受为中心[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李春林;国际法上的贸易与人权关系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3 郭忆薇;冷战以来美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联合;美国新保守主义及其对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4年

5 陈寒溪;第二轨道外交——CSCAP对ARF的影响[D];清华大学;2004年

6 刘阿明;布什主义——关于美国新帝国战略的一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李锦元;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合作[D];暨南大学;2005年

8 王曙光;中国地区主义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游博;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前军;对话与合作: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军;防御性现实主义的安全观及其对中国安全战略的启示[D];河南大学;2004年

2 毛文莉;影响危机决策的主要因素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4年

3 唐国栋;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4年

4 饶异;生物有机体互惠利他行为的博弈论分析及其社会蕴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爱丽;试析文化因素对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姚莹;论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对国家主权原则的挑战[D];吉林大学;2004年

7 李巍;冷战后黑非洲部族冲突的历史根源[D];吉林大学;2004年

8 陈以定;东盟区域安全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9 字紫龙;论当代国际政治体系结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胡薇薇;冷战后“人的安全”理论形成与发展[D];清华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17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717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9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