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非政府组织的政治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4 04:08

  本文选题:非政府组织 + 政治行为 ; 参考:《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博士论文


【摘要】:非政府组织(Non—Govermental Organization,NGO)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国 际社会现象。它们的出现给人类和国际社会同样造成了十分复杂的影响,这些影 响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的部分,但从宏观上观察,积极影响远远大于消极影响。 由于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范围十分广泛,本文研究的侧重点放在政治行为上,即非 政府组织的活动或行为的客观效果指向了政治系统。对于那些与政治行为无关的 议题,只有在必要时才会提及。 本文第一章,首先讨论了非政府组织的含义。非政府组织的含义是多重的,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对非政府组织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称呼。从发展的历程来看, 非政府起源于世界宗教组织,但它们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尤其公民社 会的出现而不断发展强大起来。联合国是战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本文第二章,本文主要研究非政府的政治行为动因。是什么因素促进了非政 府组织的发展呢?概括起来,有两大动因:一个是国际因素,另一个是国内因素。 在国际因素方面,全球化、全球公民社会、联合国体系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作用 极大。全球化为非政府组织的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全体公民社会则是非政府组 织的社会基础,联合国体系保证了非政府组织自身及其活动的合法性。在国家因 素方面,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最为繁荣,其原因是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结构为 非政府组织的存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发展中国家的非政府在冷战结束后也逐 渐繁荣起来。 本文第三章,非政府组织的政治行为议题。政治行为议题包括四个部分:载 军与世界和平议题、人权议题、国际人道主义援助议题、环境保护议题。从政治 行为的角度,载军与世界和平议题、人权议题纯属政治范畴,人道主义援助和环 保议题不完全是政治范畴,但非政府组织在解决这两项议题时常使用政治手段, 通过政治途径来达到目的,因而使得两项议题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本文第四章,探究非政府组织的政治行为模式。非政府组为了达到目标,常 常跨国界活动,于是就出现跨国社会运动。跨国社会运动兴起于西方,这于西方 的社会运动理论有关系。跨国社会运动的出现使得非政府组织的影响空前广泛起 来,禁止地雷运动就是著名的案例。非政府组织的第二个政治行为模式是参与国
[Abstract]:NGO Non-Govermental Organization (NGO) is a very complicated interstate social phenomenon.Their emergence has also caused very complex effects to human being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se effects have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but from the macro point of view, the positive effects are far greater than the negative ones.Because of the wide range of activities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is on political behavior, that is, the objective effect of the activities or actions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points to the political system.For issues that are not related to political action, they are raised only when necessary.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meaning of NGO is discussed.The meaning of NGO is many,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nd appellation of NGO.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originated from the world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but with the changes of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especially the emergence of civil society, they have been growing stronger and stronger.The United Nations wa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fter the war.In the second chapter,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political behavior of non-government.What factor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To sum up, there are two main motivations: one is international factor, the other is domestic factor.In terms of international factors, globalization, global civil society, and 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NGOs.Globalization provides material conditions for the activities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civil society as a whole is the social foundation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 guarantees the legitimacy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themselves and their activities.In terms of national factor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the most prosperous, because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s of these countries provide fertile ground for the existence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And non-govern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flourished one by one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The third chapter is about the political behavior of NGOs.Political behavior issues include four parts: military and world peace issues, human rights issues,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aid issu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sues.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olitical conduct, the issue of disarmament and world peace, the issue of human rights is purely political, and the issues of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not entirely political.However, NGOs often use political means to achieve their goals through political means in solving these two issues, which makes the two issues have a strong political color.Chapter four explores the political behavior patterns of NGOs.In order to achieve their goals, NGOs often cross-border activities, so transnational social movements occur.Transnational social movement rises in the west,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western theory of social movement.The emergence of transnational social movements has made the influence of NGOs unprecedented, and the campaign to Ban Landmines is a famous case.The second model of political behaviour for NGOs is the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5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芳;;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利益表达和协调作用[J];前进;2011年08期

2 ;声音[J];南风窗;2011年15期

3 崔开云;;当下西方国家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研究述评[J];理论参考;2011年06期

4 陈思瑶;;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问题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何莉莉;;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合作[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6 胡晓;;合作与制衡:非政府组织与政府良性互动关系研究[J];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7 农江海;;浅谈政府对非政府组织行为的监管[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5期

8 王云;;论非政府组织去行政化[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王云;;论非政府组织去行政化[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王涛;;论非政府组织在民生建设中的作用[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雪莉;陈泽华;;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以汶川地震为例[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吴琦;;公共服务社会化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3 房广顺;杨路平;朱军杰;;附录(三) 省社科类社团赴德国考察报告[A];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C];2009年

4 牟春野;侯雷;;建立我国非政府组织监督管理机制研究[A];政府改革与行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马立;顾建键;;德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独特经验及启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6 张明军;吴新叶;;领导与服务:中国共产党对NGO的组织吸纳研究——以超越“国家-社会”范式的视角[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7 马立;;社区治理与建设和谐社区——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和谐运作[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文隽;;草根非政府组织四种筹资方式的思考——走访贵阳市草根NGO有感[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徐湘林;;政治特性、效率误区与发展空间——非政府组织的现实主义理性审视[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10 王文;;浅谈加拿大的非政府组织[A];全国省区市物流社团组织座谈会资料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澎;加拿大非政府组织浅谈[N];人民政协报;2004年

2 赵黎青 郭建平;非政府组织在全球的兴起[N];学习时报;2002年

3 黄雯 本报记者 张守营;走出政治行为的短期利益陷阱[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4 记者周悦;倡导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合作扶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记者董克伟;我国非政府组织作用显著增强[N];中国改革报;2009年

6 记者 何浩锐;培育发展我区非政府组织[N];阿勒泰日报;2008年

7 苑基荣;国内的“减压阀”和外交中的“沉默伙伴”[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张扬;进一步加强与非政府组织在人口领域的合作[N];中国人口报;2011年

9 吉炳伟;无所不在的非政府组织[N];中国妇女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葛洪才;尽快为非政府组织立法[N];中国改革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景民;非政府组织的政治行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杜倩萍;当代中国草根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孟昊;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5 朱晓黎;宗教非政府组织与国家安全[D];复旦大学;2010年

6 甘锋;全球治理视野中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刘东锋;非政府组织与理念全球化——卡内基伦理与国际事务委员会个案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张晖;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与人权保护[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9 沈中元;全球化下非政府组织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沈广;中国兽医协会建立与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晓峰;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及引导[D];山西大学;2010年

2 闫秀芳;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裘旭东;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以信仰为基础的发展援助[D];复旦大学;2010年

4 张英;舟山市非政府组织的定位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5 穆朝晖;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杨美卿;非政府组织民主参与的法治价值[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王伟;治理理念视角下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文晓飞;非政府组织对联合国事务的参与[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石洪国;中国当代非政府组织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嵩;泰国非政府组织的政治参与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47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747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c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